康德关于“无”的思想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文蜀晋2012020001先验的哲学(就是研究验前知识的哲学)通常作为开始的最高概念是,可能的东西与不可能的东西这两类东西的划分(划分分辨,什么是真,是可能的,实在的,什么是非真,是不可能不实在的)(最高概念就是划分的概念,划分一般与个别,现实与抽象,必然与偶然)(此书中,说一个概念,可能是一个词,几个词,或一个句子)。但是,既然有划分,那么一切划分都预先假定有一个被划分的概念,那就需要一个更高的概念(被划分的概念),这个更高的概念就是一般对象的概念(划分可不可能),它是盖然的,就是没有决定它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或者说没有出现中具体的现实的直观,只是存在于思维中,纯观念存在。而且只有范畴才涉及一般对象的概念,所以区别一个对象是某东西或不是什么东西,只有按照范畴的次序,而且要在范畴的指导下进行。(一般对象,就是知性的对象,是抽象掉具体经验的对象,不是个别的出现,而是一类具体出现的共同普遍的抽象出来的东西,如人对于具体的某个人)(划分—被划分---一般的概念--------范畴次序与指导----区别是否为某个东西----此生物是否为人)一、与一般、许多、一这些概念对立的有取消一切事物的概念,就是无的概念。所以完全没有可指定的直观(感性的,没直观就是没有一切事物的概念)与之相应的概念,其对象就等于无,就是没有对象的概念。比如本体(无法认知的东西都为本体,上帝,灵魂等,不是知识,不是认识的领域,是在实践的领域)这概念,就不能列入可能性中,因为本体没有对象,没有相应的直观,然而我们不会因此而认为它是不可能的(不能列入可能性不代表就一定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也不列入不可能,实践中是可能的)。或者像一些新的基本力,能在思想中设想而并不自相矛盾,可是在我们思维中又没有任何经验的实例所支持,因而就不算是可能的(仅在思维中可能,现实中缺少可能性,没有出现的支撑,但思想中没矛盾,如牛顿第一推动力,永动机,完全真空等)。就是说,有些概念,没有对象,没有可经验的出现的直观,只有思维的可能,就是无。完全没有经验对象的概念。(没有对象就是没对象的直观,就是没有直观广延的量,数学就是这种无,现实中没有一条是完全直的线,也找不到数字的实物)(理论的无,仅概念无经验对象)二、范畴实在性是有,否定性是无(感觉为零),即缺乏对象的概念。如影子,缺乏光亮,无光,光的感觉为零,缺乏光的实在的东西。又比如,冷,是缺乏热,无热,对热的感觉为零,缺乏热的实在的东西。(感觉的否定性,无感觉,缺乏实在的质料,无对象)三、直观的纯然形式没有实体(时空),在其本身来说,不是对象,是对象(出现)的形式条件,纯粹的时空只是想象的东西,思维中的东西。作为直观的形式来看,是某东西,可是只是思维中意识中的东西,没有出现的可被直观的对象。(仅形式,无实在的质料,实。实在的东西因果,交互性都发生在时空这形式中,但时空不是某实在的东西)四、自相矛盾的概念,其对象也是无。因为这种属于无的概念,是不可能的,与可能性对立的。比如一个四边的三角形,没有头的人,这是完全不可能的(现实的与抽象的都不可能)。(否定性的无,完全没有任何可能性的无,连概念都不可能)(无可能性,现实性,必然性)因此,无这个概念划分表如下列:(与之相应的有的概念的划分是从这无的划分中直接的出来的)无:作为1、---没有对象的空洞概念-------理论的东西,仅概念。本体(上帝,灵魂,自由)(虚构的,无直观广延的量,仅是观念的东西)--------有出现对象的概念,有广延的事物。这就是直观广延的有(如出现的众多事物)。2、------概念的空洞对象-------缺乏性的无(冷,影子,恶,)(否定性,无感觉,缺乏实在的东西,导致感觉为零,对象空洞)----------有感觉强弱的概念,有感觉就是有实在的东西刺激。感觉充实的有。(如热,光)3、-----没有对象的空洞直观-------想象的东西(时空,感性直观的形式)(没有实在东西的无,仅直观形式,时空不是实在的)-----------当时空被人为的限定,如点,线,数字,事物等,时空一定程度上就是有对象,由一定对象表现。此为伪时空实在的有。(时空形式,人为结合出现,成为伪实在的,如牛顿时空观,有了实体)4、----没有概念的空洞对象---------否定性(就是等于零)的无(两条边的直线,四条腿的人)(没有可能的无,与可能性对立的,完全没有可能性)------------有概念,有实在对象的必然性的有,完全具有可能性,而且是现实的。(出现的众杂多)表一理论的东西与四否定性的无是有区别的,在于前者不列入可能性(本体,上帝)之中,因为它是纯虚构的(人类暂时设定的最高的东西,不列入可能,却也不列入不可能,在实践领域有意义)。而后者(自相矛盾的东西)是与可能性对立的,因为这概念是取消其自身(矛盾无法统一,完全没可能有实在的对象的,如各种矛盾的概念)的。但这两者同为空洞的东西(没有直观的对象,没形式也没质料,空洞的)。另一方面,表二缺乏性的无与三想象的东西,是概念的空洞材料。如果感官不见光,我们就不能表现黑暗。如果我们不知广延的物,就不能表现空间(缺乏光,就没暗。缺乏热,就没有冷。辩证的思想。感觉也是辩证的。缺乏出现的流变,也无时间的表现)。否定性(质,感觉的强弱量至无,零,就是否定性)和直观的纯粹形式(时空),不是实在的东西(不是客观出现中的实在的东西,只是人的感性形式),没有对象。(佛家道家主张的空,无,其中就有这种无。强调人的爱恨苦痛等感觉都是过眼烟云,要通过心的修行,使得人对于人的各种感觉持一种有限的态度,淡看这些感觉,感觉都是心外之相,由物自体刺激产生,这些感官的刺激都是暂时的,要追求对这一切变化的暂时的东西淡然处之,使心灵不悲不喜,达到一种永恒的不变的存在,就是追求不变的实在。通过对感觉的实在性进行否定,以达到一种限定的状态,然后超越到感觉的无,将一切感觉降到对人影响最低的程度。由感觉的无,到世间万物皆乃流变,转眼万年,人死树枯,生命脆弱,万物都是一样,都在生死中,都是暂时的存在,莫要心思留在出现的世界中,要超出出现,追寻本体的永恒的世界。将出现认为是理论的无,要将万事万物看成是理论,其对象都不是实在永恒的,只是眼前的过眼烟云,只是风过不留痕。最终达到一种心灵的宁静,永恒,不为出现众多质料所影响,也不为直观的时空所牵绊,时间空间都只是无,不是实在的东西,坦然面对时空,时空只是人的观念形式,在何时在何处都是一样,最终时空都是无。喜怒哀乐各种感官的刺激,感觉不管强弱都是一样,都是无,都是最终会消失的,然后到产生感觉其对象实在其实是不实在,不存在的,都只是心内之物,心中之相,眼开花开,眼闭花寂,所有出现的物都要看做是无,没有客观实在对象的无,以达到心灵的超脱,达到一种超越的境界。时间空间作为感官的形式也一样,是人心之物,灵魂的东西,不是实在的出现,时空也是无,不论怎么时间流转,空间变幻,都不过是诸般空相,最终都会归于空寂,要保持不动不变心。就是一切出现以及由出现所引起的感觉与表现的时空,都是流变,不是真正的实在,唯有出现背后的实在,本体界,才是真正的实在,是永恒。从理论的无,缺乏的无,到直观的无,到达超越的不变宁静的心,达到永恒。如,伊壁鸠鲁学派,要消除心灵的烦恼和恐惧,追求生活宁静安宁,神不足惧,死不足忧,乐于行善,安于忍受,一切出现都只是出现。像斯多葛学派早期追求理性节制欲望,清心寡欲,无动于衷,追求心灵的宁静,顺应自然。持知识感觉论,强调天赋的理性。怀疑主义,不用于伊壁鸠鲁学派的把感觉当原则,也不同于斯多葛学派把理性当原则,而是认为一切都是不可独断的,要怀疑,不发表任何意见,悬置,以达心灵的安宁。这三派都是对出现的研究,伊壁鸠鲁与斯多葛都共同强调对欲望感觉的解除困扰,要使心灵宁静。伊壁鸠鲁学派从产生感觉的刺激物研究,认为有些感觉其实是无,如对神与死的恐惧,这些感觉其实是无,是无实在对象的。斯多葛学派则主要从理性出发,认为人要顺应自然,用理性克制人的欲望,很多强烈的感觉都是无,只是对人的纷扰,人应该排除各种快乐,恐惧等欲望。怀疑主义也是追求心灵安宁,不过是从反独断出发,认为一切都不应该做判断,一切都是难以言说,既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是难以认识的,所以不发表意见,悬置,以达灵魂的安宁。其实这也是一定程度上认为一切都是理论的无,不知其存不存在,。无,取消一切事物的就是无。1.纯理论的无(人类虚构的,没有对象,上帝,纯粹的元素等等,由于人类的生产想象力虚构的无)2.缺乏性的无(缺乏实在的东西,就无法产生感觉。缺乏出现对象,无法表现空间。缺乏时空,就表现不了出现。比如影子,缺乏光,有光照在影子那里就没有影子,如果没有光也没有影子,有光才能产生影子,有东西挡住了光,所以那东西背后便产生影子,这是光的不足。举影子的例子,只是说明,缺乏了某物,至否定的零,便无法表现某物,便是无。就是由于缺少,就是完全没有导致的无。)3.想象的无(时空仅是形式,形式不是实在的东西,时空是人的感性形式,是人的生产性想象力于人的意识中产生的时空的概念,是没有实在对象的,生产想象力产生的无,有时空却不是实在的物,仅形式。)4.矛盾的无(与可能性对立,概念是完全矛盾的,取消事物,没有成立的可能性,无对象。由于概念矛盾,完全没有成立的可能性,与出现不符合,也与人的意识不符合。表现为荒诞荒谬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