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神秘的密宗文化一、密宗的神秘诱惑力二、密宗的理论与实践•1、密宗与金刚乘•“金刚乘”是利用诵念真言(神咒)并辅以各种宗教仪轨(包括受度大礼、各种戒律、救度术和解脱术),使人达到理想的无上境界、从而能够加入菩萨乃至佛陀行列的佛学教义。金刚乘又叫“真言乘”或“神咒乘”,它在印度佛教中曾有过至高无上的地位,后来随着佛教在印度的衰落而被历史湮没。公元10世纪初一些金刚乘的宗教大师进入西藏地区开始了金刚乘教法的传播,逐渐发展成为有西藏特色的佛教。•由于金刚乘的教义、仪轨、修习之法特别诡秘而鲜为人知,便相对于“显宗”而把金刚乘叫作“密教”或“密宗”,由此西藏佛教(藏传佛教)也被人叫作“藏密”。•‘‘显宗”、“密宗”是学佛的两大途径。显宗教法是用明显、公开的经典教义进行修习,并通过各个途径来达到修身近佛的目的,这是大多数人都能够接受的学佛或修佛的方法,既可以剃度出家又可以在家学习,只不过需要非常漫长的苦修过程而已。“密宗”教法则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修习的。它对习密者有特殊的要求,只采取师承口传身授的方法,并要经过繁琐复杂而且神秘的仪轨和苦修的道路,求得即身成佛,但他又不必背诵繁如瀚海的经论,只要能吃苦,能遵从师道,就可以在现世间立地成佛。有人还将金刚乘(密宗)与早期的小乘(上座部佛教)、大乘(大众部佛教),合称佛教三乘。•2、密宗的修持•金刚乘是一种变化之道,它的目的是结束自我的幻觉,实现一种超越“我”和“他”的统一状态,达到自身的解脱和一切众生的解脱。而要达到这个目的的唯一途径就是密宗修持。•修持首要解决的是两件事:一是内在的,即自己有种种不可遏制的决心;二是得有个名望很高的上师亲自传承。•(1)拜师•这个上师不仅根据经书向其弟子传授深奥的教义,而且还传授其亲身经验和一种已获得觉悟的心感。选择上师并不需要特殊的手续,但让上师接受你为弟子,却是一种很困难的事。上师在向弟子开放心扉之前,会强迫他接受严格的考验。•上师会在考验中观察,经过考察,认为这个人具有很大的才能,并可以真正获得成功,他才会真正接受其为弟子。•信徒一旦被上师接受,就得绝对地服从上师。只要信徒不要求解除他的弟子义务,他就应该如同尊崇佛陀般去尊敬上师。•尊崇上师还有另一个原因,按照密宗的说法,上师是在传承佛祖释迦牟尼上师世系的全部智慧遗产,而弟子所继承的则是那位上师获得的心神通力。•(2)灌顶•建立了师徒传承关系之后,上师在向其弟子传授一种新水平的智慧之前,或者一种新修持之前,首先必须实施灌顶仪轨。•灌顶仪轨包括以圣水洒头顶和授予力量等内容。信徒认为这种仪轨会把一种神通力注进他们的心里,并永远保留其间。灌顶仪轨之后便是“授记”。也就是诵读接受灌顶仪轨者允许研究的经文,连续一星期每天持续八小时之久。随着“授记”而开始的口传则要持续数年。•(3)加行道•灌顶不过是密宗学习的开场白罢了,接下来的加行道才是修持正课。•加行道的修持,类似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它得经过清心抑制欲望,达到望却自我。这种修持就是俗人平时练气功时要摒弃的杂念和烦恼。加持的方式相当于静心坐禅。它形式上机械而单调,如果缺乏热忱的信仰,就很难坚持下去,也不会获得大的成果。•各种不同的加行修持中,必不可少的是十万次磕长头。平时在上师和佛像面前一般每次得叩拜三次。在磕长头时,要发出祈愿,即我是某某人,以众生之名义和完全自愿地奉献我的身、语、意;我是跪在上师和三皈依面前发出的这种祈愿。•①前奏:召请慈悲上师•信徒要在莲台前跪拜三次,莲台上要点燃香烛和酥油供灯。在虔诚地追思自己拥有人类身体和某些佛法知识的同时,还要诵读一首优美的诗歌祷文。这段经文要重复三遍,然后,在现观中诵读一种简单的皈依神咒,每种神咒的重复次数在10次和1080次之间。•加持的目的之一是要产生思想与心灵,也就是佛教中说的菩提。即实现一种由佛陀的智慧和菩萨对众生的慈悲形成的心状,培养一慈二悲三喜四舍的精神状态。•②供奉坛场•是加持的内容之一。加持阶段计算神咒方法固定为佛珠,佛珠由108颗念珠组成。•它通过不同颜色,还有小骨环、金属环隔开,108次只能作为一百次计算。而最简单的修持则是不间断地重复六字真言。返回•藏传佛教的密宗是以金刚乘为主的修持方式。主要讲身、口、意是如何与本尊保持一致,从而“即身成佛”的。•1、身密的修法•身、口、意三密是互为作用,不可分割的,手印要与真言和观想相结合。由手印到通达本心,变成佛之本尊,二者合而为一,是手印效力的秘诀。手印修持在修法观想中,往往会自动或半自动结合相应的手印来。•至于以身体结印契之身印,印度瑜珈从古有之。大抵是用脚跟抵住海底(会阴)的根处结印、下巴压胸结印、腹贴背结印、脚跟按肛门之大身印和大结印、大离地身印、力人中脉身印等等。身印须与坐式、练气、手印、真言和观想合修。•身密的修法,除上述手印和身印外,尚有气、脉、轮修法。•藏密除了部分保持字轮的观想外,特别注重气脉的修持。•密宗气脉的理论认为,人体主要的气脉有三脉七轮。三脉是中脉、左脉和右脉。中脉是最重要的一条脉。蓝色,在脊髓中间,由海底至头顶。海底即肛门前的一片三角形地带,相当于会阴穴,又称为生法宫,如果是女性的话,海底就是子宫。在中脉的两边,有左脉和右脉,与中脉平行,距离极近。左脉为红色,右脉为白色。左脉下通右睾丸,右脉下通左睾丸,女性则通子宫。因为气脉是交叉的,它的路线与神经有关,所以右边病时则左边痛;左边病时右边痛。三脉是肉眼看不见的,只有在静定时,气脉通了,自己才会看见它们。•2、口密的修法•口密又称声密、语密,主要指念诵真言。真言即咒语、特音。密宗认为,真言是心中真实的话,佛所听的话,任何人不能轻易窥伺,所以,真言又叫“秘密语”。•真言的修法是用音波感应身体内的能量,我们的声音以不同的频率振动,同我们身内的意识互相呼应,产生能量,变得精微而有规律,又同宇宙之间的能量相呼应,产生音波、内在音、宇宙三者合而为一的效应。•3、意密的修法•意密为三密中最主要的一环,因为身密和口密都凭藉意念而发挥作用。意密就是运用意念去观想。密宗的修持,以观想为第一要义。密宗把观想成就的方法,划分为两部分:初由观想成就开始,作为密宗修法的“生起次第”;再由观想成就返还于“性空自在”,达到密宗法的“圆满次第”。•那么,观想什么呢?《密教通关》一书说:“密宗观法,不外因字、因事、因法、因人四种,即四种曼荼罗也。”梵语曼荼罗之义为道场、坛场、佛菩萨图像及附于图像上的咒语。•观想修法并不为观想而观想,观想只是达到心空,达到入定,达到天人合一的手段。观想首先要凝神,即精神集中,将所有杂念收摄成一念,借用观想达到以念止念,止念才能观空,身空心空而一切皆空,这样一刹那就会有大自然的灵力流入体内,叫做“入一刹那我体融入宇宙虚空,这叫做“我入”。融合我就是小我我与大我合一,也即是自己与宇宙合一。融合之后就产生清净和光明,因为心空常寂之时就是真性光明之际。这种境界就是三密清净,就是入定。•(1)观想根本上师•按照密宗仪轨,在修法开始必须观想根本上师(即现世上师、传法上师),这叫做上师相应法。观想根本上师的方法,一般是观想根本上师在对面空中,后移到头顶,面向前放光照修定持者,后来上师缩小成一粒米大之光点,移入修持者的顶窍,顺着中脉降于心中,坐在修持者心中莲花之上,然后再观想这一粒米大的上师,慢慢增大如修持者的身体一样大为止,修持者与上师完全融合为一,修持者“变”为根本上师。•(2)五相成身观•这是密宗重要观想法之一。这种观想法是把心化为具体的东西,例如月轮或种子字等佛和法的象征,并专心加以观察。五相成身观的五相是:•①通达本心,即观察自己的心,把心集中一处,将自己胸部视为月轮;•②修菩提心,是观想月轮的心,生出菩提心。菩提心即求取成佛之心;•③成金刚心,为了使内心更加坚强,在月轮中观想金刚;•④证金刚身,把观想月轮有若五钴金刚那•么坚强牢固,以使本尊佛驻进自己身中;•⑤佛身圆满,是经过以上四个阶段的修习,修持者的身体和佛的身体融合为一。•(3)五字严身观•密宗把地、火、水、风、空五大观于自身的腰下、脐轮、心上、眉间、额顶五处,其形象为种子字阿、尾、加、急、吽(音轰)、欠、或阿、缚(音服)、罗、诃(音喝)、去(音区),称为五方五佛之种子,颜色是黄、白、赤、黑、青。五字严身观的目的也是使修持者与宇宙、人和佛产生一体感。•4、入定•身、口、意三密修持,特别是观想的修持,是为了入定,梵语称为三摩地。入定是密法修持的最高法门和最高境界。密宗一切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入定。•要入定先要能入静,入静是入定之门。入静的境界就是杂念减少,对一切内外的复杂因子减少至最低,甚至没有了。此时的感觉是身轻如云如气,飘飘然像腾空而起。静极,即虚极静笃就是入定。这是深入智慧,深入光明,深入宇宙意识的境界,这时思想意念更进一步净化,自我与宇宙合成一体,世界全部化为光明一片,转识成智。•入定经过凝神、心空、常寂而自然达到。即将所有杂念收拾成一念,然后再将一念归于零,入我我入,入天合一,等程序而成就,而且并非一次就可以成就,往往经历一年、数年、数十年。•5、本尊神•修持藏密的僧人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与自己信奉的本尊神发生交合。不同禀性的修持者挑选不同的本尊神供养。他们要设法转动腹部的肌肉,并净身和穿衣,使神咒和特殊的感想都与所有的行为相吻合。然后,在自己的小佛堂中从事禅定修持和清早修持。•6、其他•(1)死亡术•修习死亡术是一种日常主要修持法。这是为保障修持者能时刻接受上师的最后训诲,这种死亡术的修持,将能确保自己在死亡时或睡或醒,口中念诵本尊神的神咒,并清楚地现观到本尊神的形状,由他引导你直接进入涅槃,或者坚决地确保你转生,帮助实现你的菩萨愿。•在坟地禅定也是一种基本修持方法,修持者经常在坟地旁边静修禅定,这是藏密的又一特色。这种做法是通过观察,让你明白人生无常的真谛,排除内欲而专意修持,它的目的是使你产生不二的坚定信念。•(2)去遥远的圣地朝香,又是一种藏密修持的仪轨。当他们把它与禅定联系起来后,就能够抵制日常修持中出现的不良做法。•7、高级•结束了基本修持,就进入了成就修持和高级修持阶段。也就是运用意念去观想。•加持也是日常修持。它一方面是高级的行为和禅定,另一方面又是“巫术”和“迷信”的一种奇特混合物。这是因为日常的某些修持均出自最早佛教仪轨,这就是习惯成自然地使大家拥有的一切,即服从于其唯一的最高目的,也就是密宗修持术。•经过加行道修持,信徒便成为一名有志于为利益众生而修持成的菩萨。他必不可缺地发愿,或者单独生活在某一偏僻地区当隐士。切断自己与外界的基本联系进行修持。第六章藏传佛教的信仰体系•一、三世佛•三世佛,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敬对象,俗称“三宝佛”。根据印度哲学,时间和空间是混淆的,因此三世佛分为以空间计算的“横三世佛”与以时间计算的“纵三世佛”。•1、竖(纵)三世佛•过去佛----伽叶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释迦牟尼佛居中,燃灯佛居左,弥勒佛居右。三尊佛的造型完全一样,只是手势微有变化。大雄宝殿之三方佛•2、横三世佛•左: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中间: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右: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三世佛横三世佛(空间)左中右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左胁侍(日光菩萨)右胁侍(月光菩萨)东方三圣(药师三尊)娑婆世界(释迦牟尼)左胁侍(文殊菩萨)右胁侍(普贤菩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无量佛左胁侍(观音菩萨)右胁侍(大势至菩萨)西方三圣(阿弥陀三尊)•东方三圣•西方三圣•二、菩萨•菩萨本来是释迦牟尼没有成佛前的称呼,以后人们将凡是修法觉悟了的人都统称为菩萨,意思是“觉有情”。菩萨之名的意谓是修持大乘六度,求无上菩提(觉悟),利益众生,于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大乘僧侣或居士有时也被尊称为菩萨,如印度大乘佛教学者龙树、世亲等也被称为菩萨。•藏传佛教的菩萨数量很多,形象也多变,有许多天国里的化身。同时佛教还宣称人世间的一些帝王、贵族和活佛也有不少是菩萨变化来的。例如藏传佛教格鲁派始祖宗喀巴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康熙皇帝也是文殊菩萨的化身等等。•1、文殊菩萨•文殊藏语称为“坚贝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