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X学校教学工作导引手册二〇一三年九月2第一章指导思想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了提高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构建有利于提高课程实施水平的教学管理体系和相关制度,形成教师专业化的教研文化、全面优化教育的生态环境,结合我校“有为教育”实验的研究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探索,特制定我校教学管理手册。第二章组织领导我校课程与教学管理实行校长室领导下、教学处具体实施管理、信息技术部与校务办公室保障实施的管理模式,具体如下图:第三章教学管理一、教学计划和总结㈠计划要求1.要全文浏览新课程标准,精读本学段相关要求,熟记具体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和注意事项,了解前后学段的具体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起点和落脚点。2.要全文浏览本册教材文本,细看每一章节(单元)的具体要求,梳理出本册教材的基本知识点、重点目标和难点目标,试着分析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3.要认真分析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起点、学习心理,做到掌握学情,根据学情3开展教学。4.要科学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包括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教学进度安排、教学主要措施、关注研究的教学课题等。㈡总结要求能围绕自己关注的教学主题,总结梳理成自己的教学思考,做到反思深刻,案例真实、鲜活,每学期末交1篇。㈢检查制度1.检查的要求:能如数按时缴交,内容合乎格式要求(见样稿),书写规范。2.检查的方法和时间:采用定期检查方法,每学期开学第二周为计划检查时间,学期结束后为总结检查时间。二、备课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基本前提,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方式。具体规范如下:㈠备课要求1.教学进度:在教研组长的协调下,合理重组教材,基本统一教学进度。2.教学目标:掌握教材的前后联系及重点、难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科学适切,综合考虑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不以单一的知识目标取代整体性的目标。将“两纲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内容之中。3.学生分析:每单元备课对学生做一个分析,分析学生知识储备、学习状态、思维发展等现实发展水平,使教学设计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板中有随班就读的,备课中要有分层的教学目标、提问设计、分层练习。4.过程设计: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包括热身活动、导入呈现、情景创设、教法设计、学法设计、活动组织形式、评价反馈、板书设计等多方面。过程设计既要符合教学逻辑序列,又要周密思考各环节、各步骤之间的衔接与呼应。内容设计要体现与生活世界沟通。5.媒体制作:重视教学媒体的设计,有效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媒体的使用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建议每位教师每学期能向学校资源库上传至少一份优秀媒体制作。6.作业设计:重视练习、作业与评价活动的设计。47.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深刻,教学重建有提升,并达到规定数量(不少于课时总量的1/3)。8.集体备课:每单元安排一次备课组合作备课,在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每次集体备课交流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集体备课讲究实效,重点研讨解决个人备课中的疑难问题及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9.备课形式:以电子文档形式进行个性化备课,并以不同颜色的修改呈现教学设计使用中的改进过程。10.分层要求:中级职称以上教师可以备简单教案;五年以内年轻教师备详案。对课堂调研或质量监控中有问题的教师,建议备详案并跟踪调研。㈡备课检查制度1.组内自查制度:教研组长每月一次组织本组教师的备课检查,检查方式可自查、互查、组长查,及时向组内教师做检查反馈。2.学科组互查制度:挂点行政组织每学期一至两次的组内教师备课互查,及时向学科组内教师做检查反馈。3.挂点行政检查制度:挂点行政每月向教研组长了解教师备课情况,每学期至少一次亲自检查教师备课情况,并通过个别、集体等方式对教师做检查反馈。4.教研组和教学处负责对教师备课工作的检查与评估,进行定性评价,对不符规范的教师备课进行跟踪检查。三、上课上课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具体规范如下:㈠上课规范1.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做好备课准备,熟悉教学流程,准备好教具,提前进入教室,准备好相关的教学媒体,提前发放教学用品。2.教学过程:按照教学设计有序开展教学活动;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关注学生主动思考的品质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创设有效的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3.教学素养:努力做到精神饱满,不坐着授课;语言通俗易懂、准确精炼,符合学生特点;板书工整、演示正确;合理有效地使用教具及多媒体设备,媒体制作力求精良。4.执行制度:课前做好点名制度,发现学生缺席及时与班主任或安全办联系;5教学中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格遵守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按时上下课,专课专用、不随意增减课时和私自调课,课务调动需填写“XX小学调课单”,经教学处教务人员批准后方可执行。㈡课堂调研制度l.组内听课制度:教研组长每月一次听组内教师随堂课至少一节,及时向教师反馈课堂教学情况,并提出建议或意见。2.个人邀请课制度:每位教师每学期精心准备一节“邀请课”,邀请组内或学科组内所有教师参与听课评课活动,整理评课意见并撰写教学反思或教学案例。3.挂点行政调研制度:挂点行政每月向教研组长了解教师课堂情况,每学期至少一次走进教师课堂,并通过个别、集体等方式对教师做课堂教学的反馈。4.常规调研制度:教学处和学生工作部管理人员每两周进行一次教学常规检查,以规范教师上课行为,对个别教师进行跟踪听课指导活动。四、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工作,是巩固学习内容,检查教学校过程,诊断学习问题,指导学习方法的重要手段,具体规范如下:㈠作业设计要求1.根据各学科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科学合理地设计、编制作业与练习,重视对学习内容的巩固。2.能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作业设计。3.作业能联系生活实际,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富有探究性、巩固性和有效性。4.班主任做好各科教师之间的协调工作,及时沟通教学情况,平衡每日作业量。㈡各科作业规范1.各科作业规范(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等,各科均有要求)详见附件1。(簿本要求、格式要求、批改格式、作业形式、作业数量等)2.教研组对书面作业有统一的规范,严格要求学生按统一的规范完成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63.对独立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要教育他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互助互学。㈢批改反馈规范1.认真、及时地批改学生的各类作业和练习卷,规范使用批改符号,倡导启发性、激励性和指导性的批语。2.要求学生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并及时进行复批。3.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普遍性错误,应在课内讲解纠正。4.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面批,并耐心指导。㈣作业检查制度1.组内检查制度:教研组长每月一次组织组内教师进行作业自查或互查,如实记录学生作业及教师批改情况,及时向组内教师反馈作业情况,并提出建议或意见。2.学科组互查制度:挂点行政组织每学期两次的组内教师作业互查,及时向学科组内教师作检查反馈。3.挂点行政检查制度:挂点行政每月向教研组长了解教师备课情况,每学期至少一次亲自检查教师作业情况,并通过个别、集体等方式对教师作检查反馈。4.学生问卷反馈制度:每学期通过学生问卷或访谈的方式,对每班的作业情况进行二次以上作业调研,严格控制作业量。5.家长问卷反馈:每学期不定期组织家长问卷发放,请家长参与对作业量的监控,也可尝试“网上作业反馈”的调查。6.教研组和教学处负责对教师作业布置及批改情况的检查与评估,进行定性评价,对不符规范的教师作业进行跟踪检查。五、课外辅导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形式,其主要任务是析疑释难、启发思维、指导方法等。课外辅导主要是针对学困生进行个别指导,必要的辅导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它是使教学适应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一项基本措施,也是改善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㈠辅导要求1.课外辅导应安排在课外时间进行,不占用正常课堂教学时间,不妨碍其它学科教学。坚决反对变相的增加课时数量、增加学业负担。72.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辅导计划,针对优秀学生与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辅导,为不同的学生选定不同的内容、运用不同的方法。3.改进和完善课外辅导的方法,辅导过程中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辅导时间不晚于学校每日静校时间,特殊情况必与家长联系,告知家长补习结束时间,确保学生放学安全。5.教师自觉抵制有偿家教。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补课,不准收费。㈡学困生个别辅导制度1.建立学困生档案:每个班级语文、数学、英语任课教师在开学初两周内建立相应的学困生档案。2.落实学困生帮教措施:任课教师通过调查、谈话、家访等方式分析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拟订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帮教措施。3.落实计划,提高辅导效果:任课教师每周对学困生辅导1次以上;辅导内容要有针对性,尤其要抓好薄弱项目的辅导;对学困生的成绩进行跟踪;任课教师在学期末对学生的学期学习情况进行鉴定,在质量分析中进行专项分析。4.建立家访制度:每位任课教师对学困生每学期家访不少于2次,要把学困生在校的表现及时向家长汇报,赢得家长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使之产生良性循环。家访内容要做好记录。5.设立学困生帮教评价与奖励制度:教学处对帮教工作进行检查与评价,在学期结束阶段对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做出评价分析;对帮教学困生取得成绩的教师在学期考核中实施奖励。六、学习评价学习评价是发现、诊断教学问题,是有效调控教学过程、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措施。㈠价目的:学习评价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指导思想,积极探索将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要将观察、交流、检测、作品展示、自评和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简便有效地记录学生成长轨迹,全面衡量学生的发展状况。㈡评价方法:坚持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学习过程评价。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过程中的客观记录,反思学习过程,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8效率。㈢考试管理制度1.单元测验次数:语、数、英学科每学期分阶段进行四至八次单元测验。2.校级及以上质量调研:语、数、英学科除期中质量调研、期末考试(查)外,每学期每科调研一至二次,形式可为单项或综合。具体安排见下表:周次学科第5周第10周第15周期末语文部分年级质量调研期中质量调研部分年级质量调研期末考试(考查)数学英语语、数、英以外学科每学期进行一次质量调研,抽查形式与方法按各学科特点确定。3.命题⑴单元测验由组内教师分工完成命题,组内统一测试(同一天内)、阅卷(可分工流水批阅),及时做好单元成绩的登记入册,及时分析系统进行教学质量分析。质量调研、期末考试(考查)由教学处、街道教研中心或区教科培中心组织命题。⑵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应体现二期课改理念,注意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要依据教材内容,保证考试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命题要注意知识覆盖面,兼顾知识和能力的考核,注意试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难度。4.分析教师应认真做好考试后的试卷讲评和质量分析工作:每次考试后,教师要向学生认真讲评、分析试卷,及时改进教学;考试后由教师、教研组长、教学主任和校长进行四级质量分析。⑴教师层面:日常单元测验由任课教师进行分析,命题负责人组织一次质量分析,并进行成绩统计与分析,结果记录于《教研活动一本通》;校级及以上抽查、考试(考查),结束后三天内填写好《班级质量分析表》,及时上传到教学处指定文件夹内;问题分析有深度、改进措施可实践;技能类学科,每学期期末都要认真填写《技能学科期(中、终)质量分析表》,上传到指定文件夹。9⑵教研组长层面:在抽查、考试(考查)结束后一周内填写好《年级质量分析表》期末要填写好《教研组长书面质量分析表》,及时上传到教学处指定文件夹。⑶挂点行政层面:在期末考试(考查)后一周内写好书面质量分析报告;在学科教研活动时间进行针对性的质量分析。⑷校长室层面:在期末考试(考查)后两周内写好书面质量分析报告,利用全校教师学习时间作质量分析。5.整改在质量调研基础上落实整改措施,对教学质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