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西安石油大学思政部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第一节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第三节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第一节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一)空想社会主义1.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第二阶段: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第三阶段: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莫尔与《乌托邦》康帕内拉与《太阳城》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基本思想:私有制是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根源,主张废除私有制,建立财产公有、没有阶级差别、社会组织生产劳动和人人平等的社会等。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摩莱里与《自然法典》马布利与《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观点: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特权和阶级差别,建立人与人之间政治权利和个人社会地位真正平等的完善的社会制度;主张依法治理国家和社会,用法律条文的形式对自己的理想制度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为了防止人因为贪欲而堕落,主张限制生产和消费,实行禁欲主义和绝对平均主义。19世纪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傅立叶(1772~1837),法国圣西门(1760~1825),法国欧文(1778—1856),英国2.19世纪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贡献深刻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对未来社会提出许多合理的主张和天才的猜想。初步认识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性和规律性。3.19世纪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缺陷认识到资本主义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灭亡的经济根源。提出埋葬资本主义,却找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二)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从而把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追求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不懂得历史规律的根本缺陷。剩余价值学说深刻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从而科学论证了无产阶级肩负的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设社会主义新世界的历史使命,使人们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旧社会的力量和通向社会主义新社会的途径。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一)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1864年建立第一国际1871年爆发巴黎公社革命(二)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1、马克思恩格斯的同时论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同一历史时期)发生.(二)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2、列宁的少数或一国先发生论无产阶级革命可能首先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依据: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领导俄国工人和士兵群众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一)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1917年11月—1918年上半年,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1918年夏天—1921年初,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1921年春天—1924年,由战时共产主义转为新经济政策时期。首先,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其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再次,在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最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苏联模式1、1928-1932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2、1936年12月的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一)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在经济发展战略方面,主要是以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在经济体制方面,主要是在所有制结构上形成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在经济运行中排斥市场机制,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形成了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从政治方面来看,主要表现为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等。苏联模式(二)社会主义发展到多个国家东欧八国: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民主德国。亚洲六国:中国、越南、朝鲜、蒙古、老挝、柬埔寨。拉美一国:古巴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二、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第一,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第二,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第三,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必须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第五,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第六,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高度发展,最终实现向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二、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二、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一方面,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理论与实践的基本准则,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指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本质规定。另一方面,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揭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和一般特征,但它是一种科学预测和对社会发展趋势的分析,在实践中不能僵化地教条式地对待它。第三节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一、俄、中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三、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一、俄、中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第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一)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第二,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一)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1、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疑需要长时间努力和艰苦探索。社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国家的胜利,大大加重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难度。(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社会主义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3、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必然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面对一个经济实力很强的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两种制度长期并存和对立的复杂局面。(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4、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都不完全一样……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列宁“在革命成功后,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邓小平(一)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二)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第一,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第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从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出发,坚持“走自己的路”。第三,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三、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邓小平(一)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原因第一,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一)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原因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一)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原因第三,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二)社会主义在自我完善中不断前进“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恩格斯思考题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上的产物?2.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3.怎么理解经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