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明代其他长篇小说简介一、《东周列国志》二、《梼杌闲评》三、《杨家府演义》和《北宋志传》四、《英烈传》五、《封神演义》六、《西游补》一、《东周列国志》历史演义类小说。宋元有《七国春秋平话》和《秦并六国平话》等讲史话本,皆讲述列国故事。明嘉靖末余邵鱼编写《列国志传》,叙述了从商纣灭亡到秦并六国800年的历史。冯梦龙将它增补改写成《新列国志》,由原来28万字扩展到70余万字,共108回。但缩短了历史年代,砍掉了西周的一段历史,集中写春秋、战国时代的故事。清代蔡元放将《新列国志》略作修改润色,并加上大量评语,改名为《东周列国志》,成为一部除《三国演义》之外流传最广、影响较大的通俗历史演义小说。1、《东周列国志》的思想价值一是反对愚忠,充分肯定和赞同臣弑暴君的行为。如晋灵公被杀后,作者写道:“百姓怨苦日久,反以晋侯之死为快,绝无一人归罪于赵穿”。又说齐懿公被杀,“国人方幸其死”。齐襄公之死是“恶贯已满”,罪有应得。在此基础上,作者旗帜鲜明地反对愚忠,认为“昏君乱命岂宜从?”为昏君而死“不得为忠臣之大节。”同明朝道学家竭力鼓吹的臣子绝对服从君主的“君臣大义”是大相径庭的。二是主张改革,称扬举贤授能。歌颂改革内政、促进国家富强的君王。魏文侯用西门豹,破除了“河伯娶妇”的恶俗;楚悼王用吴起实行变法,使楚国“雄视天下”;秦孝公用商鞅“变立新法,使秦国富强,天下莫比”。作者还特别称赞了英明君王的举贤授能,如“野人”宁戚被齐桓公提拔为大夫;成为奴隶的百里奚被秦穆公提拔为相;“力耕自给”的孙叔敖被楚庄王举为令尹等等。小说还借“曹刿败齐”等故事发感慨说:“莫怪边庭捷报杳,由来肉食少佳谋”,表现了作者不满统治者的腐朽无能,要求革新吏治的愿望。2、小说的艺术性(1)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如愚蠢的宋襄公,“德力俱无”,却打肿脸充胖子,硬要做诸侯的盟主,结果堕入楚人圈套,被执受辱,“似木雕泥塑一般,只多着二行珠泪”。那种愚蠢无能而又妄自尊大的丑态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宋楚“泓水之战”,楚强宋弱,宋司马公孙固建议乘楚兵半渡泓水时“突前击之”,宋襄公说这样做不合“仁义”;楚兵渡水后,公孙固又建议乘“楚方布阵,尚未成列”时出击,宋襄公又说这是“不顾万世之仁义”,拒绝接受。结果宋军惨败。毛泽东专门批判了这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2)故事情节富于传奇色彩。如第102回写朱亥被秦王关押:“秦王欲封朱亥官职,朱亥坚辞不受。秦王益怒,令左右引朱亥置虎圈中。圈有斑斓大虎,见人来即欲前攫。朱亥大喝一声;‘畜生何敢无礼!’迸开双睛,如两个血盏,目眦尽裂,迸血溅虎。虎蹲伏股栗,良久不敢动。”通过夸张传奇的情节设置,使朱亥粗豪威猛的形象得到了凸现。二、《梼杌闲评》历史演义类小说。又名《明珠缘》,50卷50回,不题撰者,有学者考为明末江苏兴化人李清。以魏忠贤的一生为主要线索,描写了他与熹宗乳母客氏勾结乱政的故事,算得上时事小说。深刻地揭露了明朝厂卫制度的罪恶,广泛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特别是阉党对于文人士大夫的政治迫害而激起商人、市民暴动,颇富时代气息。结构比较严密,文字流畅,大量运用市井俗语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它是继《金瓶梅》之后又一部以反面人物为主角、以揭露丑恶为主的作品。三、《杨家府演义》和《北宋志传》《杨家府演义》,英雄传奇类小说,全称《新编全像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志传》,8卷58则,题“秦淮墨客校阅,烟波钓叟参订”。同时代还有熊大木的《北宋志传》,50回,也写有杨家将故事,只是内容比《杨家府演义》少。熊大木,字钟谷,嘉靖福建建阳书坊主人。编纂的小说主要有《北宋志传》、《全汉志传》、《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唐书志传通俗演义》《英烈传》等。学界多认为《北宋志传》是在《杨家府演义》的基础上润色而成。杨家将的传奇故事:《杨家府演义》是根据南宋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加工而成的。它描述了杨业、杨延昭、杨宗保、杨文广、杨怀玉一门五代忠勇保宋的故事,歌颂了父死子继、夫亡妻承、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英雄报国精神。特别是塑造了杨门女将佘太君、穆桂英、杨宣娘等一批女性英雄群像,更是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不可多得。全书的传奇色彩很浓,像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十二寡妇征西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北宋志传》的合理修改:《杨家府演义》有不少荒诞不经的描写,如写黄琼女“赤身裸体,出阵迎敌”。又写柴郡主用胎气去镇压敌将铁头太岁,从而破了青龙阵。这些荒诞描写到《北宋志传》里都作了修改,黄琼公主只是“手执骷髅来敌”,并无赤身裸体的行为;柴郡主也只是阵前动了胎气生下一孩子,并无以胎气镇压敌人的本领。说明经过文人的润色,杨家将故事更合情理。四、《英烈传》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混杂类小说,熊大木编,一说郭勋作。80回。写明朝开国君王朱元璋的业绩,模仿《三国演义》的痕迹明显,但远不及《三国演义》。书中一些故事片断亦不乏精彩之处,如刘基登坛遣将、常遇春败中求胜等都写得纸上生风。尤其是对朱元璋的描写,不少地方能写出这位由草莽出身的皇帝的特殊个性。如第25回写朱元璋模仿黄巢作菊花诗一首:“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满身披上黄金甲。”突显其霸气。由于写乱世英雄的发迹变泰,故事也颇富传奇色彩,很能迎合市民心理,故在里巷中相当流行。五、《封神演义》神灵魔怪类小说。又名《封神榜》,100回,许仲琳等编,一说无名氏。以武王伐纣、商周易代的历史为框架,铺写天上的神仙也分成两派卷入这场战争,支持周武王的为阐教,辅助商纣王的为截教。两大阵营逞宝斗法,几经较量,最终纣王自焚而亡,姜子牙将双方战死的重要人物一一封神。《封神演义》之前,已经出现了讲史话本《武王伐纣平话》,相当粗糙,却是许仲琳创作小说的重要依据。该话本采录了商周斗争的传说,在肯定王权、神权的基础上,批判了商纣王的暴政,歌颂了“仁政”、“王道”。《封神演义》基本承袭了这一思想倾向。1、思想倾向的进步性:(1)无情地鞭挞了暴虐无道的商纣王,表现了作家和民众反对暴政的政治倾向。商纣王是小说中的主要反面人物形象,从他的身上,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一个奴隶主暴君残忍的狰狞面目。他设炮烙、置肉林、造虿盆(虿,蝎子一类的毒虫,chài)、剖孕妇、敲胫骨,充分地暴露了统治阶级的恶德。他为政不仁,不恤臣民,宠信群小,杀戮大臣,沉湎在荒淫的酒色之中,致使朝政日非、人心离散,最终终于引发了武王对他的讨伐,弄得国破身亡。这个暴君形象在封建时代有着广泛的典型意义。(2)热情地赞扬了仁慈爱民的武王及其佐臣姜子牙,表现了作者肯定王道、拥护仁政的思想。历史上,武王与纣王的关系是臣与君的关系。因此,武王伐纣实际上是以臣伐君、以下犯上的造反行动,在封建社会里是有违人伦天理,是不被允许的悖逆行为。但是,《封神演义》却一反封建社会所极力鼓吹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政治法则,热情地肯定了这种造反行动。认为武王伐纣是吊民伐罪,是“有道伐无道”、“灭独夫”的正义之举。作者一再宣称:“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在作者看来,只要是君昏无道,人人皆可讨之,人人皆可诛之。(3)小说中部分章节和故事,包含着积极的反封建礼教的进步意义。如哪吒闹海、剔骨还肉的故事,则明显表现了一种与封建伦理观念相背离的思想。哪吒是一个“年方七岁”的少年英雄,他天真顽皮,无所畏惧。在九湾河洗澡,打死了巡海夜叉,后又打死了龙王三太子。当老龙王欲上天宫告他时,他又抢先赶到南天门,将老龙王痛打了一顿。其父李靖认为他“惹下灭门之祸”,百般威逼他,最后哪吒被逼无奈,一气之下,就自杀而死,“剖腹、剜肠、剔骨”,将“骨肉还于父母”,与李靖一刀两断。哪吒死后,李靖仍然对他的魂魄进行无理逼迫,鞭打其全身,火烧其庙宇,弄得哪吒无处栖身。哪吒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他断然采取了“下山报仇”的行动,全然不把李靖当父亲,而是看作“冤家对头”,一定要捉住李靖,“戳三枪”,取下首级,“报一鞭之恨”。哪吒的行为无疑是对封建伦理道德的背叛,这在封建社会里是有积极进步意义的。2、丰富的想象使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魅力。艺术上,《封神演义》运用丰富的想象,写出了一些优美的、富于神话色彩的艺术形象。如哪吒,乃莲花化身,可以现出三头六臂,他脚踏风火轮,手使一杆金枪,很是威武有趣;土行孙可以土遁,在地底下行走;雷震子生就一副肉翅膀,在空中任意飞行;高明、高觉,一个“目能观看千里”,一个“耳能详听千里”,很是神奇;哼哈二将,一个哼,一个哈,两股白气就可以致人死命,奇特非常。形象都富于神话色彩,能引起读者的浓厚兴趣。六、《西游补》《西游补》,神灵魔怪小说,16回。作者名董说,字若雨,浙江吴兴人。明末参加过复社,明亡后出家当和尚,法名南潜。小说主要情节是写唐僧师徒过了火焰山之后,孙悟空化斋进入鲭鱼气中,被鲭鱼气所迷,渐入梦境,在青青世界万镜楼中,见到了古今之事,当了半日阎罗天子,最后在虚空主人的呼唤下,才醒悟过来,寻到师父,化斋而去。《西游补》对时弊的指摘:作者写小说的目的并不在于补《西游记》,而是借孙悟空的行事和见闻,指责社会弊端,如鲁迅所说:“全书实于讥弹明季世风之意多”。一骂民族败类:如第9回描写孙悟空当阎罗天子,拷打审问秦桧,用各种酷刑拷打秦桧,先用通身棘刑、小刀山,又把秦桧磨成桃花红粉水,推到油海里洗浴,用脓血灌其口。秦桧哀叫:“后面做秦桧的也多,现今做秦桧的也不少,只管叫秦桧独独受苦怎的?”孙悟空怒斥道:“谁叫你做现今秦桧的师长,后面秦桧的规模?”假借痛骂卖国贼秦桧,来惩戒明末那些秦桧式的官僚,表现了作家对民族败类深恶痛绝的感情。二骂八股科举:抨击了八股科举制,对热衷于功名的士子进行了嘲讽。如第4回描写放榜时情景:“顷刻间,便有千万人,挤挤拥拥,叫叫呼呼,齐来看榜。初时但有喧闹之声,继之以哭泣之声,继之以怒骂之声。须臾,一簇人儿各自走散:也有呆坐在石上的;也有击碎鸳鸯瓦砚;也有首发如蓬,被父母师长打赶;也有开了亲身匣,取出玉琴焚之,痛哭一场;也有拔床头剑自杀……也有大笑拍案叫‘命命命’;也有垂头吐红血。”生动地描写了八股士子的奇形怪状。作品通过老君之口,把秀才们骂为“无耳无目,无舌无鼻,无手无脚,无心无肺,无骨无筋,无血无气之人”。他们不学无术,“万年只用一张纸,盖棺却无两句书”,只要会写“纱帽文章”。“一登龙门,身价万倍”。可见作者对科举制度的不满和对封建儒生的憎恨。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评《西游补》“造事遣辞,则丰赡多姿,恍忽善幻,奇突之处,时足惊人,间以俳谐,亦常俊绝,殊非同时作手所敢望也。”肯定其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