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育制度教育学Contents教育制度概述1现代学校教育制度2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3教育学教育制度概述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如各种相关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教育学教育制度的特点: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强制性。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经济、政治和文化因素教育学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原始社会:无教育制度存在古代阶级社会:教育制度具有简略性、非群众性和不完善性。现代社会:教育制度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生产性和科学性。教育学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也是人所受的不同类型教育的综合。从纵向上讲,终身教育不仅仅是青少年的教育,而且涵盖了人的一生;从横向上讲,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教育学终身教育产生的背景1.新时期社会的、职业的、家庭日常生活的急剧变化,导致人们必须更新知识观念,以获得新的适应力。2.人们对现实生活及自我实现要求的不断高涨。3.人们要求对传统学校教育甚至教育体系进行根本的改革,从而期望产生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学终身教育的特点1.终身性。这是终身教育最大的特征。它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既包括正规教育,又包括非正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教育学2.全民性。终身教育的全民性,是指接受终身教育的人包括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幼、贫富差别、种族性别。而事实上,当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学会生存,而要学会生存就离不开终身教育,因为生存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会生存必须会学习,这是现代社会给每个人提出的新课题。教育学3.广泛性。终身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可以这么说,它包括人的各个阶段,是一切时间、一切地点、一切场合和一切方面的教育。终身教育扩大了学习天地,为整个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教育学4.灵活性和实用性。终身教育具有灵活性,表现在任何需要学习的人,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均由个人决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教育学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习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教育学现代学校的产生1中世纪大学大学中学2小学中学短期大学教育学研究生教育幼儿教育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教育学双轨(西欧)学制分支型(苏联)学制单轨(美国)学制现代学校制度的类型教育学(1)双轨学制是西方现代学制的类型之一,主要存在于20世纪中叶之前的欧洲国家,如英国、德国和法国等。这个学制把学校系统分两个互不相通的轨道:一轨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他们受到比较高深的、完备的教育,以便成为生产管理、商业经营、科学研究和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人才,具有精英教育性质。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学生读完初级小学之后,不允许进入文法中学或公学,只能进入高等小学或初等、中等职业学校,成为适合生产需要的工人。教育学教育学(2)单轨学制是西方现代学制的类型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该学制的特征就是所有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学习,可以由小学升入中学、大学,各级各类学校互相衔接。单轨制相对于双轨制而言,是个历史的进步,至少取消了形式上的不平等,有利于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教育学教育学(3)分支学制分支学制是西方现代学制类型之一,20世纪上半叶产生于前苏联。该学制的特征是其特点是“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右(中等专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畅通”,是一种既有单轨型学制特色又有双轨型学制某些特色的新型学制。教育学教育学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一)从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第一,义务教育延长到哪里,双轨学制并轨就要并到哪里,单轨学制是机会均等地普及教育的好形式;第二,综合中学是双轨学制并轨的一种理想形式,因而综合中学化就成了现代中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二)从学校阶段来看,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教育学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1.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学制2.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3.1922年壬戌学制(六三三制)影响深远4.1951年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规定》,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教育学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层次教育学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两基”“两全”“两重”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准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目标教育学我国现行学制改革的方向A.适度发展学前教育B.全面普及义务教育C.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D.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教育学义务教育一、义务教育的界定所谓义务教育,就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具有强制性质的国民基础教育。教育学二、义务教育的特点强迫性免费性公共性(普及性)时代性教育学并于198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到20世纪末基本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教育学从2007年春季学期开始,对所有接受义务教育的农村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并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即“两免一补”)。教育学材料分析15岁的小英同学是班上的班长,成绩优异、工作认真负责、一直是学校的“三好学生”。但有一个月没来上课了,老师很着急去他家家访。小英的父亲说:我知道小英是个好孩子,成绩也不错,但没有办法呀!咱们家供不起她们兄弟姐妹五个读书哇!她是老大又是女孩子。今年我让她随她姑姑一家去广东打工挣钱去了。在一家玩具厂打工每月有400多快,这孩子很懂事省吃俭用每月还给我们寄300多快钱呢。教育学思考题:1、案例中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2、为了保证全国少年儿童都能如愿地读书、受教育,我国制定了一项什么教育制度呢?教育学请同学们看以下材料,下列材料反映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具有那哪些基本特征?教育学材料一:农民于某让小学毕业的女儿辍学回家务农,村委会干部多次劝导无效。于是,乡政府对于某进行批评、教育,并依法责令其按期送女儿返回学校学习。教育学材料一说明义务教育制度是依照法律规定,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全社会必须遵守的,不能违反,凡不履行其应承担的各项义务的行为,都要受到强制性的处罚或制裁,即义务教育具有国家强制性。教育学材料二:据了解,常州目前在义务教育阶段适龄的流动儿童、少年有6万余人,为解决他们的入学问题,全市公办中小学克服各种困难,挖掘潜力,积极创造条件,到现在已经吸纳了4.35万流动儿童少年入学.2003年,该市还建成了市教育局直属的第一所以适龄流动儿童少年为主的全日制公办学校———常州蓝天实验学校及一所公有民营的新市民子弟学校。此外,教育部门还依法行政审批,支持社会办学,确保在常适龄流动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教育学材料二说明义务教育具有公共性(普及性)。在我国境内,凡适龄儿童少年都要入学接受规定期限的义务教育;全国各个地区都要实施义务教育。教育学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教育学材料三通过有关中小学收费政策的了解,使我们认识到,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费,这说明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教育学某校初二学生王某,整日沉迷于游戏厅,录像厅等场所,学习上不思进取,视读书为苦差事。老师找他谈话,希望他能好好学习,他却振振有词地说;“读不读书是我个人的事,别人管不着。”你同意王某的观点吗?教育学王某认为读不读书是他个人的权利是正确的。因为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任何公民都能依法享有在国家和社会提供的各类学校和机构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王某认为读不读书别人管不着则是错误的。因为受教育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任何公民都必须依法履行在一定条件下接受教育的义务,否则就是违法行为,国家要强制其履行。在受教育方面,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割的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