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保健漫谈湘南学院晏桂华医学教授中医内科主任医师2014年8月前言“家家谈保健,人人要养生”WHO: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维多利亚宣言--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富有定律=健康+财富健康=1财富=n0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健康——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标准食得快睡得快说得快走得快良好的个性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哈佛大学研究报告80%心脏病、糖尿病改善生活方式70%中风50%癌症可以避免老生病死怎样做到少生病或不生病养生什么是养生“养生”(又称摄生、道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受到《周易》、道家、儒家、杂家流派的影响。养生,即保养生命。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健康人群(平人)——未病先防亚健康人群:时不时感觉不舒服,比如常常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糖耐量降低等,但体检显示指标正常或临界,这时养生得当,完全有可能使亚健康状态逆转。常见病慢性病患者—三分治,七分养哪些人需要养生?常见病慢性病患者—三分治,七分养如糖尿病患者,目前为止都没有治愈的办法,不能完全依靠医生或药物,但是可以实施“三分治,七分养”的做法,调养得当,疾病就会稳定,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四季养生的原则和方法2饮食健康与养生3精神调摄与情志养生4常用的运动养生方法5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论1经络穴位的养生保健6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战国至两汉时期。中医养生理论的形成:《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也是一部人人必学的养生保健全书。中医的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中医养生学的形成标志:《养性延命原》南朝著名养生家陶弘景编著,为现存最早的养生学专著。全书概括起来大致有:顾四时、调情志、节饮食、宜小劳、慎房事、行气吐纳等几个方面内容。时尚中医在国外长寿——人类追求的目标人的生命是有一定期限的,现代研究表明,人在30岁以后,大约每增加一岁,功能减退1%。古代养生家、医家认为在一百岁到一百二十岁之间,事实上,120岁的天年期限与一般的长寿调查资料相符。彭祖(自尧历夏至殷末):800多岁,中国历史上长寿之星(约今天的140岁左右)。中外古今长寿第一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广西巴马百岁以上的寿星:76位,(最大116岁,1万:3.1人)。按照国际自然医学会标准,世界长寿之乡定义为每10万人中有7位百岁老人,广西巴马居世界五个长寿之乡的第一位。现代有关专家研究认为,人的生命周期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健康期:0~35岁。为人生的最活跃期,身体的组织器官从开始发育至完善,其各方面功能总的趋势是积极上升的。疾病的形成期:36~45岁。人的生理功能从峰顶开始下滑,部分器官开始衰退,比如动脉硬化开始形成,糖尿病症状开始显现等。生命的高危期:46~55岁。大多数疾病在此阶段暴发,有的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冠心病、糖尿病、癌症等多在此期高发。自我保健60%遗传因素15%社会因素10%医疗条件8%气候条件7%影响健康因素中医养生基本理论——天人合一整体观中医学理论认为: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为中心)2、人体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四季交替、昼夜晨昏、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天人相应”观点)3、人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这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天人合一)。中医用“五行”表达出“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五行相生顺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母子关系。五行相克顺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之间的相生和相克关系循环往复、环环相扣。自然界五行人体五音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方五季五脏六腑五官五体五志五声角酸青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怒呼徴苦赤长暑南夏火心小肠舌脉喜笑宫甘黄化湿中长夏土脾胃口肉思歌商辛白收燥西秋金肺大肠鼻皮毛悲哭羽咸黑藏寒北冬(首推四季)水肾膀胱耳骨恐呻天人合一——五脏对应五行四季养生顺应四时,平衡阴阳四季的阴阳变化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升、生浮、长降、收沉、藏立夏立秋立春立冬冬至—夏至(阴消阳长)夏至—冬至(阳消阴长)四季养生四季养生是指顺应四时的气候变化进行养生调摄,借以提高人体对不同气候环境的适应能力,以期求得健康,最终益寿延年。“天地万物”都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运动和变化的规律。健康长寿应遵循这个规律“应天顺时”、“天人和谐”。春天养生,夏天养长,秋天养收,冬天养藏,一年四季养的是不同的气。春季养生的原则和方法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阳气初升,人体阳气顺应自然,向上向外升发。春季养生:维护阳气,养阳为主,养阴为次。1.捂衣养护阳气生活起居:春季为风气当令,人体皮肤腠理变疏松,阳气易外泄,抗风寒能力减弱,起居要执行“春不忙减衣”的原则“捂”:保养阳气。(“春捂秋冻”)2.戒郁息怒调神养肝情志不畅,郁怒伤肝,使肝脏机能失常——肝病及精神病(“菜花癫”)。精神病发病率以3、4月份最高——季节对机体影响的一种反应。春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精神调摄应做到疏泄条达,心胸开阔,情绪乐观,戒郁息怒以养肝。3.运动锻炼增强体质经过冬寒,人体代谢低下,阳气下降。入春以后要适应阳气升发的特点,加强运动锻炼。应当晚睡早起、舒展形体,根据自己年龄与体质状况选择户外活动的形式,如太极拳、慢跑、放风筝、春游踏青等。实践证明:春季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抗病能力强、思想敏捷、不易疲劳、办事效率高。4.调节饮食以利健康春季阳气升发,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饮食宜甘而温,富含营养,以健脾扶阳为食养原则,具体应清淡可口,多吃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和各种黄绿色蔬菜。如瘦肉、蛋类、豆制品、胡萝卜、菜花、大白菜、芹菜、菠菜、韭菜等,忌过于酸涩、油腻生冷,尤不宜多进大辛大热之品,如参、茸、附子、烈酒等,以免助热生火。此外,还应注意不可过早贪吃冷饮等食品,以免伤胃损阳。5.重视保健预防时病春天温暖多风,最适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繁殖传播。预防:讲卫生,勤洗晒衣被,除虫害,开窗通风,提高防御能力,传染病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避免传染;忌过食辛热助火之品。应特别注意从衣食住行各方面调摄预防。可在住宅内放置一些薄荷油,任其慢慢挥发,以净化空气(灭菌作用)。多发病:流感、肺炎、支气管炎、流脑、猩红热、腮腺炎、以及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夏季养生的原则和方法夏天艳阳普照,雨水充沛,天地之气交合。夏天的暑热为阳邪,易伤人的阴气,阴气受伤,病势急速,病程短,多有壮热,面红目赤,口渴心烦,甚者狂躁、谵语、昏迷。养生的关键:清凉。1.神要清心要静在夏季要应合自然界“生长”的规律,主动调节情志。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和,切忌火暴脾气,遇事一蹦三跳,因躁生热,要防止心火内生,“心静自然凉”。2.饮宜多食宜淡饮食应以清淡质软、易消化为主,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主食以稀为宜,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等。清凉饮料,如酸梅汤、菊花茶等,每日饮水以2000~3000毫升(八杯),避免偏嗜冷饮等寒凉过度。吃些醋。既能生津开胃,又能抑制杀灭病菌,预防胃肠道病。适当补充维生素,多吃新鲜蔬菜瓜果。3.居室宜清凉空气宜流通注意遮阳,拉好窗帘。通风换气,在早晚把门窗打开。创造一个阴凉的环境,使人心静神安。4.游乐宜清幽出门防暴晒忌远途跋涉,应就近寻幽。园林、江边湖畔散步锻炼。外出旅游,消夏避暑,调摄情志。野外或室外工作者要戴上帽子,避免暴晒。5.睡眠要充足午睡应保证代谢快消耗大,睡眠显得十分重要。早睡早起,不厌日光;保证午睡,自然安康。每天包括午睡在内要争取睡足8小时。6.防暑勿贪凉预防冷感冒老年体弱者,阳气不足,勿长时间对着电扇吹或久居空调室内,避免受凉感冒等病症。7.预防中毒确保安康盛夏细菌繁殖迅速,70%的食物中毒发生在夏季。老人小孩胃肠功能薄弱,抵抗力差,发病后极易发生脱水而危及生命,故应做好预防工作。秋季养生的原则和方法秋天是阳消阴长之际,阳气下降,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人身顺应自然界敛藏之性,毛窍渐闭,收藏阴津。秋季养生,一要养收,二要养肺。养收——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养肺——指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秋季空气干燥且寒凉,极易伤肺,故养肺自然成了秋天养生的一个原则。1.重在防燥护阴燥邪伤人特点:易伤人体津液(秋燥伤阴)。临床表现:干(口、唇、鼻、咽、舌、大便、皮肤甚至皲裂)等症。燥邪犯肺,轻则干咳少痰,痰黏难咯,重则肺络受伤而出血,见痰中带血。预防:多吃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银耳等,若出汗较多,可适量补充些盐水,补充时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准则。2.勿忘“少辛增酸”在秋天要“增酸”(肝在五味主酸),以增强肝脏的功能,防止肺气太盛而损伤肝脏(金克木),少吃辛味的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多吃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可选择苹果、石榴、葡萄、芒果、阳桃、柚子、柠檬、山楂等。3.接受秋冻锻炼“春捂秋冻”。秋冻就是在天气不太冷时不要忙于添衣,并进行耐寒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预防冬天诱发的急、慢支气管炎、风湿病等疾病发生起到积极的作用。4.滋阴润燥饮食益肺气滋肾阴,养肝血润肠燥是秋天饮食的要点。正常人及血虚、阴虚体质的人:可多吃滋阴润燥的饮食,如银耳、甘蔗、燕窝、梨、芝麻、鳖肉、藕、菠菜、乌骨鸡、猪肺、豆浆、鸭蛋、蜂蜜、橄榄等。脾胃功能低下的人:时常脘腹胀满、大便泄泻的,应该首先调理脾胃功能,少吃滋阴食品和药膳。5.登高爬山运动秋天宜登高爬山,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注意:秋季早晚温差大,气候干燥,要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必须注意三防:防受凉感冒;防运动损伤;防运动过度。6.秋季不可乱进补秋季是进补的季节。秋天要润补,宜多吃秋藕、秋梨、百合、杏仁等,以润肺生津防燥。注意五忌:一忌无病进补。二忌慕名进补三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四忌多多益善。五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7.预防时令疾病秋天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时令疾病:蚊叮所致传染病、支气管哮喘、燥咳、便秘、小儿秋季腹泻、脱发等等。冬季养生的原则和方法冬季是寒冷的季节。草木凋零,冰冻虫伏,自然界万物闭藏,人的阳气也潜藏于下焦及体内。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藏”。由于人体阳气闭藏后,体内新陈代谢较低,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变化。冬季养生重点:“养肾防寒”。1.保暖防寒冬季属阴,养生:(1)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2)“去寒就温”,以预防寒冷的侵袭。(3)衣着应以温暖舒适、利于气血通畅为原则,适体的衣服有如养生之妙药。(4)切忌暴暖大汗。2.健脚强身健脚即健身。温热水洗脚,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中医认为如果脚部受寒势必影响内脏,(俗话说“寒从脚上起”)引起腹泻、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是健脚强身的重要条件。3.调神助藏冬季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即季节性情感失调症。冬天改变情绪低落的最佳方法——活动,如慢跑、跳舞、打球、聊天等,都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良药。同时还要多晒太阳,也是调养情绪的天然疗法。4.通风换气冬季也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健脑提神,或在室内放一台负离子发生器,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5.温热饮食冬季饮食:以保阴潜阳为原则,宜多食用羊肉、狗肉、鹅肉、虾、麻雀蛋、龟、木耳、核桃、栗子、白薯等食物和罗卜、韭菜、菠菜、豆芽等新鲜蔬菜,忌食生冷食物。冬季起床后可先进服热粥,特别是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以鼓舞胃气。6.早睡晚起冬天阳气萧杀,夜间尤甚。起居,宜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最好等太阳出来以后再起床(尤其是老年人),忌清晨过早锻炼,老年人易诱发心血管疾病。早睡,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