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投资行为类别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七讲投资行为类别一控制力幻觉人们常常相信“运气与成就常常伴随而行”,虽然人们常常为自己的成就洋洋得意,他们却很少考虑偶然性在其中的作用,人们也同意,技巧与运气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但他们常常只是在口头上承认运气的存在,而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将自己的成就归因于自己的技巧、能力,很少考虑运气在成功中所起得作用。人们总是相信,即使是在完全由偶然性控制结果的活动中,他们也是可以控制事件发展的,因此自己能够取得成功。这种由于过的自信相信自己对事件发展过程的影响力而导致的对自己的成功概率的过度高估、对偶然性作用的估计不足的倾向被称为“控制力幻觉”。对偶然性作用的估计不足导致人们对风险估计不足,而在金融市场中,股票的价格变化等等现象常常是一个由偶然性决定的随机过程。在完全由偶然性决定结果的赌博活动中,人们的行为是否会显示出他们相信自己可以控制偶然性。调查发现,71%的人参与过赌博,赌博的人比例如此之高说明人们对赌博中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抱非常乐观的态度。对于赌博者来说,最重要的信念就是,他们能够克服偶然性法则,这种态度同由偶然性决定的事件本质上是无法确定的这一观点完全相反。国外统计学家发现:人们掷骰子时的行为表明他们相信自己可以控制结果。在掷者看来,控制结果的方法之一是如果他们想要一个小数字,就掷得轻一些,如果想要一个大数字,就掷得重一些。另外一个控制结果的方法就是在掷点数时集中注意力。在赌场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赌博者试图通过如下方法控制结果:对点子说话;在轮盘赌下注前,将此前的轮盘赌结果纪录下来;在点子上做假。赌徒似的控制幻觉实验研究表明即使在完全由偶然性决定结果的活动中,人们仍然表现出强烈的“控制力幻觉”。下列因素会强化人们的控制力幻觉:第一,竞争性强化“控制力幻觉”。当竞争性对手被视为不如自己时,人们常常错误认为自己能够以技巧控制局面。比如智慧程度。第二,选择自由强化“控制力幻觉”。当人们自认为熟悉某一事件时,他们会认为自己可以控制该事件的发展,虽然这种事件的发展完全是由偶然性决定的。比如组合中的男女比例。第三,熟悉程度与参与程度强化“控制力幻觉”。第四,熟悉性与选择自由强化“控制力幻觉”。第五,以往的成功强化“控制力幻觉”。强化控制力幻觉的因素二信息幻觉与专家幻觉人们常常认为,掌握的信息越多,自己作出的决定就越好,掌握更多的信息,就可以做出更好的决定。这种认为拥有的信息量越多,自己作出的决策就越准确的信念是一种认识偏差,这种偏差被称为”信息幻觉“或者“知识幻觉”。此外,人们常常认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对该领域了解得更多,因此对同领域的有关的问题的判断比外行的判断更准确,而专家们对自己的判断通常也非常自信。人们对于专家的这一信念被称为“专家幻觉”,之所以被称为“专家幻觉”是因为专门知识的拥有量与判断的准确性之间并不必然存在正相关性。知识的咒诅证券经纪公司常常在营销广告中强调他们拥有的数据量,并以此找来投资者在他们公司开设投资账户。现在很多证券公司都打着“在网上与以印刷材料向投资者提供的自由投资研究报告与研究信息量超过人和其他券商,这些投资信息包括实时股市行情、股票价格的历史走势、实时新闻等等。事实上,大量研究显示,在某些情况下,拥有的信息量多,人们决策的准确度反而下降,正所谓“决策越多失误越多”。信息量与过度自信大量的研究表明,掌握的信息量与对策的自信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即随着自己掌握的信息量的增加,人们对自己的判断的自信度也明显提高。投资者往往觉得自己掌握了比别人的信息量多,是内幕,拥有先机,所以对自己的投资行为和方式相当自信。所以现在的机构中介往往就利用投资者的这种心态提供信息咨询,坐收渔翁之利,而不耽搁风险。庄家幻觉投资者通常相信专家的判断。例如,投资者相信股市分析师的分析和基金管理者的投资能力。在心理学这一专业领域中,心理学专家对病人心理状况的诊断的准确度同这些专家接受的心理学方面训练的多少及他们在心理诊断方面经验的多少没有关系;在诊断的准确性方面,临床专家的表现同这些专家的秘书们的表现没有差别,而这些秘书们没有受到过心理学方面的训练,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专家其实没有两样,投资要靠自己的智慧,而不是永远的跟踪专家的脚步。神投手信念“神投手”、“百步穿杨”之类的词汇表示人们相信,在某一段时间中,此人的表现好于根据他平时的表现所预期的水平。。神投手信念导致人们进行外推。在故事中,外推表现为投资者相信此前业绩好的股票会继续好下去,而业绩差的会继续差下去,进而导致人们进行跟风交易与对股市或者某一公司过度乐观。此外,如果某一基金连续数年业绩良好,人们相信该基金连续取得良好业绩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该基金的管理者具有出众的投资才能。事后聪明所谓“事后聪明”就是在事件发生后,人们相信事件的发生是已经注定了的,不可能朝别的方向发展,自己本来就知道或者应该知道事情的结果。表面上看来,事后聪明并没有什么危害。然后,由于事后聪明导致人们相信事情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必然导致人们低估偶然性在事件发展中的作用,并可能阻碍人们从以往的事件中吸取教训。因此,在充满偶然性的金融市场上,事后聪明可能导致人们判断严重失误。三心理账户在决策中,人们常常将决策问题的各个方面分开考虑,而不是综合考虑。这一现象被称为心理账户(MentalAccounting)。心理账户不仅影响个人的日常活动,而且影响人的感情、工作与投资活动。例子:A假设你准备购买一件夹克,价格是250元。销售人员告诉你,你要买的这种夹克,该店的一个分店向顾客提供10元每件额折扣,坐车到那个分店需要半个小时车程。你愿意坐车去那里买吗?B如果你准备购买一个计算器,价格是30元。销售人员告诉你,你要买的这种计算器,该店的一个分店向顾客提供10元每件额折扣,坐车到那个分店需要半个小时车程。你愿意坐车去那里买吗?实验结果显示,对于A大部分人的答案是否定的,而对于B大部分人的回答是肯定的。同样可以节省10元,为什么人们对于两个不同的问题的回答不同呢?这是因为人们在决策的环境下通常不是将决策的各方面综合起来考虑,而是分开考虑,因此决策的环境影响决策。这一将问题的各方面分开来考虑的现象就是MentalAccounting。在现实生活中,公司等组织都有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个人也进行账户计算,无形的纪录他们的钱是如何花费的,并对自己的开支进行控制。心理账户就是个人与家庭用于组织、评估与跟踪财务活动的一整套认知操作活动。享乐编辑人们通过对事件结果的重新编辑来最大限度地增加自己的效益,即人们总是尽量利用即成事实使自己最快乐。在决策价值函数中,决策者尽量使v(x+y)v(x)+v(y)。但是在什么情况下v(x+y)v(x)+v(y)呢?如何使v(x+y)v(x)+v(y)得以实现呢?要做到这方面,第一,人们往往会对事件的结果进行编辑,以最大限度地扩大自己的效益;第二,在编辑结果的过程中,人们会依据如下原则:原则一:将给自己带来收益的不同事件的结果分开考虑;原则二:将给自己带来损失的不同事件的结果综合起来考虑;原则三:将小的损失与大的收益综合起来考虑,从而让自己感到自己得到的是净收益,以减轻因为厌恶损失而带来的痛苦;原则四:当在某一事件中遭受重大损失,但在该事件的某一方面得到某种微小的收益时,将小的收益从大的损失中分离出来进行考虑,以让自己从小的收益中得到一些安慰。例如“某甲购买的两只彩票都中奖了,一只中了200元,另一只中300元;某乙只中了一只彩票,得到了500元,你会认为谁会更开行?心理账户对决策的影响心理账户对人们决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由于心理账户的作用,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常常在心理上为各种活动划出一个名义界限。虽然这些界限是名义上的,但一个界限内的内容与另一个界限内的内容却又常常不能相互替代。:心理账户与预购消费者必须决定什么时候开设账户、什么时候关闭账户的另外一种情况是购买交易必须在消费很久之前进行。例如,某甲在一个月前以200元购买一张足球比赛的门票。假定该球票的价格等于当时该足球赛对某甲的价值,在购买这张球票的时候,某甲开设了一个心理账户,而该账户中的余额是负200元,当比赛开始二某甲观看该比赛后,该账户即被关闭,余额也变成零。但是,假如在比赛预定进行的时候,一场暴风雪导致了某甲无法前往球场观看该足球比赛,情况会怎么样?在这种情况下,某甲不得不在损失200元的情况下关闭该账户。研究显示,在现实生活中,这200元的事前成本常常导致一些人宁愿冒着暴风雪前往观看球赛,也不愿意让这200成为损失。为什么很多人选择冒着暴风雪去观看球赛?对于大部分日常采购,在账户关闭时,人们一般并不进行事后评估,但是当交易量很大或者情况变得非同寻常的话事后,账户关闭后的评估就变得极有可能。事先买了票,却因为暴风雪无法观看球赛导致这一交易变得与众不同而且非常明显,因此对购买球票这一交易进行账户关闭后的评估变得必要。通过冒着暴风雪前往观看比赛,人们就可以将这一交易归入正常交易类,而无需对之进行事后评估,也避免了将成本转化为损失。其次,即使进行事后评估,冒着暴风雪前往观看比赛的额外成本也常常会被摈弃在评估之外,而不被视为货币成本,因此即使它被包括在评估中,也会被归入另一类账户。所以人们在进行事后评估时,依据的是相对成本而非绝对成本。开设与关闭心理账户会计系统中一个重要方面是何时开设账户,何时关闭账户。例如,某投资者以10元/股的价格购买了一万股中国联通,这一初始投资价值为十万。股票的价格可能上涨,也可能下跌。如果股票的价格发生变动,在卖出股票之前,投资者会获得“账面”收益,或者遭受“账面”损失。当投资者抛售股票时,这种账面的收益或者损失转化为实际收益或者损失。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实际收益与损失远比账面收益与损失更令人痛苦。当股票被售出时,投资者必须向税收当局等公开投资结果,即获得收益或者遭受损失。由于在遭受损失情况下关闭账户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心理账户理论关于人们投资行为的一个预测是,当股票的价格下跌导致投资遭受损失时,人们表现出不愿出售这些已经亏损的股票的强烈倾向。财富账户人们常常按照各种资产对自己的诱惑力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并相应地降这些资产归因入不同的心理账户。首先,对人们最具有吸引力的资产被归入“流动资产”账户。归入这一账户的资产包括现金、活期存款等,他被用以支付日常的各种开支。其次是“流动财富”账户。归入这一账户的包括很多流动性比较好的资产,例如定期存款、股票、债券等等。再次就是房地产。最后是未来的收入,“未来收入”账户。财富账户现象显然违反了经济学中的钱的可替代性原则。财富账户是人们进行自我控制的途径之一。预购后的物品事后升值葡萄酒收藏家常常购买葡萄酒,然后收藏一段时间,直到它的口味变得更为醇厚。当收藏家日后消费葡萄酒时,他们是怎样看待自己的消费呢?假如你以20美元买入了一瓶1982产的葡萄酒。该葡萄酒现在拍卖价格为75美元。你决定喝掉这瓶酒。在下面的五个加各中,你认为那个价格是你为喝掉这瓶葡萄酒而付出的成本?0元,20美元,20美元加利息,75美元,50美元。选择各个价格的人的比率分别为30%、18%、7%、20%、25%。根据经济学理论,正确答案应该是75美元,选择75美元的收藏家大部分是经济学家。显然,绝大多数人认为自己没有为喝掉一瓶市价为75美元的酒付出成本,一些人甚至认为自己还赚了钱。由于心理账户的作用,人们将预购视为一种投资,因此在后来消费的事后便将预购的物品当作免费品。心理账户将收藏葡萄酒这种昂贵的喜好变成一种免费的东西。账户分类与对钱的替代性原则的违反在经济学理论中,钱视为完全可以替代的,即一个账户中的钱同另一个账户中的钱是可以替代开支的。但是,由于心理账户的作用,这一原则常常违反。当各个账户的预算不可替代时,心理账户会影响到人们的消费行为。实验证明了心理账户导致人们违反钱的可替代性原则。生活中,人们常常把收入进行不同的分类,例如将收入分成工资一类的正常收入与退税等意外收入等等。在将收入不同的账户后,人们再降开支同收入联系起来。经济学家认为,如果不同账户中的钱可以相互替代,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