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提高运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教学要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水岭。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决定决定唯物史观唯心史观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1、唯物历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2、唯心历史观: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唯物史观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它作为劳动对象也不断进入人们的物质生产领域。地理环境的作用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社会生产资料的资源。生态资源地理环境的作用生物资源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社会生产资料的资源。地理环境的作用矿物资源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社会生产资料的资源。地理环境给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特色。地理环境的作用地理环境的作用地理环境给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特色。地理环境决定论•气候的权力强于一切权力。•热带民族的懦弱往往使他们陷于奴隶地位,而寒带民族的强悍则使他们保持自由的地位,所有这些都是自然原因造成的。孟德斯鸠地理环境决定论:主张地理环境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理论。他们都用地理环境来解释社会发展的差别和民族命运的不同,认为人类的体质和心理状态的形成、人口和种族的分布、经济的盛衰、国家的强弱、社会的发展,都是受地理环境决定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第一,它只从外部条件来说明社会的发展,犯了形而上学“外因论”的错误;第二,它忽视了人类对地理环境的积极的能动的改造;第三,它同社会发展的历史事实相违背。人口因素是指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分布密度和增长速度等。人口决定论:人口是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更替的根本原因。马尔萨斯反对“人口决定论”的错误观点“人口决定论”将人口因素视作历史进程中的决定力量。是一种夸大人口数量作用的错误的历史观和人口观。它将人口过剩现象视作现代社会一切灾祸的根源。马尔萨斯的“人口自然规律”人口以几何级数增加,2,4,8,16,32······生活资料则以算术级数增加,2,4,6,8,10······导致人口的绝对过剩,造成失业、贫困饥饿和其他灾难。生产方式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其次,物质生活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的构成: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个体意识是社会中的个人独特的社会经历与社会地位的反映,是个人实践的产物。群体意识是一定的人群所结成的社会共同体(家庭、团体、行业、阶层、阶级、民族等)的共同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是一种低层次、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它是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形成的一种不系统、不定型、自发的反映形式。它表现为感情、风俗、时尚、习惯、成见、审美趣味、自发的信仰和信念等。它是对社会存在的较直接的反映,其中交织着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但以感性因素为主。如人的穿衣打扮、交往礼仪、谈话说笑、生活行动等都受一个时期社会心理的影响。社会意识形式是高水平、高层次的社会意识。它是思想家们从社会生活中概括提炼出来的比较自觉的抽象化和形式化的思想观念系统,有明确的分工和相对稳定的形式。社会意识形式以理性因素为主,其内容主要是哲学、宗教、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和自然科学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指反映并服务于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式。意识形态是对经济基础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非意识形态是指不构成上层建筑成分的那些社会意识成分,主要指语言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等。非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和非阶级社会中都没有阶级性。艺术艺术是以具体、生动、感人的典型形象反映社会存在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表演艺术,如音乐、舞蹈;二是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三是语言艺术,如文学、相声;四是综合艺术,如戏剧、电影。艺术的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审美作用;二是认识作用;三是教育作用;四是娱乐作用。在阶级社会中艺术具有阶级性,就是说,艺术是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的,表达一定的阶级的利益、愿望和情感的。道德: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道德的特点在于它依靠社会舆论和人内心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来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起作用,即靠内外两种力量来保证人按照道德规范去行动。外有社会舆论的评说,内有良知或良心,道德规范在这内外两种力量的作用下得以实行。道德具有阶级性、继承性的特点。宗教宗教是统治人们的那些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颠倒的反映。对超自然实体即神灵的信仰和崇拜,是一切宗教的基本特征。目前在世界上影响最广的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是人们关于社会的政治制度、政治生活、国家、阶级或社会集团及其相互关系的思想、观点的总和。法律思想:是人们关于法、法的关系、法律制度、规范和设施的思想、观点的总和。哲学: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①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②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③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④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落后的社会意识先进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经济状况:德国法国英国社会意识:落后于落后于德国法国英国先进于先进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且各具有其历史的继承性辩证法的发展过程赫拉克利特黑格尔马克思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艺术道德宗教政治法律思想哲学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的反作用质的方面量的方面促进作用阻碍作用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时间久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其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两个“划分”和两个“归结”依据这一原理,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并把它当作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进而将一切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由生产力决定并反作用于生产力的高度来认识,将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破天荒地破解了“历史之谜”,从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含义生产力是指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自然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的水平——生产力量的规定性,表现为生产发展的现实程度。生产力的性质——生产力质的规定性,取决于生产的物质技术性质(劳动资料的性质)生产力状况——生产力的水平和性质的统一,表现为生产力的运行状态或发展态势。生产力的构成生产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科学技术科学管理实体性要素渗透性要素劳动资料——劳动手段是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是人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体。生产工具在一定意义上,各种生产工具都是人体自然器官的延长。劳动对象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加工的东西。劳动对象劳动对象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进入生产过程的那部分自然界,即自然界直接提供的用于生产的自然物;劳动对象另一类是经过人们加工的劳动对象,即原料。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的制约因素首先,劳动对象制约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水平同构成生产工具的材料密切相关;其次,劳动对象影响生产效率,制约整个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再次,劳动同劳动对象相结合才是物质财富的源泉,劳动者只有使用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时才能构成现实的生产力。劳动者是指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①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②科学应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③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关系的含义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反映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的含义狭义的生产关系:人们在直接的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的分配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人们在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主要表现在:生产资料氏族成员平均所有奴隶主所有地主所有资本家所有全社会共同所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私有制社会公有制社会归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决定产品的分配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主要表现在:所有形式相互关系分配关系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平等关系全人身依附关系半人身依附关系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平等互助关系平均分配全部占有贡赋、地租利润按劳分配按需分配生产关系的两种基本类型①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②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原始工具原始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青铜器奴隶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铁器封建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大机器资本主义社会(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2)生产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