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要内容:一、价值观二、态度三、工作满意度第三章价值观、态度与工作满意度2一、价值观(一)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二)价值观的作用价值观不仅影响个人行为,而且还影响整个组织行为,进而影响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三)价值观的分类1、斯布兰格的价值观:理性价值观:以知识和真理为中心;审美价值观:以外形协调和匀称为中心;政治性价值观:以权力地位为中心;社会性价值观:以群体和他人为中心;经济性价值观:以有效和实惠为中心;宗教性价值观:以信仰为中心。42、罗克奇的价值观分为工具型价值观和终极型价值观两种。终极型价值观:指理想的终极存在状态,这些是个体愿意用他的整个生命去实现的目标。工具型价值观:指个体更喜欢的行为模式或实现终极价值观的手段。5终极价值观内涵工具价值观内涵舒适的生活(富足的生活)雄心勃勃(勤奋工作、奋发向上)成就感(持续的贡献)能干(有能力、有效率)美丽的世界(艺术与自然的爱)清洁(卫生、整洁)幸福(满足)正直(真挚、诚实)真挚的友谊(亲密关系)礼貌(有理的、性情好的)睿智(有生活成熟的理解)自我控制(自律的、约束的)6(四)价值观对行为的影响1影响对他人及群体看法,影响人际关系。2影响个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方法。3影响个人对所面临问题和形式的看法。4影响确定有关行为的道德标准。5影响个人接受和抵制组织目标和压力的程度。6影响个人对组织成功和成就的看法。7影响对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选择。8影响管理和控制组织人力资源的手段。7英国皇家海军有一次招考雇员,口试题目为:在一个大风雪的夜晚,你开着一辆车,经过一个车站,有三个人在等车。一位是快病死的老太太、一位是救过你命的医生、一位是你梦寐以求的情人。你会载哪一位?说明你的理由。载老太太,因为救人第一?载医生,因为知恩图报?载情人,因为可能一辈子再也碰不到?8二百多位应征者,录取的那位没有申论说明,只有答案:“把车钥匙给医生,让医生载老太太去医院,我留下来陪梦寐以求的情人等车。”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这是最好的答案,但是居然没人能事先说出同样的答案。是因为我们思维习惯受限制?还是因为我们把持原有的利益,不愿放手(没想过要放弃自己的车)?9二、态度(一)定义:态度是指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说明如下:态度具有完成某一种行为的趋向。态度是行为一致性的重要基础,人们对于同类事物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态度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习得。态度可以指导并引导出直接行为。10(二)态度的构成1、认知成份:个体对个人环境中某个对象(另一个人、事件、想法、情境、经验等等)的看法和评价。2、情感成份:个体对某一对象的情绪及情感体验,亦既对某个对象所作的情绪判断。3、意向成份:对个人环境中的某个对象的行为反应倾向,它是行为的心理准备状态。11(三)态度的特点1.态度的对象性2.态度的强度人们对某一事物赞成、反对或喜欢、厌恶的程度。3.态度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态度一旦形成具有稳定性,但也是可以改变的。4.态度的内隐性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体验。12(四)态度的功能1.调节功能调节的功能指导人们接近、接受奖赏性的目标,并拒绝、躲避令人不愉快的目标。它符合奖赏最大化和惩罚最小化的实用概念。132.自我防御功能.态度保护着自我和自我形象不受威胁。3.价值表现功能能使一个人所持的价值观得到表达。4.知识功能是指人们对哪方面的知识具有积极的态度,就会主动去搜寻、学习和掌握。14(五)态度的形成与改变1、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如果一种原始的刺激总是与积极的强化物相联系,人们便会对它形成积极的态度。如果总是与消极的强化物相联系,人们就会对它产生消极的态度。2、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人们的行为是尝试性的,态度是在行为以后才形成的。根据这种学习形式会形成态度,管理中应该注重对员工行为的规范。153、平衡理论(P-O-X模型)海德(heider)从人际关系的协调性出发,发明了该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一个简单的认知系统里,存在着使这一系统达到一致性的情绪压力,这种趋向平衡的压力促使不平衡状况向平衡过渡。海德用p-o-x模型来说明这一理论P―代表一个人,O―代表另一个人,X―代表一个事物P对X的态度取决于P与O的关系状况。16从人际关系的适应性来看,POX存在着八种组合:三者之间的关系都为正或两个为负是平衡状态。其它为不平衡关系。17海德的态度改变原则:为了恢复平衡状态,哪个方向的态度改变最少,就改变哪里的态度。即人们态度的改变遵循最小付出原则。事物某人++-?事物某人+++!184、认知失调理论费斯廷格Festinger认为,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态度和行为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不一致,在态度和行为不一致时,常常会引起心理的紧张。为了克服这种由认知失调引起的紧张,人们需要采取以下方法来减少的认知失调:改变态度;增加认知元素;改变认知的重要性;改变行为。19认知失调一般是由从事与态度相矛盾的行为引起的,由此引起的失调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行为理由与认知失调:从事的行为理由恰当与否。b:自由选择与认知失调:有选择时,认知失调高,态度改变大;无选择时,感到的失调少,态度改变小。c:努力与认知失调:为某件事情付出的越多,就会越喜欢它。20(六)态度改变的基本方法1改变客观事实事实是人们认知因素形成的基础。2参与和接触参与能增加人们对工作的了解,消除偏见,促进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3运用群体的规范规范、制度、规章与说服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是态度改变的有效方法。214角色易位运用替换法,正反两个方面考虑和分析问题,有助于克服偏见和态度的极端性。5宣传手段的正确运用1)宣传者(信息传递者)2)宣传过程3)接收者(被宣传者)22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给予23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把你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进去一颗钉,加上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创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优美、高贵,墙上的铭牌上写着:“生活是自己创造的。”24三、工作满意度(一)工作满意度的概念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的一般态度,即对所从事的工作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25(二)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1、工作是否富挑战性2、公平的报酬3、公正的晋升4、支持性的工作环境5、工作团队6、上级的管理7、人格与工作的匹配26(三)工作满意度的结果1、员工表达工作不满意的方式忽略忠诚退出建议破坏性消极建设性积极272、满意度与离职率和缺勤率的关系28(四)增强工作满意度的方法1、使工作变得有趣。2、给予公平的报酬、福利3、提供平等晋升的机会。4、使人和工作匹配起来。5、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