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TheScream)爱德华·蒙克EdvardMunch,1863-1944原画尺寸:91cmx73.5cm蒙克自己曾叙述了这幅画由来:“一天傍晚,我和朋友走在路上,一边是城市,另一边是脚下的峡湾,我感到浑身不舒服。我停下来眺望峡湾,落日将云彩染成血一般鲜红。就在那时,我想我听到了大自然不停地尖叫。于是,我画了这幅画——将云彩画得像真正的鲜血,让色彩去吼叫。《恋人》《生命之舞》《病中的女孩》《弗雷德里奇·尼采》《有酒瓶的自画像》表现主义形成的历史来源表现主义美术的风格是从后印象主义发展演变而来,是对印象主义忠实地描绘现实的叛逆。同时,它和德国历史上的民族传统有内在的联系,它继承了中古以来德国艺术中重个性、重感情色彩、重主观表现的特点。代表人物:蒙克(EdvardMunch,1863-1944)基希纳(Kirchner,1880~1938)马克思·贝克曼(MaxBeckmann,1884-1950)康定斯基(ВасилийКандинский,1866~1944)基希纳作品基希纳版画基希纳油画《哈雷的红塔》马克思·贝克曼作品马克思·贝克曼作品康定斯基作品康定斯基作品康定斯基作品《时髦女低音》表现主义的绘画特点造型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强调画家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强调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在造形及色彩上追求强烈的对比、扭曲和变化的美爱德华·蒙克挪威艺术家,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先驱。他的绘画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毕加索、马蒂斯就曾吸收他的艺术养料,德国和法国的一些艺术家也从他的作品中得到启发。爱德华·蒙克幼年时丧母,姐姐被肺癌夺去生命、妹又得精神病,对其一生的创作有深刻的影想。他曾留学法国学画,看过梵高和高更的作品,探索激烈色彩和扭曲线条的可能性,以表达焦虑、恐惧、爱及恨等心灵状态,一生创作最主要的两个题材是「死亡」和「爱情」。“我们将不再画那些在室内读报的男人和织毛线的女人。我们应该画那些活着的人,他们呼吸、有感觉、遭受痛苦、并且相爱。”------蒙克(26岁时)《病孩子》《抽烟的男人》《病孩子》《忧虑》《病孩子》《达格尼·尤尔》《死去的母亲和孩子》太阳-TheSun1894日出他的创作经历了“两个时期”。为了抓住‘第一印象’,把痛苦的、个人化的经验以绘画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蒙克在这些画的构思上经历了巨大的思想震荡。一系列的打击引发的伤痛,深深地印在了蒙克的内心里,决定了蒙克的性格和他前半生创作的基调,即“第一时期”。从他的《病孩》、《母亲之死》和《在灵床旁》等作品中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红色弗吉尼亚爬山虎》母亲死了《灰烬》《太阳》表现了人们对光明的渴望《自画像》《自画像》《春天》忧郁-Melancholy《明媚的午后》《建造冬之画室》表现主义之后诞生的象征主义画家克里姆特席勒《满足》维也纳分离派克利姆特《吻》《女人的三个阶段》•临摹蒙克《呐喊》•材料:色粉笔•对照临本起形,颜色可参考原画,也可自行设计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