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本论文主要介绍GPS(RTK)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技术特点、误差来源和使用方法及操作步骤,并利用GPS(RTK)在工程测量中进行点放样、曲线放样以及在地籍测量中进行界址点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精度分析。通过对放样点和界址点测量结果的精度分析,得出了GPS(RTK)的测量精度是可以达到工程放样和界址点测量的精度要求的结论,并且通过工程实例说明了GPS(RTK)具有工作效率高、定位精度高、全天候作业、数据处理能力强和操作简单易于使用等特点。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了解了如何使用GPS(RTK)进行工程放样和界址点测量,并为GPS(RTK)在工程放样和界址点测量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拓展了GPS(RTK)在测量领域的应用范围,增强了使用GPS(RTK)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以后承担更多的测量工作奠定了基础。ABSTRACT:ThepresentpaperismainlyintroducedGPS(RTK)thebasicprinciple,thesystemcomposition,thetechnicalcharacteristic,theerrorsourceandtheapplicationmethodandthesequenceofoperation,andcarryonalofting,thecurveloftingaswellasusingGPS(RTK)intheprojectsurveycarryontheboundarypointsurveyinthecadastration,carriesontheprecisionanalysistothemeasurementresult.Throughtotheloftingandtheboundarypointprecisionanalysis,hasobtainedtheGPS(RTK)measuringaccuracyismayachievetheprojectloftingandtheboundarypointsurveyprecisionrequestconclusion,andexplainedthroughtheprojectexampleGPS(RTK)hastheworkingefficiencyhigh,thepointingaccuracyhigh,theall-weatherwork,data-handlingcapacitystrongandtheoperationsimpleeasytouseandsoonthecharacteristics.ElaboratedusthroughthisarticletounderstandhowusedGPS(RTK)tocarryontheprojectloftingandtheboundarypointsurvey,andwasGPS(RTK)hascarriedontheproofintheprojectloftingandtheboundarypointsurveyfeasibility,hasdevelopedGPS(RTK)inthesurveydomainapplicationscope,strengthenedhasusedGPS(RTK)theactualoperationability,willundertakethemoresurveyingworkforlatertolaythefoundation.Keywords:GPS(RTK);Projectlofting;Lofting;Curvelofting;Cadastration;Boundarypoint第1章绪论1.1概述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是由美国国防部联合美国海、陆、空三军为满足其军事导航定位而建立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其系统从1973年开始研究,到1993年完成全部工作卫星组网工作。该系统由24颗卫星组成,卫星分布在相隔60°的6个轨道面上,轨道倾角55°卫星高度20200km,卫星运行周期11h58m,这样在地球上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接收至少4颗卫星运行定位。由于GPS具有实时提供三维坐标的能力,因此在民用、商业、科学研究上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不仅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的精密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从静态定位到快速定位、动态定位,GP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测绘工作中。对于我们所熟知GPS,可以说它是测量史上的一次变革,它为我们提供了全天候、高精度、高效率的测量方法。但是GPS也有它自己的不足之处,比如说作业时间长、数据要进行内业处理等。RTK(RealTimekinematic)是GPS发展的最新成果,它弥补GPS原有的不足之处,它不仅具有GPS原有的全天候、高精度、无须光学通视的特点,而且还可以为测量提供实时的定位结果,可以说RTK的产生是GPS应用的拓展,是测量方法的又一次突破,是测量史上的又一次变革。由于RTK能够实时提供高精度的定位结果,所以有人又称它为“GPS全站仪”。1.2RTK应用于工程放样和界址点测量的分析本文将对RTK用于工程测量中的点放样、曲线放养及地籍测量中的界址点测量做具体的阐述,由于RTK是利用高空中的卫星进行定位的,在定位过程中是有很多干扰因素的存在的,加之RTK自身的不完善,这样就会影响RTK的定位精度,对于RTK能否达到上述测量工作的精度要求,以及实际应用时能否方便的操作使用,对此,我们要对RTK进行点放样、曲线放样及界址点测量的可行性进行实例论证,并制定如下方按。为了论证RTK用于点放样、曲线放样,我们制定了如下方案:首先用RTK进行点的放样,并且放样点的数量较多,在放样完后,用高精度的全站仪对放样点进行测量,并把全站仪测量的值看作为放样点的真值,这样我们对点坐标的设计值与全站仪的实际测量值进行对比并进行精度分析,由于放样点较多,我们可以把这些点的点位中误差作为RTK放样的点位中误差,并与《工程测量规范》的规定中误差进行比较,看RTK的放样点位精度能否达到要求。对于界址点的测量我们依然采取上述方法:先用RTK进行界址点测量,再用全站仪用一定的方法对界址点进行检验测测量,最后进行精度分析。对于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与《地籍测量规范》中的规定值进行比较,看测量结果能否达到要求。通过对分析结果的对比,我们得出了RTK的测量精度是可以用于点放样、曲线放样及界址点测量的结论,这样我们不仅有了RTK测量的理论依据还具备了RTK测量的实践依据,也为以后使用RTK进行测量工作奠定了基础。由于RTK可以用于上述测量,我们以RTK的测量方法与传统的测量方法进行比较,并通过对比说明RTK的特点。对于工程测量来说,工程放样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较大的工程建设,含有大量的工程放样工作,放样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能否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放样工作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工程放样中的最基本的放样就是点放样。放样就是要求通过一定方法采用一定仪器把人为设计好的点位在实地给标定出来,过去采用的常规放样方法很多,如经纬仪交会放样、全站仪的边角放样等等,一般要放样出一个设计点位时,往往需要来回移动目标,而且要2-3人配合操作。同时在放样过程中还要求点间通视情况良好,有时放样中遇到困难的情况会借助于很多方法才能实现,在生产应用上效率不是很高。如果采用RTK技术放样时,仅需把设计好的点位坐标输人到电子手簿中,拿着GPS接收机,它会提醒你走到要放样点的位置,既迅速又方便,由于RTK是通过坐标来直接放样的,而且精度很高也很均匀,因而在外业放样中效率会大大提高,且只需一个人操作。RTK工程放样与“经纬仪加钢尺”或“全站仪”放样相比,可以说是工程放样的一次深远的测量革命,它具有作业简便、直观、高效等诸多优点。地籍测量是精确测定土地权属界址点的位置,同时测绘供土地和房产和管理部门使用的大比例尺的地籍平面图,并量算土地和房屋面积。常规的测量方法(如用经纬仪、测距仪等)通常是先布设控制网点,这种控制网一般是在国家高等级控制网点的基础上加密次级控制网点;最后依据加密的控制点和图根控制点,测定界址点的位置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符号绘制宗地图;这种测图方法不仅要求测站点界址点通视,而且要求至少2~3人操作,作业效率较低;而利用RTK技术不仅可以高精度、快速地测定各级控制点的坐标,甚至可以不布设各级控制点,仅依据一定数量的基准控制点,便可以测定界址点。采用RTK技术用于地籍界址点测量,在宗地间指界过程中,就可以完成界址点的平面坐标数据采集,并能得到厘米级甚至更高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及经济效益。1.3本章小结通过本章的论述我们了解了GPS的产生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方便。RTK的产生是GPS发展的最新成果,本章通过对RTK应用于工程放样中的点放样和曲线放样及地籍测量中的界址点测量的方按设计,说明了RTK用于上述测量的方法及如何对测量结果的精度进行检验。对传统测量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并结合RTK的技术特点,通过对比分析,说明了RTK用于点放样、曲线放样及界址点的测量的可行性进行及优点,得出了RTK是可以用于上述测量的结论。第2章RTK的基本原理、误差来源及作业过程2.1RTK的基本原理、误差来源及作业过程高精度的GPS测量必须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RTK定位技术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同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历时不到一秒钟。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可在固定点上先进行初始化后再进入动态作业,也可在动态条件下直接开机,并在动态环境下完成周模糊度的搜索求解。在整周末知数解固定后,即可进行每个历元的实时处理,只要能保持5颗以上卫星相位观测值的跟踪和必要的几何图形,则流动站可随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RTK系统可应用于两项主要测量任务,即测点定位和测设放样。2.1.1RTK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及工作条件1、RTK(RealTimeKinematic)技术是以载波相位测量与数据传输技术相结合的以载波相位测量为依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是GPS测量技术发展里程中的一个标志,是一种高校的定位技术。它是利用2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时接收卫星信号,其中一台安置在已知坐标点上作为基准站,另一台用来测定未知点的坐标——移动站,基准站根据该点的准确坐标求出其到卫星的距离改正数并将这一改正数发给移动站,移动站根据这一改正数来改正其定位结果,从而大大提高定位精度。它能够实时的地提供测站点指定坐标系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RTK技术根据差分方法的不同分为修正法和差分法。修正法是将基准站的载波相位修正值发送给移动站,改正移动站接收到的载波相位,再解求坐标;差分法是将基准站采集到的载波相位发送给移动站,进行求差解算坐标。RTK的关键技术主要是初始整周期模糊度的快速解算数据链的优质完成——实现高波特率数据传输的高可靠性和强抗干扰性。RTK工作原理及模式如下图2.1所示。图2.1RTK工作原理2、RTK系统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1)基准站接收机(2)数据链(3)移动站接收机。3、RTK系统正常工作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基准站和移动站同时接收到5颗以上GPS卫星信号;第二,基准站和移动站同时接收到卫星信号和基准站发出的差分信号;第三,基准站和移动站要连续接收GPS卫星信号和基准站发出的差分信号。即移动站迁站过程中不能关机,不能失锁。否则RTK须重新初始化。2.1.2RTK的误差来源和测量精度1、RTK定位的误差,一般分为两类:同仪器和干扰有关的误差。同仪器和干扰有关的误差:包括天线相位中心变化、多路径误差、信号干扰和气象因素;同距离有关的误差:包括轨道误差、电离层误差和对流层误差。对固定基准站而言,同仪器和干扰有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