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林徽因1.了解作者的生平,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2.理解诗歌运用的意象和写作手法,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学习目标林徽因(1905-1955),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身于官宦世家。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她的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1955年4月1日清晨去世,年仅51岁。作者介绍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了莫大的贡献。参与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参与国徽设计改造传统景泰蓝风华绝代她是一位气质美女,家庭方面的氛围造就了她的书香气质,诗歌方面的才能造就了她的温情内涵。“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形容她太俗气,“云想衣裳花想容”则太娇气。风华绝代她是一位美女,美得清冷,美的没有丝毫的瑕疵,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林徽因美,就如她自己的诗歌:你是人间四月天。这首诗发表于《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以怀念挚友,从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可了解一般;一说是为儿子梁从诫的出生而作,表达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喜悦。这首诗是一篇极为优秀的作品,它的价值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东西来支撑。所以在诗人逝世的时候,金岳霖等好友们共同给诗人题了这样的一副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背景资料文学作品文学成就她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谁爱这不息的变幻》《笑》《清原》《一天》《激昂》《昼梦》、《瞑想》等诗篇几十首;话剧《梅真同他们》;短篇小说《窘》《九十九度中》等;散文《窗子以外》、《一片阳光》等。林徽因在从事建筑科学研究之馀,也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31年4月,她的第一首诗《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以“徽音”为笔名,发表于《诗刊》第二期。以后几年中,又在《诗刊》、《新月》、《北斗》、天津《大公报》、《文学杂志》等,先后发表了几十篇作品。大部分是诗歌,也有散文、小说、戏剧和文学评论。她的诗多数是以个人情绪的起伏和波澜为主题,探索生活和爱的哲理。诗句委婉柔丽,韵律自然,受到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赞赏,奠定了她作为诗人的地位。当时,她曾应聘为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讲授《英国文学》课。检查预习轻灵(línɡ)娉婷(pīnɡ)鲜妍(yán)冠冕(ɡuānmiǎn)呢喃(nán)1.订正字音娉婷:形容女子姿态美。鲜妍:鲜艳。冠冕:文中是王冠的意思。呢喃:形容像燕子叫声那样的轻声细语。2.词语释义课文朗读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朗读诗歌,概括其每一节的内容。整体感知第一节:爱如四月天里的光艳轻灵。第二节:爱如四月天里的柔和恬静。第三节:爱如四月天里的鲜妍庄严。第四节:将生命、历史融入到自然风景中,展现青春的激越与豪迈。第五节:抒发对闲适恬淡的自然生活的追求。1.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笔下描绘了怎么样的意境?内容探究这样的四月,如苏东坡笔下的江南春景。那鹅黄,是韧放的生命;那绿色,蕴含着无限的生机;那柔嫩的生命,新鲜的景色,在这样的季节里泛着神圣的光。这神圣和佛前的圣水一样,明净、澄澈,和佛心中的白莲花一样,美丽、带着爱的光辉。这样的季节里,“你”已超越了这样的季节:“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伴春飞翔的燕子,美丽轻灵,带着爱、温暖和希望。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长子梁从戒的,用来表达她对孩子的无比的喜爱之情,以及从儿子身上看到的生命的希望和活力。(一说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请对“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中划线词语进行赏析。品味赏析“点亮”“春的光艳”,这些词语,不是静态的描摹,而是放在动态的、变化的背景中来挥洒,有点像绘画中的晕染,漫出纯粹色彩的边界,正是在那模糊之处,美感油然而生。四月的“风”是抽象的,却由爱的“笑响”将它“点亮”。从听觉到视觉,引导读者从各个感官、各种角度去真切体味。所谓“笑响”,是对“爱”的生动描述。它越是“交舞着变”,就越让人刻骨铭心。写法探究这首诗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写作手法?①意境清新,画面优美。诗歌如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开篇“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爱的宣告,“四月天”这一富有灵感梦幻温暖的意象,首先给予读者以丰富的遐想和视觉感染力。紧接着是“云烟”“星子”“细雨”“百花”“月圆”等典型性意象的自然组合,这样五个诗意的画面也映入我们的眼帘,依次是“春光风舞图”“风烟星语图”“月夜花开图”“雪后新绿图”和“花开燕语图”,诗人的情感也随着画卷进一步地自然流露,实现情与景的完全交融,形成诗中有画的审美风貌。②结构匀称,富有建筑美感。诗歌一共分为5节,每节3句,全诗的字数和句式,匀整而和谐,从诗形上是典型的传统格律诗,具有类似建筑物外形的美感,即诗歌视觉上的“句的匀齐”。林徽因善于借鉴建筑艺术的技巧,运用语言的符号组合形成富有视觉感染力的外在几何形态,进而引发读者的想像和审美心理,这种特有的建筑审美观反映在林徽因诗歌创作上,是大量建筑意象的运用,实现诗歌与建筑两种艺术的完美融合。“在梁间呢喃”选取了房梁这一意象,实现语言与建筑意象的和谐组合,形成诗歌建筑的美。从文本内容体会诗歌的写作特色。鉴赏评价①巧妙地意象捕捉。林徽因善于巧妙地捕捉意象,表达细腻的思想感情,流露出轻柔灵秀、清丽雅致之美。她写爱,居然用“人间四月天”来形容,可谓匠心独运。人间的四月天,阳光明媚,清风吹拂,绿草如茵,清流澄碧,百花吐蕊,飞鸟啼鸣。人间所有的甜美、情思和梦幻尽在这奇妙的四月呈现无遗。因此,用四月天来写爱,最为妥帖,也最为真挚感人。②动静结合,风光自然。为了突出表现四月天特有的恬静,本诗的意象动静结合,风光自然。所谓“云烟”,柔和中带着些朦胧,呈现的是一种爱的静态之美。“吹着”的“风”、“闪”动的“星子”、“洒在花前”的“细雨点”,则呈现出一种爱的动态之美。这种爱简直融含了所有的物态之美,说明爱的确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四月的花,“娉婷”且“鲜艳”,这已然是绝美的风姿了。但诗人显然并不满足于这一点,因为这还不够,还有“百花的冠冕你戴着”,那种令人艳羡的美还能进一步形容吗?但“你”的爱却美而不娇、艳而不俗,那“月圆”的“庄严”与“天真”,更显现出爱的深刻与厚重、淳朴与大气。在这里,诗人揭示了爱的内涵与真谛。•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描摹,穷尽想象,把心中的最高理想比喻成美妙无比、精妙绝伦的“人间四月天”,诗情画意浓郁,柔情蜜意深厚。在这“人间的四月天”里,既有微风在融融春光里飞舞,也有繁星在悠悠夜空中闪烁,既有细雨洒落花瓣,也有春燕温柔呢喃。那鹅黄的柔韧的草,那嫩绿的新鲜的芽,那洁白的明净的莲,都让诗人倍感欣喜、温馨、眷恋。诗人眼中的“人间四月天”,就是爱的无上象征,就是希望的现实所在,就是温暖的心灵寓所,就是幸福的精神家园。③内容纯净,形式纯熟。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丝毫无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出诗中的意境和纯净——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在形式上,诗歌采用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这首诗可以说是这一原则的完美体现,词语的跳跃和韵律的和谐几乎达到了极致。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林徽因的诗歌魅力。拓展延伸一样是月明,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使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你问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别丢掉,那一段过往的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着那真!别丢掉——林徽因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这些个泪点里的情绪。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痕迹,你也要忘掉了我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但抱紧那伤心的标志,去触遇没着落的怅惘;在黄昏,夜半,蹑着脚走,全是空虚,再莫有温柔。情愿——林徽因林徽因的诗多数表现个人情绪的起伏变化、展现深邃复杂的内心世界,是诗歌的主题。《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诗句温婉秀丽、顺畅自然,诗人借此探索生活的真谛、抒写爱情的哲思。这种情感尽管只是一己的悲欢离合,甚至有时还有些低沉,但它是那样的真挚、纯净,以至多年以后,仍然能够穿越历史的烟云,令人怦然心动。总结结构图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第一节:爱如四月天里的光艳轻灵第二节:爱如四月天里的柔和恬静第三节:爱如四月天里的鲜妍庄严第四节:爱如四月天里的新鲜柔嫩第五节:爱如四月天里的柔暖缠绵对孩子的喜爱生命的希望与活力谢谢观看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