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地方政府创新行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的十个问题主要内容什么是政府创新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进程和特点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的十个问题简要结论一、什么是政府创新创新:创新就是运用新的观念、手段、方法等解决问题的实践。具有创造性、实践性、风险性和学习性政府创新:各级公共权力机关为了改善和增进公共利益而采取的创造性举措。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全局性、政治性和风险性。可以分为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政治改革/行政改革/公共服务创新(广义政府)政府创新的意义提高和维护执政的合法性协调社会利益关系解决社会政治危机应对国际挑战,提高竞争力提高政府运作效率和政府能力政府创新的主要目标“善政”就是良好的政府.中国古代又称为”仁政”﹑”德政”,意指政治清明,百业兴旺,百姓安居乐业。现代”善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有八大目标:民主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优质政府);效益政府;专业政府;较少管制的政府;透明和廉洁政府.二、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进程和特点(一)基本进程1、改革开放到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前主要是按照中央部署落实各项改革;创新主要是由“改革试点”完成的;集中在中央指定的改革开放区域,比如特区、开放城市等2、1994年分税制改革到2003年SARS危机地方创新开始大量涌现,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以争取投资、实现经济增长为主要目的;在政治领域、社会领域也开始出现一些创新,典型的是基层民主和乡镇选举3、2003年至今随着“服务型政府”、“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等理念的提出,创新成为潮流;分布在各种领域;社会领域和行政领域的创新更加深入、扎实。(二)、一些重要的创新乡镇竞争性选举服务型政府建设行政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大厅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改革保护弱势群体基层民主和民主参与电子政务其他(三)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是2000年,由中共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中央党校世界政党比较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联合发起的,中国学术界首个对中国政府改革进行系统全面评估的奖项。每两年举办一届,目前已经举办了四届,共有1100多个地方政府创新项目参加,40个项目获得优胜奖。评选依据6个标准(创新程度、参与程度、效益程度、重要程度、节约程度和推广程度),经过申请、初选、专家选拔、调查和大会选拔5个周密环节;历时9个月。评选后跟踪调查和研究推广,力图为创新者建立一个交流、合作以及相互支持的网络。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过去四届的基本情况1100多个申请项目涉及全国除西藏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在83个入围项目中,涉及基层民主的有14个之多(四)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基本特点1、创新涉及到各级政府,各个领域2、政治创新与行政创新相结合3、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4、中央倡导与地方主动相结合5、社会要求与创新者相结合6、提高执政能力是创新的核心目标三、需要研究的十个问题(一)是否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创新?提高政府能力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并存中国政府创新是世界范围政府创新的组成部分(二)危机、发展与创新的形式1、危机是目前有实际效果的创新的主要原因,典型:税费改革;SARS导致的一系列改革隐藏的问题:短视性创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新的问题的产生,典型的是住房产权“把问题留给后人解决”是根本性的思维原则2、创新是对社会发展的顺应,要提高创新的计划性3、创新的形式:应急性的;计划性顺应社会的发展进行创新对中国是一个挑战(三)能力、政绩与创新主体条件1、个人能力对创新的影响2、个人升迁目标对创新的影响3、个人的调动对创新的影响4、创新者与创新群(领导班子、部门群体、上下届关系)(四)集中体制、制度空间与创新的制度条件1、集中体制对创新主体的影响:上级的认可的重要性2、粗糙的体制给创新提供的空间:(1)原则性的规定需要操作;(2)没有禁止的领域可以发挥;(3)多项制度的矛盾提供的机会3、非正式制度对创新的支持与限制。支持:(1)一些非正式制度的正式化;(2)非正式制度对个人行为的保护(人情)限制:(1)正式制度触动了非正式制度保护的利益4、移植的制度与本土的制度(五)资源禀赋、经济结构与创新的资源条件1、财政收入对创新的影响(财政危机、财政富足)2、资源条件对创新的影响(资源丰富的地区与资源贫乏的地区)3、经济成分对创新的影响(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4、经济发展水平对创新的影响(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政府的不同要求)5、经济分配的公平性对创新的影响(六)社会参与、公民权利与创新的社会环境1、社会团体的发达程度2、媒体参与(本地媒体、中央媒体)3、社会个人(上访)4、公民创新/社会创新的启发(七)弱势部门、弱势群体与创新的突破口1、弱势部门的制度强势2、弱势部门的行动优势(“有为才有位”)3、救助弱势群体的道德优势(民政部门)4、弱势部门的非政治性与弱势群体帮助的政治性(八)技术突破与制度推进1、为什么信息技术导致了变革(原因,用网络化来影响和改变着垂直的科层结构;社会的参与)2、技术创新的典型(政府网站、信息公开、交流)3、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九)试点、学习与创新的扩散1、创新扩散的途径:体制性学习(推广试点和模范)、自主性学习(主动学习)、无意识学习(偶然习得)2、创新扩散的结果:成功/失败/变异“墙里开花墙外香”(;“南橘北枳”(不同环境下的变异)、“发扬光大/推陈出新”(环境允许下发展了创新);“南辕北辙”(学习方向错误)、“邯郸学步”(只重形式,不重实质);“半路夭折”。3、创新扩散成功的条件:既有知识与新知识的耦合;环境与创新的吻合;再创新的成功。(十)创新中的问题:口号化、意识形态化和典型化1、口号化=形式主义=泛化2、意识形态化=“新的都是合理的”、“新的都是对的”3、典型化创造出的创新“盆景”四、简要结论:实现创新的制度化有能力和远见的创新者强有力而团结的创新团体(领导集体)周密的计划(如何利用科研机构的支持)有力的实施者/部门(与部门、个人利益的冲突)上级的认可和支持(政治性的和资源性)相关机构的配合和支持当地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动员和利用媒体创造有利的舆论创新者的升迁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