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全国赛C题“地面搜索”解法浅谈海军工程大学李卫军湘、赣、鄂、闽、豫数模会议交流报告2009.03江西上饶各位专家、教练下午好!一、2008全国赛C题题目:5.12汶川大地震使震区地面交通和通讯系统严重瘫痪。救灾指挥部紧急派出多支小分队,到各个指定区域执行搜索任务,以确定需要救助的人员的准确位置。在其它场合也常有类似的搜索任务。在这种紧急情况下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制定搜索队伍的行进路线,对预定区域进行快速的全面搜索。通常,每个搜索人员都带有GPS定位仪、步话机以及食物和生活用品等装备。队伍中还有一定数量的卫星电话。GPS可以让搜索人员知道自己的方位。步话机可以相互进行通讯。卫星电话用来向指挥部报告搜索情况。下面是一个简化的搜索问题。有一个平地矩形目标区域,大小为11200米×7200米,需要进行全境搜索。假设:出发点在区域中心;搜索完成后需要进行集结,集结点(结束点)在左侧短边中点;每个人搜索时的可探测半径为20米,搜索时平均行进速度为0.6米/秒;不需搜索而只是行进时,平均速度为1.2米/秒。每个人带有GPS定位仪、步话机,步话机通讯半径为1000米。搜索队伍若干人为一组,有一个组长,组长还拥有卫星电话。每个人搜索到目标,需要用步话机及时向组长报告,组长用卫星电话向指挥部报告搜索的最新结果。现在有如下问题需要解决:问题1:假定有一支20人一组的搜索队伍,拥有1台卫星电话。请设计一种你认为耗时最短的搜索方式。按照你的方式,搜索完整个区域的时间是多少?能否在48小时内完成搜索任务?如果不能完成,需要增加到多少人才可以完成。问题2:为了加快速度,搜索队伍有50人,拥有3台卫星电话,分成3组进行搜索。每组可独立将搜索情况报告给指挥部门。请设计一种你认为耗时最短的搜索方式。按照你的搜索方式,搜索完整个区域的时间是多少?二、问题1的分析1、对题意的理解(1)搜索完整个区域的时间,是指最后一名队员从出发点到达集结点所用的时间.(2)能否在48小时内完成搜索任务,是指“纯工作”时间能否控制在48小时内,不包括进餐或休息时间.(3)题目仅给出了搜索时的平均行进速度,并未给出队员停顿下来搜索一个半径为20米的圆形区域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因此对于搜索方式理解为在行进中连续或分段连续进行搜索.2、问题的分析(1)搜索时间下限的估计需要搜索的面积为11200米×7200米=8064ⅹ104平方米,一个队员的搜索半径为20米,若将上述矩形区域划分成40ⅹ40的小正方形,共有50400个小正方形,20个队员,平均每个队员要搜索2520个小正方形.一个队员搜索一个小正方形的最短用时“直穿”40/0.6=66.67秒“转向”66.67秒“扫角”秒7120216011220.)..)((+“扫角”秒转向用时3887.“直穿”2520个小正方形需用时小时秒66946416800867662520...(下限)(2)小组搜索方式的确定队员之间要相互联络,不能分得太开,20个队员一字排开能搜索的宽度为800米,将待搜索的矩形区域分成126个800ⅹ800的正方形,依次完成这126个正方形的搜索.“直穿”一个方块,每个队员需要搜索800米号1号2号20“转向”1号40米2号40ⅹ3=120米20号40ⅹ39=1560米……以上不包括“扫角”,而每个队员需“扫角”一次称1号为“内拐”,20号为“外拐”秒内拐一次用时3887.秒外拐一次用时712620.三、模型的建立与求解如果不包括“扫角”与重复搜索,小组搜索一个方块的距离为一定(1600米),因此优化的目标是转向最少。()0(1,2,...,9;1,...,14;1,2,3,4)1kijxijk4()12kijkx(3)(1)(3)(1)11(1)(1)1(113)ijijijijxxxxj(2)(4)(2)(4)1,1,(1)(1)1(18)ijijijijxxxxi914(1)(2)(2)(3)(3)(4)(4)(1)11()ijijijijijijijijijxxxxxxxxmin()0(1,2,...,9;1,...,14;1,2,3,4)1kijxijk4()12,(1,2,...,9;1,...,14)kijkxij(3)(1)(3)(1)11(1)(1)1(113)ijijijijxxxxj(2)(4)(2)(4)1,1,(1)(1)1(18)ijijijijxxxxi..st确定搜索线路的原则A尽量避免“空走”B尽量避免“转向”一种近似解法C尽量避免重复搜索1、搜索线路的确定红线代表1号、蓝线代表20号的搜索线路2、搜索时间的确定“转向”32次,“直穿”94次具体1号内拐17次,外拐15次;20号内拐15次,外拐17次,20号最后到达集结点.20号搜索用时:秒1171196712620173887156080094....小时5547.20号出发及集结“空走”用时:小时秒176033633213802...20号总用时:47.73小时3、解的可行性验证组长放在什么位置?假设队员的信息在1000米的范围内可以相互交流,20号队员的信息可传达给19号队员,如此通过数次传递,最终到达组长处,为减少传递次数,将组长放在11号位.在搜索过程中,只要保持相邻两个队员的距离在1000米,就可以保证信息的传达.每“外拐”一次,相邻两个队员中靠外的那个落后80米,若其后有一次“内拐”,则追回这80米,因此,只有连续“外拐”12次以上相邻两个队员间的距离才超过1000米,上述的搜索线路最多连续“外拐”5次,因此是可行的.综合上面的讨论,48小时内可完成搜索任务四、问题2简解分析:为了尽量利用第一问的解法,将50人分为20;20;10三组;对20人的组可直接利用前面的网格划分;对10人的组,可将前面的800ⅹ800的网格细分为400ⅹ400的网格.在分配各组任务时,尽量做到均衡,两个20人的组分配的搜索区域最好是对称的.20人组转向8次,“直穿”42格20号外拐5次,内拐3次20号搜索用时:秒95693657126205388736080042....小时26819.20号“空走”用时:小时秒18506766621380420...20号总用时:19.453小时1号总用时:18.222小时10人组转向31次,“直穿”69格1号外拐17次,内拐14次;10号外拐14,内拐17次1号搜索用时:秒7269108388714381287176040069....小时19719.1号“空走”用时:小时秒278010002120800380..1号总用时:19.475小时综上讨论,全部50名队员中10人组的1号最后到达,总用时:19.475小时五、学生答卷中存在的问题1.对题意缺乏理解“跳跃式瞬间搜索”“进餐、休息问题”2.文章表述不清许多无搜索线路图6.对搜索线路未作可行性验证3.遗漏部分区域4.计算有误5.结果普遍偏大以上是对于200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题的一点思考,难免有不成熟或错误之处,愿意以此求教于各位专家与同仁,共同推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蓬勃开展.报告结束,谢谢组委会和各位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