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辅导员工作的职责与使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辅导员工作的职责与使命2012辅导员上岗培训白显良有学问:能把简单的问题按学理的逻辑复杂化;有能力:能把复杂的问题按实践的逻辑简单化;有素质:能把别人一时一地能做好的事情随时随地做好。职责为何一如何理解二主要内容怎样作为三一.职责为何123从24号令看从现实实践看从历史发展看从24号令看24号令2006年7月23日,教育部颁布了5月23日经部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是教育部的第24号令(故简称24号令),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关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中对于高校辅导员是一个什么样的身份与角色,担负着什么样的工作职责有具体而明确的阐述。辅导员身份定位身份定位:(1)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2)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3)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理解1:如何理解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第十条:专职辅导员可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院(系)团委(团总支)书记等相关职务,并可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第二十条:高等学校应把辅导员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根据工作需要,向校内管理工作岗位选派或向地方组织部门推荐。第二十一条:专职辅导员可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周济:要通过政策设计、制度设计和机制设计,搭建辅导员队伍发展的“立交桥”,形成促进辅导员队伍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氛围。理解2:如何理解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16号文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理论教育,前者是主阵地,后者是主渠道,二者不可或缺,有机统一。理解3: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人生导师:“师”+“导”+“人生”1.师:传道授业解惑:传的是文明之道,授的是立身之业,解的是人生之惑。2.导:引导、指导;3.人生导师:与学业导师相区别。知心朋友:“朋友”+“知心”1.大学生的朋友有多种类型;2.是指导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工作要求(一)认真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二)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三)主动学习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与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和水平;(四)定期开展相关工作调查和研究,分析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五)注重运用各种新的工作载体,特别是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努力拓展工作途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辅导员工作职责(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二)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三)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大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四)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组织好大学生勤工助学,积极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五)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大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六)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七)组织、协调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组织员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大学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八)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委会建设,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历史发展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创办的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即后来的抗日军政大学,就设有政治指导员负责基层中队学员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这个时候的政治指导员制度,为培养优秀的军事干部做出了杰出贡献,是我国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的萌芽。(陈至立讲话观点)辅导员制度的缘起1951年政务院批准的《关于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的报告》中首次提出“试行政治辅导员制度,设立专人担任各级政治辅导员”。1952年10月,教育部《关于在高等学校有重点地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指出:“为加强政治领导,改进政治思想教育,全国高等学校应有准备地建立政治辅导员制度。”辅导员制度的初设1953年,清华大学的学生由2000多人扩大到6000多人,思想政治工作任务加重,学生工作干部缺口大。清华大学认为在教师和学生中建立一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保证。为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蒋南翔同志率先建立了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第一批政治辅导员由此诞生。当时清华的做法是选拔了一批思想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好的高年级学生,“半脱产”做同学的思想政治工作,被形象地称为“双肩挑”,即一肩挑业务学习,一肩挑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双肩挑”制度也由此形成。辅导员制度的正式确立1961年,中央批准试行《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一、二年级设立政治辅导员或者班主任,从专职的党政干部、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其他年轻教师中挑选有一定政治经验的人担任。同时,要逐步培养和配备一批专职的政治辅导员。”这是中央第一次正式提出要在高校设置专职政治辅导员。1962~1963年,受“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1964年,中央批准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政治工作和建设政治工作机构试点问题的报告》,提出在教育部和直属高校设立政治部,作为校党委的工作机构;同时“在二三年内配齐班级的专职政治工作干部,其编制为平均每一百名学生至少配一人”“干部的来源主要从高校毕业生中选留解决”。1965年,教育部制定了《关于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首次以法规的形式对政治辅导员的地位、作用和学生工作等一系列问题加以明确,这标志着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正式确立。辅导员制度的曲折发展十年“文革”期间,高等教育受到了严重冲击,正常教育秩序被打乱,高校党组织被冲垮,思想政治工作机构和队伍彻底瘫痪,政治辅导员队伍也被严重破坏,高校辅导员被打成了“黑爪牙”“保皇派”,刚刚确立的政治辅导员制度严重受挫。辅导员制度的恢复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轻视乃至取消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得以拨正。高校各级党组织迅速恢复,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得到恢复和发展,原有的政治辅导员或继任或重新安排,同时选聘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到政治辅导员队伍之中。1980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论及思想政治工作时,号召学习清华大学的经验。1980年4月教育部与团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各校要根据具体情况建立政治辅导员或班主任制度。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应从政治、业务都好的毕业生中选留或从教师中选任。他们既要做思想政治工作,又要坚持业务学习,有的还要担负一部分教学任务”,同时对政治辅导员评定教师职称和福利待遇问题也作了相应的规定,基本恢复了“文革”前“双肩挑”的做法。辅导员制度的改革发展1994年中央在召开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明确要求“优化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积极支持和发展‘双肩挑’的制度”。1995年进一步明确提出“学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这支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和教授”,并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编制“与学生人数的比例大体掌握在1∶120-150”。1999年中央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又突出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专兼结合的原则建设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明确指出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包括学生政治辅导员等,高校应当配备精干的专职人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骨干,同时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管理考核制度。2004年8月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学校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2005年1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也进一步明确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原则上要从党员教师和党政干部中选聘,并明确了辅导员管理考评、培养培训、激励发展等问题。2006年4月教育部在上海召开了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会议,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专职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工作定位和素质要求作了详细规定。从现实实践看辅导员工作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辅导员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突出作用,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对辅导员、辅导员工作的偏颇认识,影响到辅导员工作职责的发挥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和水平提高,进而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迫切需要深化对辅导员和辅导员工作的认识。问题一如何看待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消防队员”?如何看待辅导员是学生成长的“保姆”?问题二如何看待有人说辅导员是“工作无限累、责任无限大、收入无限小、前途无限渺茫”?如何看待有人说“辅导员是丝瓜,愈老愈空,专业课教师是南瓜,愈老愈甜”?问题三如何看待有人说“辅导员工作没有什么学问,不需要什么专业背景,谁都可以干”?二.如何理解123学科视角事业视角实践视角辅导员工作是一门学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学科;辅导员工作的学科依托是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一门学问。——周济在全国辅导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辅导员应关心热爱学生,善于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以及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应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知识或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背景。作为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现归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缘起于1984年设立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进行学科“联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名称,作为二级学科归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学科简介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至今,有庞大的学科队伍。截至2006年1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硕士点7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13个,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66个(另外,马原52个、发展史26个、中国化47个、外马2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842个,其中思想政治教育253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有4个:武汉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政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中山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个: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思想政治教育1个:武汉大学。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现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4个,21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

1 / 1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