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学概论》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网络传播学概论》任课教师:夏艳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新闻系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网络传播的特点及管理第三章网络传播的类型第四章网络传播的受众研究第五章网络传播中的著作权保护第六章网络国际传播第七章网络媒体的经营策略第八章新闻传播教育面临变革第九章网络传播学研究第十章网络传播的发展趋势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网络传播学的基本问题第二节网络传播理论的宏观影响第三节网络基础知识介绍第一节网络传播学的基本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传播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什么是网络传播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网络传播学的学科属性网络传播学的相关学科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传播人类信息传播口头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个体书写印刷品生产模拟信号数字信号非语言传播语言传播二、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一)计算机成为传播媒介的历史(二)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和发展1、略具雏形的ARPANET阶段(1969~1986年)2、在科研教育中发展的NSFNET阶段(1986~1992年)3、在商业化运作中飞跃的互联网阶段(1992年~年)(三)作为新闻媒体的网络的发展1、翻版阶段2、变化阶段3、综合发展阶段(四)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神州学人中国贸易报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三、什么是网络传播说法一: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收与发布者并随时可以对信息做出反馈,它的文本形成与阅读是在各种文本之间随意链接、并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种意义的超文本中完成的。说法二:是相对于传统三大传播媒体即报纸、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而言的,指以多媒体、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国际互联网络为传播平台的传播形式,是现代信息革命的产物。说法三: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四、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的网络传播活动(五个层次)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五、网络传播学的学科属性网络传播学属于社会科学,理由如下:1、根据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网络传播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可以认定网络传播学属于社会科学,虽然网络传播学的研究涉及大量技术问题,但仍改变不了其社会科学性质;2、网络传播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是它的子学科,而传播学属于社会科学,由此可以断定网络传播学属于社会科学。六、网络传播学的相关学科网络传播学的相关学科主要有以下几种: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新闻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网络传播学第二节网络传播理论的宏观影响网络传播模式的转变传统的传播理论面临挑战网络传播与“把关人”理论网络传播与“议程设置”理论社会控制在网络传播中的弱化传统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的界线变模糊网络传播对新闻价值的影响一、网络传播模式的转变网络传播——融合了大众传播(单向)和人际传播(双向)的信息传播特征,形成一种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类型优势局限人际传播交互性实时性受众量小信息贫乏大众传播受众广泛信息丰富缺乏信息反馈和交互性网络传播具备两者优势突破两者局限二、传统的传播理论面临挑战(一)拉斯韦尔的“五W线性传播模式”1、传播者研究2、内容研究3、媒介研究4、受传者研究5、效果研究(二)传播理论在网络传播领域应划分为四方面1、个人对个人的异步传播,例如电子邮件;2、多人对多人的异步传播,例如电子公告牌;3、个人对个人,或对不确定的多人的同步传播,例如在线闲谈;4、多人(包括团体)对个人、个人对个人、个人对多人的异步传播,例如各种接收信息的活动。三、网络传播与“把关人”理论(一)“把关人”理论简介([美]怀特)社会上存在大量新闻素材,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不是也不可能“有闻必录”,而是一个取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媒介组织形成了一道“关口”,通过它传达到受众那里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二)网络中是否也存在把关人1、新闻网站所提供的的内容大大增加,这就意味着需要对此有更多的筛选,即“把关”;2、从全球范围看,人们可以自行选择内容的自由度大大增加,这又意味着“把关”的减少。四、网络传播与“议程设置”理论(一)“议程设置”假说简介其主要观点是: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二)网络中是否存在“议程设置”1、网络传播可大大提高对某些事件的报道频率和强度;2、在网络中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相互交织,在议程设置方面,人际传播是对大众传播的有力补充;3、利用互动技术,报道对象与受众可以建立直接联系,从而提高某个事件的被关注程度。五、社会控制在网络传播中的弱化(一)传播学的“控制研究”1、考察外部制度对传媒机构及其活动的控制和影响;2、考察传媒机构的内部制度对信息的生产、加工和传播活动的制约。(二)网络传播中社会控制的弱化网络传播中,新闻媒介发布新闻的的垄断地位不会丧失,但大众传媒作为新闻信息唯一发布者的地位将会逐步减弱,受众拥有前所未有的选择权和主动权:1、可自由选取信息,还可在网上发布信息;2、信息的重要与否不再完全由传播者决定,而是由受众自己决定。六、传统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中的界线变得模糊(一)新闻传播的区域界线导致中国原有对外宣传格局的改变,上网媒体都加入到对外宣传的阵列。(二)发布信息的时间界线定时——及时——实时——全时(网络新闻时间观的发展)(三)各类传媒信息传播方式的界线单媒体——多媒体(网络新闻手段的发展)(四)新闻工作技能与计算机网络技能的界线1、来自新闻专业的人员向计算机网络技术接近;2、来自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向新闻专业接近。七、网络传播对新闻价值的影响(一)传统的新闻价值理论1、指新闻的事实和材料本身具有的特殊素质与各种素质的总和——新闻事实角度;2、是选择新闻和衡量新闻的标准——新闻传播者角度;3、指为受众所喜闻乐见的程度及其在实践中产生影响的大小——受众角度。(二)网络传播对新闻价值的影响1、真实性——降低;2、新鲜性——增强;3、趣味性——增加;4、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影响还不明显。第三节网络基础知识介绍互联网的相关概念互联网提供的一般服务互联网技术的最新发展社会性网络革命——关于Web2.0一、互联网的相关概念(一)域名(DomainName)[提供服务类型.]组织名称.组织性质域名[.地理域名](二)URL(UniformResource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器)用来识别互联网资源的位置(三)HTML(HyperTextMark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专用的操作语言(四)超链接(HyperLink)互联网中连接信息的一种方式(五)IP地址网络上每个节点的惟一地址标识(六)DNS负责分配、改写、查询域名的综合性服务系统,实现IP地址与域名之间的转换二、互联网提供的一般服务(一)Telnet(远程登陆系统)(二)FTP(文件传送)(三)E-mail(电子邮件)(四)Gopher(信息检索)(五)(万维网)(六)BBS(电子公告板系统)(七)Chatting(聊天)(八)InstantMessaging(即时传呼)(九)Usenet(网络新闻)三、互联网技术的最新发展(一)网格技术主要思想是利用互联网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电脑组成一个“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其优点是具有超强数据处理能力,并可以充分利用网上的闲置处理能力。(二)IPv6技术它是下一代互联网、甚至下一代移动网络的基本协议,它将大大提高下一代互联网的地址容量。(三)语义网技术在此构想中,机器可识别文件信息的意义。(四)P2P技术也称对等网络(PeertoPeer)技术,整个网络结构中不存在中心节点(或中心服务器)。四、社会性网络革命——Web2.0(一)什么是互联网2.0(Web2.0)1、互联网1.0时期,网络主要是完成“人机对话”;2、互联网2.0指社会性网络SocialNetwork,主要功能是为了网络中人与人之间(而不是人与机器)进行对话。(二)博客(Blog)源于Weblog(网络日志)是一种有时间特性,可通过评论等形式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的,有符合通用标准的内容摘要的网站内容管理系统(CMS)。(三)播客(Podcosting)1、必须是一个独立的、可下载的媒体文件;2、该文件的发布格式为RSS2.0enclosurefeed;3、接收端能自动接收、下载并将文件转至需要的地方。第二章网络传播的特点及管理第一节网络传播的优势第二节网络传播中存在的问题第三节网络传播的管理第一节网络传播的优势传播与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全球性和跨文化性检索便捷多媒体超文本交互性一、传播与更新速度快(一)传播速度快网络传播是一种数字化传播,将一定的信息转成数字,经过传播,数字在操作平台上还原为信息。其传播介质是比特(bit),而非原子,所以这种传播就具备了迅速、快捷、方便和“高保真”等优点。(二)更新频率高网络传播的即时刷新特点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其本身“接收的异步性”又方便受众随时随地地接收,不受媒体传播时间的限制。二、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一)四种媒体传播的内容量比较1、报纸:若要多印1万字内容,就要增加一个版;2、广播:如每分钟播200字,24小时只能播28.8万字;3、电视:与广播情况类似;4、网络:一个汉字两比特,一个G的硬盘可存储5亿汉字。(二)网络传播的海量性优势主要体现在1、对信息本身的传播数量十分巨大;2、对信息的相关资料保存容量巨大;3、涉及的信息种类范围十分广泛;4、对信息的历史资料保存相当完整。三、全球性和跨文化性(一)网络传播突破地域限制(二)网络传播打破传统的空间概念(三)网络传播的低成本性也增加了其政治开放性和透明度四、检索便捷(一)这种特性是传统传播方式难以具备的(二)检索功能的使用(三)常用的搜索引擎1、Google()2、百度()3、查博士(新浪网搜索引擎)()4、搜狗(搜狐网搜索引擎)()5、雅虎中国()6、网易搜索()7、天网搜索()五、多媒体(一)什么是“多媒体”多媒体(multimedia)就是使计算机成为一种可以作用于人的多种感知能力的媒体,它集合了多种媒体表现形式(如文字、声音、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来传送信息。(二)什么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指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等,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的多种技能和方法。六、超文本(一)什么是“超文本”超文本(Hypertext)是一种非线性的信息组织方式,超文本设计成模拟人类思维方式的文本,即在数据中又包含有与其他数据的链接,用户单击文本中加以标注的一些特殊的关键单词和图像,就能打开另一个文本。(二)“超文本”是一种新型信息组合方式人类的思维活动是多维的、发散的、跳跃的,而非传统信息传播的线性模式,网络传播的“超文本”特性适应人类的思维习惯,将全世界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以超链接方式组织到一起。七、交互性(一)互联网体现交互功能的主要有E-mail、线上聊天室、BBS讨论区、网站调查、个别文章评述、订阅服务、数据库搜寻、多媒体、超链接等。(二)网络传播中,传者和受众的角色交互更替1、受众——传者的纵向意见反馈;2、受众——受众的横向意见反馈;3、传、受双方的多元动态交流。第二节网络传播中存在的问题网络信息安全形势严峻侵犯网络知识产权网络信息泛滥网络色情犯罪网络诈骗、敲诈与非法贩卖网络诽谤网络恐怖主义网瘾症分析数字鸿沟一、网络信息安全

1 / 15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