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知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救護知識主讲:黄志蓉2烧伤“烧伤”可由热水、蒸汽、火焰、电流、激光、放射线、酸、碱等各种因子引起。通常所称的狭义的烧伤,是指单纯由高温所造成的热烧伤。3烧伤深度的识别:按照热力损伤组织的层次,分为:I°、Ⅱ°和Ⅲ°。I°烧伤:仅伤及表皮,局部呈现红肿,又称红斑性烧伤;有疼痛和烧灼感,皮温稍增高。3—5日可好转痊愈,脱屑不留瘢痕。Ⅱ°烧伤:深达真皮,局部出现水泡,又称水泡性烧伤。①浅Ⅱ°者仅伤及真皮浅层,渗出多、水泡饱满、剧痛、感觉过敏,2周可愈,无瘢痕,早期有色素沉着,皮肤功能良好。4②深Ⅱ°者伤及真皮深层,水泡较小或扁薄,感觉稍迟钝,创面呈浅红或红白相间,3—4周可愈,有瘢痕,基本保存皮肤功能。Ⅲ°烧伤:伤及皮肤全层,可深达皮下、肌肉、骨。皮肤坏死,形成焦痂,创面无水泡,触之如皮革甚至炭化。5现场急救:保护受伤部位:①迅速脱离热源;②避免再损伤局部。伤处的衣裤袜之类应剪开取下,不可剥脱。转运时,伤处向上以免受压;③减少感染,用清洁被单覆盖创面。镇静止痛:①安慰、鼓励受伤者,使其情绪稳定;②手足剧痛常用冷浸法减轻;③药物:安定,杜冷丁。6保持呼吸道通畅,送医。I°烧伤创面一般只需保持清洁和避免再损伤,面积较大者用冷湿敷,涂烧伤膏,如:绿药膏、西瓜霜喷剂、湿润烧伤膏,京万红烧伤膏。Ⅱ°以上入院处理。注意:任何程度的烧伤创面都不宜用龙胆紫(紫药水)、红汞、中药粉末,以免妨碍创面观察,也不宜轻易用抗生素类,因为容易引起细菌耐药性。7骨折概论定义: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时称骨折。成因:1.直接暴力:例如,车轮撞击小腿(胫腓)即骨折发生在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2.间接暴力: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或旋转作用使远处发生骨折,例:走路滑倒。3.肌拉力:肌突然猛烈收缩,可拉断肌附着处的骨质,例:骤然跪倒时股四头肌收缩——髌骨横骨折。84.积累性劳损: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伤力(例远距离行军)可集中在骨骼的某一点上发生骨折。5.骨骼疾病:以上四种均系健康骨骼受各种暴力的作用而断裂,称外伤性骨折。有病骨骼(例骨髓炎、骨肿瘤等)遭受轻微外力即断裂时,称病理性骨折。分类:(一)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开放性骨折:骨折附近的皮肤或粘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粘膜完整,不与外界相通。9(二)根据骨折程度及形态分为1.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全部中断,管状骨骨折后形成远近两个以上的骨折段,在X线片上可以看到骨折线:分为横骨折、斜骨折、螺旋骨折、粉碎骨折、嵌插骨折、压缩骨折。2.不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仅有部分中断,分为裂缝骨折、青枝骨折。10临床表现:(一)全身表现:休克,多见于多发性骨折、股骨骨折、骨盆骨折、脊椎骨折和严重的开放骨折。体温:一般正常,升高时考虑感染。(二)局部表现:1.骨折的专有体证:①畸形②反常活動③骨擦音或骨擦感。这三种体证只要发现其中之一即可确诊。112.骨折的其他表现:①疼痛与压痛②局部肿胀与瘀斑③功能障碍以上三项可见于新鲜骨折,也可见于软组织损伤及炎症。骨折的确诊:主要依靠病史、体证、X线骨折的并发症:休克、感染、内脏损伤、重要动脉损伤、骨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脂肪栓塞、坠积性肺炎、褥疮、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12急救基本技术(一)通气伤员的鼻咽腔和气管,被血块、泥土或呕吐物等堵塞,或昏迷后舌后坠,均可造成窒息,应立即选用下列方法,恢复呼吸道通气。1.指抠口咽法一手用拇、示指拉出舌头,另一手示指伸入口腔和咽部,迅速将血块、异物取除。2.击背法使伤员上半身前倾或半俯卧;一手支托其胸骨前,用另一手掌猛击其背部两肩胛骨之间,促使咳嗽将上呼吸道的堵塞物咯出。133.垂俯压腹法从背侧用双手臂围抱伤员上腹部,将伤员提起使其上半身垂俯,用力压腹,促使上呼吸道堵塞物吐出、咯出。4.托颌牵舌法昏迷伤员的舌后坠堵塞声门,应用手从下颌骨后方托向前侧,将舌牵出使声门通气。此外,开放性气胸严重影响呼吸循环,应即用敷料(或清洁衣布)堵塞胸壁伤口,使之成为闭合性气胸。14(二)外出血与止血包括间接指压法、止血带止血法和加垫屈肢止血法。血液从伤口流向体外就称为外出血。成人全身血容量为4000~5000毫升,1次外出血量达全身血容量的1/3以上时,生命就有危险,故需立即予以止血。抢救人员要沉着果断,分秒必争。动脉出血色鲜红、量多、速度快、危险性大;静脉出血色暗红,缓慢不断地向伤口流出,其危险性小些。不论动脉或静脉出血,均需采用止血术。15止血的方法很多,有的仅在伤口处加压即可,如肢体静脉出血,抬高肢体以减少流血,然后在出血部位放上几层纱布,加压包扎即可达到止血目的。1.间接指压法即在出血动脉的近端,用拇指或其余手指压向骨面以止血,在动脉的走向中最易压住的部位称为压迫点,止血时要熟悉主要动脉的压迫点。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不能持久,只能作为临时措施,必须尽快换用其他方法:16出血部位压迫点头部前面在耳朵前面,用手指正对下颌关节骨面压迫颞动脉头部后面在耳朵后面乳突附近的搏动处压迫枕动脉面部出血在下颌角前面1.5厘米处正对下颌骨压迫面动脉颈部出血手指按压一侧颈根部,向中间颈椎横突压迫颈总动脉。禁止同时压迫双侧颈总动脉,以免发生大脑缺血、缺氧腋、上臂出血压迫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外缘的锁骨下动脉,手指向后方第一肋骨处压迫前臂出血伤肢外展,用四指压迫上臂内侧的肱动脉手掌出血将两手的拇指放在前臂远端掌侧面的内外侧,向尺、桡骨压迫尺、桡动脉手指出血拇指平放在受伤的手掌上,其他四指放于手背部,加压后即可将掌动脉弓压于掌骨上止血大腿出血在腹股沟皱纹中点动脉搏动处,用手指向下方的股骨面压迫股动脉足部出血用两手的拇指分别按压于内踝与跟骨之间和足背皮肤皱纹的中点以压迫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172.压迫包扎法常用于一般的伤口出血。注意应将裹伤包的无菌面贴向伤口,包扎要松紧适度。3.填塞法用于肌肉、骨端等渗血。先用1~2层大的无菌纱布铺盖伤口,以纱布条、绷带等充填其中,外面加压包扎。此法的缺点是止血不够彻底,且增加感染机会。4.止血带法能有效地制止四肢出血。但用后可能引起或加重肢端坏死、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因此主要用于暂不能用其他方法控制的出血。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①必须作出显著标志(如红色布条),注明和计算时间,优先后送伤员。18②连续阻断血流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小时,如必须继续阻断血流,应每隔1小时放松1~2分钟。③要避免止血带勒伤皮肤,勿用绳索、电线等缚扎;用橡胶管(带)时应先在缚扎处垫上1~2层布。还可用帆布带或其他结实的布带,加以绞棒绞紧作为止血带(勿过紧)。④止血带位置应接近伤口(减小缺血组织范围)。但上臂止血带不应缚在中1/3处,以免损伤桡神经。前臂和小腿不适用止血带,因有两根长骨使血流阻断不全。19(三)包扎包扎的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固定敷料和帮助止血。常用的材料是绷带和三角巾;抢救中也可将衣裤、巾单等裁开作包扎用。无论何种包扎法,均要求包好后固定不移和松紧适度。1.绷带卷包扎法有环形包扎、螺旋反折包扎、“8”字形包扎和帽式包扎等。包扎时要掌握“三点一走行”,即绷带的起点、止点、着力点(多在伤处)和走行方向顺序。2.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制作较方便,包扎时操作简捷,且能适应各个部位,但不便于加压,也不够牢固。20(四)固定骨关节损伤时均必须固定制动,以减轻疼痛、避免骨折片损伤血管和神经等,并能帮助防治休克。较重的软组织损伤,也宜将局部固定。固定前,应尽可能牵引伤肢和矫正畸形;然后将伤肢放到适当位置,固定于夹板或其他支架(可就地取材如用木板、竹竿、树枝等)。固定范围一般应包括骨折处远和近的两个关节,既要牢靠不移,又不可过紧。急救中如缺乏固定材料,可行自体固定法。例如,将受伤上肢缚在胸廓上,或将受伤下肢固定于健肢。21(五)搬运搬运伤员要快、平、稳,可用背、抬、架(就地取材制成临时担架)等方法。注意:对骨折、特别是脊柱损伤的伤员,搬运时必须保持伤处稳定,切勿弯曲或扭动。对昏迷伤员,搬运时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22骨折的急救骨折急救的目的,在于用简而有效的方法抢救生命、保护患肢,使之能安全而迅速地运送至附近医院,以便获得妥善的治疗。1.一般处理凡有骨折可疑的病人,均应按骨折处理。一切动作要谨慎、轻柔、稳妥。首先抢救生命,如病人处于休克状态中,应以抗休克为首要任务,注意保温,有条件时应即输血、输液。对有颅脑复合伤而处于昏迷中的病人,应注意保证呼吸道通畅。不必脱去闭合性骨折病人的衣服、鞋袜等,以免过多搬动患肢,增加疼痛。若患肢肿胀较剧,可剪开衣袖或裤管。闭合性骨折有穿破皮肤,损伤血管、神经的危险时,应尽量消除显著的移位,然后用夹板固定。232.创口包扎绝大多数的创口出血,用绷带压迫包扎后即可止血。可用急救包包扎创口,否则就用当时认为最清洁的布类包扎。在大血管出血时,可用止血带,应记录开始用止血带的时间。若骨折端已戳出创口,并已污染,但未压迫血管神经时,不应立即复位,以免将污物带进创口深处。可待清创术将骨折端清理后,再行复位。若在包扎创口时骨折端已自行滑回创口内,则送病人到医院后,务须向负责医师说明,促其注意。243.妥善固定骨折急救处理时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用妥善的方法把骨折的肢体固定起来。若有显著畸形,可用手力牵引患肢,使之挺直,然后固定。急救固定的目的有三:①避免骨折端在搬运时移动而更多地损伤软组织、血管、神经或内脏;②骨折固定后即可止痛,有利于防止休克;③便于运输,若备有特制的夹板,最为妥善,否则就地取材,如树枝、木棍、木板、伞、工具书等,都适于作夹板之用;若一无所有,也可将受伤的上肢绑在胸部,将受伤的下肢同健肢一并绑起来。4.迅速运输病人经妥善固定后,应即迅速运往医院。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