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班作业展示展示内容:教学目标的修改;观摩要点:教学目标涵义的理解是否准确?行为动词是否具体化?教学目标的领域划分是否有理有据?教学目标的内容是否过于笼统或泛化?目标是否具有层次性?展示方式:各小组的作业平铺在小组所在的桌子上;全班相互观摩时间15分钟;带着上述五个问题进行观摩;带上纸笔做记录。组内讨论。第4讲教学策略的制定王丽华lily0579@163.com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让我们共同走进学理研究中的教学策略是怎样的2关于教学策略的问题讨论4你所理解的教学策略是怎样的1教学策略的基本内容是怎样的3制定教学策略的目的前期分析目标策略为什么是什么如何做一、你所理解的教学策略是怎样的上次的阅读作业中的教学策略问题:中日教师关于教学策略的理解有何不同?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中所隐含的教学策略应该是怎样的?根据你的求学经历,你所理解的教学策略是怎样的?有何依据?代:启发式的、联系实际生活的;过渡应该是自然的;前后知识点的联系、整体成图,而非零碎的知识点;二、学理研究中的教学策略是怎样的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策略是怎样演变而来的?迪克-凯瑞和史密斯-瑞根的教学策略体系,对我国教学设计策略体系的构建有何启示?教学策略的内容是如何确定的?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设计中,最初,教学策略是指加涅的《学习条件》(1970年)中的教学事件。如果从加涅的观点出发,对你们组所设计的教学策略可以如何修改?迪克-凯瑞等人在加涅的研究的基础上,深化了教学策略的内涵和基本内容;史密斯-瑞根根据他们在学校、企业培训等领域的研究,认为教学策略主要是解决“怎样到达那里”的问题,他们认为教学策略主要包括组织策略、管理策略和传递策略。迪克-凯瑞的教学策略教学内容的顺序:内容顺序的确定;内容组块大小的确定。学习要素:①教学预备活动;②内容呈现;③学习者参与;④评价(Assessment);⑤后续的活动(Follow-throughactivities)。学生分组:①在行为背景和学习背景中是否需要进行社会交互?②陈述目标时,是否需要社会交互?③在上述的学习要素中是否需要进行社会交互?④某种教学/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是否认为需要进行社会交互?媒体选择。史密斯-瑞根的教学策略体系组织策略导入阶段;主体阶段;结尾阶段;评价阶段。传递策略教学媒体的选择;分组的实施。管理策略教学时间的安排;获取学习者所需的教学资源的技巧。课堂参与如何直接搬用迪克-凯瑞、史密斯-瑞根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是否可行?你的理由是什么?你们组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策略是如何设计出来的?三、教学策略的基本内容教学过程的确定(主要指各学科教学过程的阶段论,具体的不同学科的不同内容,教学过程的阶段是不同的,具体内容请自学);学习方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请自学);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请自学)。学习方式的设计定义: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注意: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所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定义:探究学习是指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究世界的积极态度。(施瓦布)基本环节: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学习者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证据;学习者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性问题做出回答;学习者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特别是那些体现出科学性理解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学习者要交流(发表)和论证他们提出的解释。探究学习萨其曼的探究学习程序基本程序:展示问题:教师向学生呈现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情境;假设和收集资料;提出新的假设,重新收集资料。该阶段并非探究训练模式的必要阶段。如果收集的资料能说明假设,那么,这个假设就成了解释的一部分;得出结论:主要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对探究方式和探究类型进行分析。案例分析参与环节:如下两位老师在《丑小鸭》的教学中都设计了探究学习,你认为他们设计得怎么样?如果请你帮他们修改,你会如何修改?T老师设计的《丑小鸭》第一课时中的探究学习:熟读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思考:读懂了什么?没读懂的用“?”标出。2.分组交流谈故事的感受,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分组交流,达成共识。(分组、合作、探究)F老师设计的《丑小鸭》一课的探究学习:问题三:这几次逃离中,你看到小鸭具有怎样的性格?学生13:倔强,执著。学生14:勇敢,不达目的不罢休。师生:因为怀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它勇敢顽强地去追求,这就是丑小鸭的最大优点。【探究阶段】师:也许在初读丑小鸭时你没有想到它有这么突出的优点。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像丑小鸭的一面,对吗?或者说我们都是丑小鸭,你同意这种看法吗?学生15:我的相貌,没人嘲笑,但我的成绩不好,有的同学就嘲笑。学生16:我身体太胖了,遭别人嘲笑,我自卑。师:我也很自卑,因为曾经和我一样的人,今天和我的差距很大,他们或当了官,或者很有钱,或者成为了文化学者。而我……学生笑。师:一个生活中的普通人,可能处在难过、痛苦,甚至自卑中的机会就多了,我们要善待生活中的人,可不能象野鸭、母鸡、猫儿这些动物对待丑小鸭一样。我们要尽量宽容大度,让身边的人感到温暖才对。课堂参与如果用探究学习的基本环节或萨奇曼的探究学习程序,上述两位老师设计的探究学习可以如何修改?合作学习的定义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教学动态因素的互动作为动力资源;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确定适宜合作学习的学习任务,课前设计好合作学习表单(如果需要);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异质分组”或“随机分组”;分组后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分工,小组内的基本角色:主持人、记录员、汇报员、监督员;小组合作后,以小组的汇报员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合作学习结果。案例分析之一H老师为《马说》一课设计的合作学习:步骤一:四人小组内部轮流朗读课文,讨论、纠正断句的错误及字词的读音。步骤二:选择不同的小组齐读课文,全班点评后齐读课文。步骤三:各人根据注解和已有的文言知识翻译全文,落实到每一个字词。步骤四:四人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各人在翻译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巡视并点拨解疑。步骤五:请自认为有把握翻译全文的小组到台上当老师,逐句翻译全文。步骤六:其他学生提问不解之处或提出不同见解,由台上“小老师”解答,教师在旁顺势点拨。步骤七:由“小老师”向下面学生提问,以检查是否真正掌握。步骤八:学生评价“小老师”是否称职,如果称职则每人给予加分的奖励,并评出“最有水平提问者”,予以加分。案例分析之二H老师为《背影》一课设计的合作学习:步骤一:学生自读课文第六段,将自己读不准的字标记出来,将自己不能理解词语、句子用横线画出来。步骤二:读完课文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解决读课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个别疑难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全班交流解决。)步骤三:小组成员分别复述父亲过铁路买桔子的过程,并选出代表进行小组间竞赛,师生共同点评后,对于复述较好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步骤四:小组合作找出表现父亲过铁道买桔子的动作的词语,并分析这些词语的作用。步骤五:在分析词语的基础上每个学生从这段课文中找出自己感受较深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蕴含父子之间的深情。在组内交流后,全班小组间交流,教师作适当指导。步骤六:每个同学联系生活实际写出在这部分课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小组内部相互交流学习。步骤七: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作交流学习的感悟和体会,教师做点评归纳。练习:判断下列情形是否为合作学习?1、当学生做作业时,让他们坐在一起互相交谈。2、给每个学生布置任务,并让那些先完成的学生去帮助那些未完成的学生。3、给每个小组布置一份报告,由一个学生完成这项工作,而其他人只在上面签名。设计合作学习的注意事项首先判断学生是否具备有效运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基本技能;重视分组方式的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组内成员间的分工,并保证同组的所有成员都能在合作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精心设计学习任务,提出适合合作学习的问题,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教师应扮演好几种角色:合作前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合作学习中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合作学习后的促进者和总结者;合作学习时间的把握。教学方法之一:对话教学批判教育学的代表、巴西教育学者保罗·弗莱雷:教学即对话。对话并非是一种技巧、策略或者机械的方法,而“是人与入之间的接触,以世界为中介,旨在命名世界”;对话是一种认知的途径。弗莱雷如是说仔细分析一下校内或校外任何关系,我们就会发现,这种关系的基本持征就是讲解。教师教,学生被教;教师无所不知,学生一无所知;教师思考,学生被考虑;教师讲,学生听——温顺地听;教师制订纪律,学生遵守纪律;教师做出选择计将选择强加于学生,学生唯命是从;教师作出行动,学生则幻想通过教师的行动而行动;教师选择学习内容,学生(没人征求其意见)适应学习内容;教师把自己作为学生自由的对立而而建立起来的专业权威与知识权威混为一谈;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而学生只纯粹是客体。[巴西]保罗.弗莱雷著.顾建新、赵友华、何曙荣译.被压迫者教育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2.,25-26教学中,“对话”的涵义“对话(dialogue)是一种教学关系,它以参与者持续的话语投入为特征,并由反思和互动的整合所构成。”——尼古拉斯C.伯布勒斯(NicholasC.Burbules)与伯特伦C.布鲁斯(BertramC.Bruce)对话教学: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重建“通过对话,‘学生的教师’与‘教师的学生’两种角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一对新术语:‘称作教师的学生’(teacher-student)和‘称作学生的教师’(students-teachers)。教师不再只是‘教授者’,他自身也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受教育,他在被教的同时也在教别人。教师和学生成为同一个过程的共同负责者,在此过程中,他们共同成长。”[保罗·弗莱雷(PaoloFreire)]老师,我们去哪里请参阅:小时候我曾住在丰原东边的山里,父亲常带着我入城。这条路很长,走起来总要两三个钟头。每次父亲走在前边,我跟在后头,他的步伐大而且快,我必须两脚不停地划,眼睛不停地盯住他的那双破旧的布鞋,一路不停地赶。有一次,天色向晚,路过一道铁桥,一根根枕木的间隔比我的步子还宽。平常父亲总会歇下来等着我爬过去,或索性抱着我过去,但那天他心里不知牵挂些什么,等到我爬过桥,抬头一看,他已经“失踪”了。突然,我涌起一阵恐惧:“这条路来回已跟着父亲走过二三十趟了,怎么一下子变得如此陌生?”四、关于教学策略问题的讨论关于教学策略的制定,各小组还有哪些困惑或问题?作业2请各小组以你们的教学设计为据,撰写一份说课稿,由小组协商决定说课的同学;说课稿的主要内容;每组说课的时间为10分钟;下次课各小组按序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