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灾害多发疾病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XXXX年版)》的通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当前页码:1法缘博客专注律师营销实战与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洪涝灾害、泥石流灾害多发疾病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2010年版)》的通知【文件号】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0]38号【颁布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时间】2010-08-17【实施时间】2010-08-17【时效性】有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近期,我国部分省份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和泥石流灾害,处在灾区的人员极易发生湿疹、“烂裆”等皮肤病和腹泻、感冒等消化道、呼吸道病症。为指导灾区开展应用中医药防治多发疾病工作,我局组织有关专家制订了《洪涝灾害、泥石流灾害多发疾病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2010年版)》。现印发给你们,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参考。  附件:洪涝灾害、泥石流灾害多发疾病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2010年版)  二○一○年八月十七日  附件:  洪涝灾害、泥石流灾害多发疾病中医药防治技术  方案(2010年版)当前页码:2法缘博客专注律师营销实战与研究  烂裆(汗淅疮、水渍疮、阴癣)  本病症是因皮肤皱褶处潮湿、摩擦或汗液浸渍而发生的皮炎。发生于腹股沟、外阴、会阴部和肛门周围部位,俗称“烂裆”,包括汗淅疮、水渍疮、阴癣,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间擦疹、湿疹、股癣等。  一、临床表现  好发于腹股沟,可蔓延到阴囊、臀部、大腿、下腹部等,基本损害为红斑、肿胀、丘疹、丘疱疹、水疱、浸渍、糜烂、渗出、瘙痒。  二、治疗  1.红斑丘疹无渗出者,外扑青黛滑石粉(各等份)、六一散、松花粉等,外涂炉甘石洗剂。  2.糜烂渗出者,用淡盐水(5g盐500ml水)、芒硝水(5g芒硝500ml水)、枯矾水(10g枯矾500ml温水)放凉外洗或湿敷;或用苦参、马齿苋、黄柏加水煮沸后继续煎煮20分钟,放凉外洗或湿敷;或鲜马齿苋洗净捣烂外敷;或皮肤康洗液(稀释1:50)外洗。湿敷后擦干皮肤,外扑青黛滑石粉(各等份)、六一散、松花粉等。  3.可配合内服清热除湿解毒中药,如苦参丸、龙胆泻肝丸、二妙丸等。  三、预防及注意事项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局部干燥,经常外扑干燥性粉剂。  2.经常更换内衣,避免不良理化因素(如潮湿、搔抓、烫洗等)的刺激。当前页码:3法缘博客专注律师营销实战与研究  3.注意避免皮肤癣菌的传染。  湿疮  湿疮是一种具有渗出倾向的瘙痒性皮肤病,其特点是皮疹多形、对称分布、倾向渗出、剧烈瘙痒、反复发作,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湿疹。  一、临床表现  灾区常见急性、亚急性湿疮。  1.急性湿疮起病急,皮损广泛,呈多形性,如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痂皮、脱屑,常数种形态同时存在。  2.亚急性湿疮皮损渗出较少,以丘疹、丘疱疹、结痂、鳞屑为主。有轻度糜烂面,颜色较暗红。亦可见轻度浸润。  3.慢性湿疮有明显的肥厚浸润,表面粗糙,或呈苔藓样变,颜色褐红或褐色,周围散在少数丘疹、丘疱疹等。  二、治疗  1.湿热浸淫证  主症: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休,渗液流汁。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滑或数。  治法:清热除湿  基本方药及参考剂量:龙胆草6g、栀子10g、黄芩10g、赤芍12g、地肤子15g、白鲜皮10g、马齿苋30g、车前草15g、生甘草5g。当前页码:4法缘博客专注律师营销实战与研究  常用中成药:龙胆泻肝丸、皮肤病血毒丸等。  外用药:  红斑丘疹无渗出者,外扑青黛滑石粉(各等份)、六一散等,外涂炉甘石洗剂。  糜烂渗出者,用苦参、马齿苋、黄柏加水煮沸后继续煎煮20分钟,放凉外洗或湿敷;或鲜马齿苋洗净捣烂外敷;或皮肤康洗液(稀释1:50)外洗。擦干后外用植物油调黄柏面30g、青黛面30g、寒水石面15g等外用。  2.脾虚湿蕴证:  主症: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渗出,可见鳞屑。伴有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体胖、舌质淡苔白或腻,脉弦缓。  治法:健脾除湿  基本方药及参考剂量:苍术15g、厚朴10g、陈皮10g、泽泻10g、茯苓15g、炒薏米30g、白术10g、滑石20g、防风10g、黄柏10g。  常用中成药:二妙丸或四妙丸合参苓白术丸等。  外用药同湿热浸淫证。  三、预防及注意事项  1.避免搔抓,忌用热水烫洗和用肥皂等刺激物洗涤。  2.忌烟酒、辛辣、海鲜等发物。当前页码:5法缘博客专注律师营销实战与研究  3.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及皮肤的干燥。  腹 泻  腹泻是灾后常见多发病。大便稀溏或稀水样,每日3次以上,或伴有腹痛、里急后重,或有脓血样便,或伴发热。  一、治疗  1.寒湿中阻  主症:泄泻清稀,甚至为水样便,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伴有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等,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  治法:温化寒湿  基本方药及参考剂量:藿香10g、厚朴10g、姜半夏10g、苍术15g、茯苓20g、草豆蔻10g、白芷10g。  常用中成药:藿香正气水(胶囊)、十滴水、保济口服液、附子理中丸等。  食疗方:大蒜、生姜适量。  外治法:  艾灸关元、神阙、中极;  穴位按摩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脾腧、胃腧;  脐疗:以花椒、干姜、丁香、胡椒研面敷于肚脐上,用伤湿止痛膏贴于脐上。每次贴敷4-6小时,每日1次,可治寒湿或脾虚腹痛、腹泻。当前页码:6法缘博客专注律师营销实战与研究  2.湿热内蕴  主症: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或有脓血便,肛门灼热,烦热口渴,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基本方药及参考剂量:葛根15g、黄芩15g、黄连10g、白头翁15g、马齿苋30g、白芍10g、木香6g、砂仁3g(后下)。  常用中成药:枫廖肠胃康、葛根芩连微丸、香连片等。  食疗方:大蒜、马齿苋适量。  外治法:  拔罐:天枢、大肠俞(第四腰椎下旁开1.5寸)。  二、预防及注意事项  1.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  2.不要饮用不洁的河水、井水等;不要食用馊腐变质的食物。  3.不要在过于寒凉湿冷的地方坐卧过久。  4.食疗:鲜马齿苋煎服、凉拌;大蒜适量,生吃;花椒,水煎服。  感 冒当前页码:7法缘博客专注律师营销实战与研究  感冒是灾后常见多发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疾病,临床上以头痛、鼻塞、流涕、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  一、治疗  1.暑湿证  主症:身热,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渴不多饮,胸闷恶心,小便短黄,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化湿解表  基本方药及参考剂量:藿香10g、佩兰10g、香薷10g、厚朴10g、姜半夏10g、黄连9g。  中成药:选用藿香正气软胶囊(水)、保济口服液。  2.风热证  主症:身热,汗出不畅,头痛,咳嗽,痰粘或黄,咽喉干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边尖红,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基本方药及参考剂量:金银花15g、连翘15g、荆芥9g、桔梗6g、板蓝根15g、炒杏仁10g、薄荷6g(后下)、生甘草6g。  中成药:选用连花清瘟胶囊、银翘解毒颗粒、双黄连口服液、板蓝根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发热者用瓜霜退热灵胶囊。  3.风寒证当前页码:8法缘博客专注律师营销实战与研究  主症: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咽痒,咳嗽,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发散风寒  基本方药及参考剂量:炙麻黄6g、荆芥10g、白芷10g、炒杏仁10g、炙甘草6g、生姜10g、大枣15g。  中成药: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散寒解毒口服液。  二、预防及注意事项  1.注意避风寒、劳逸结合;  2.食疗:生姜、葱白、大枣煎服或泡服;姜糖水;鲜鱼腥草煎服、凉拌;鲜马齿苋煎服、凉拌。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