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公共经济学》教材选用:1、樊勇明杜莉编著:《公共经济学》(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2、郭小聪:《政府经济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3、黄恒学主编:《公共经济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4、韩丽华等:《政府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5、王雍君编著:《公共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参考书目:1、萨缪尔森:《经济学》(第十八版)2、曼昆:《经济学》(第五版)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4、方福前著:《公共选择理论-政治的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5、詹姆斯·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上海三联书店,19896、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7、卢现祥著:《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修订版),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6月8、柯武刚史漫飞著:《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9、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10、丹尼斯·缪勒:《公共选择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11、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1993年版12、斯蒂格勒:《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上海三联书店,198913、毛寿龙:《中国政府功能的经济分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14、董建新著:《现代经济学与公共管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3月15、许彬著:《公共经济学导论——以公共产品为中心的一种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课程体系第一部分公共经济学的逻辑起点——从市场失灵分析入手探讨政府经济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涉及第一章导论;第二章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第二部分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理论及决策机制(涉及第三章公共产品理论;第四章公共选择理论)第三部分公共经济运行的主要内容——(涉及第五章公共预算、公共支出、收入的理论与实践;第六章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与实践;第七章政府管制的理论与行为;第八章政府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第九章地方公共经济)第一章导论一、公共经济学的定义(一)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公共经济学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分析和规范公共部门的职能和作用的科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行为的科学。(二)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公共部门,即政府及其附属物。公共经济学就是研究中央政府的经济行为、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以及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经营的企事业的存在意义和经济行为。公共经济学(publiceconomics)与政府经济学(economicsofgovernment)两者的区别与联系:第一,研究对象和范围的差别。第二,运用的理论和分析工具的差别。第三,学科性质的定位有差别。当然,政府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的差别并不明显,在许多原理、知识、结构、内容等方面都是相同和交叉的。讨论思考:公共(经济)部门的划分与特征二、公共经济学与相关学科(一)公共财政学(publicfinance)与公共经济学(publiceconomics)公共财政学是一个老术语,它主要关注的是如何有效和公正地进行课税和使用税收。而公共经济学更加注重政府税收与支出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更加注重公共用品(公共政策)的需求和供给以及公共支出的公共选择。财政学是公共经济学的起点相对财政学,公共经济学增加了两大领域的内容:一是关于政府选择和政府决策的内容;二是关于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财政学公共经济学研究范围只研究政府部门本身除政府部门外,还包括公共企事业研究目的如何通过税收和公债满足国家对财政经费的需要如何弥补市场缺陷假设前提公益人经济人立足基点古典经济学强调国民财富的增长福利经济学强调国民财富增长的同时,更强调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二)公共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连接点:第一是微观经济学研究了价格管理(最高限价、最低限价)、消费与生产调节及收入分配平均化等政府的直接经济行为。第二是公共经济学把政府本身也看成是一个单个经济单位,对其经济行为是否实行最大化进行分析。(三)公共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通过经济总量决定和变化来寻找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规律。它以资源最优配置为理论前提,研究现有资源尚未充分利用的原因,探索被闲置的资源充分利用的途径,以实现经济增长。政府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渊源更深。探讨的是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节。(四)公共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命题:共同利益问题、公平分配问题、社会福利问题。福利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评估各种资源的配置和分配的方式。福利经济学为考察政府的经济行为提供了理论启示。(五)公共经济学与政治学、伦理学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是政府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理论桥梁。选择过程涉及的伦理标准和社会结构问题,是政府经济学与伦理学和社会学有了内在的联系。第二章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一、资源配置方式(一)资源最优配置的涵义1、狭义的资源配置: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效率问题)2、广义的资源配置:效率、公平、稳定(和谐社会)(1)效率原则文字: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改进图形:福利可能性边界公式:TSR-TSC最大或MSR=MSC(经济效率实现的条件)帕累托最优指的是:在给定现有资源条件下,不存在任何其他配置结果使某些人情况更好,而又不使任何其他人处境更坏。帕累托改进”,是指由一部分人利益的改善引起的群体利益的改善,而且任何人的利益都没有受损。(2)公平原则公平的含义(机会公平、结果公平)公平的衡量: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3)稳定原则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对公平与效率谁优先的问题,罗尔斯、弗里德曼和奥肯代表了三种不同的观点。罗尔斯主张公平优先,其公平观的实质就是使境况最糟的人的效用最大化。弗里德曼主张效率优先。反对利用国家手段达到结果的均等。他指出:“生活就是不公平的。”奥肯主张公平与效率兼顾。奥肯提出著名的“漏桶规则”。(二)资源配置方式1、习惯(“子承父业”)2、命令机制(计划)3、市场机制讨论思考:计划与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优缺点。(三)完全竞争市场与经济效率的实现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完全竞争市场:市场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最有效的市场结构。很显然,完全竞争市场假设在现实的经济运动中是难以成立的。这些假设,一方面证明了市场经济达到最优资源配置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也反证了市场机制本身不是万能的,市场是有缺陷的。二、市场失灵(一)市场失灵的含义所谓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外部负经济效应、垄断生产和经营、公共物品的生产、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商品交易以及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的调节上运作不灵。广义的市场失灵:除了包括狭义市场失灵的内容外,还包括由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导致的经济波动。(二)市场失灵的原因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既有内在性因素,也有外在性因素。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是由市场的外在性和市场的不完全性或不充分性造成的,即市场机制发挥最佳功能所要求的若干市场条件在现实的经济运动中往往不具备或不完全或不充分,由此引起市场失灵。(市场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具备的问题)广义的市场失灵,主要是由市场机制作用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引起的。(市场机制本身的问题)(三)市场失灵的表现(类型)1、竞争失效(垄断性失灵)自然垄断、行政性垄断;市场本身的悖论(竞争导致垄断)2、公共产品问题(公共性失灵)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3、外溢性问题(外在性失灵)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4、市场的不完全(一些领域私人企业不愿进入,或进去不充分)5、偏好不合理——优值品、劣值品问题(市场评价与社会评价不符)6、信息的不完全(信息性失灵)(1)逆向选择问题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乔治.阿卡洛夫在1970年发表的著名论文《次货市场:质量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高质量车坏车卖主2000010000买主2400012000假定买到好车和坏车的概率为50%,在此情况下,购买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为:50%×24000+50%×12000=18000此时只有坏车才有市场。旧车市场上只剩下大量的质量差的车。劣等车驱逐优等车,这一不正常现象被称为逆向选择。(2)道德风险问题道德风险指交易双方达成一项合同或契约后,一方以另一方的利益为代价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道德风险问题发生在契约签订之后,而逆向选择发生在契约签订之时。例如:财产险、家电维修、房屋装修、人员招聘等。(3)委托人-代理人问题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途径:市场机制和利用政府管制。信息也是一种公共产品,也需要政府来生产和提供信息。7、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的失衡(宏观性失灵)广义的市场失灵,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失衡8、收入公平分配问题(分配性失灵)即使在市场运行实现了“帕累托最优”时,也存在政府干预的其他原因。三、政府的经济职能与政府失灵(一)政府的内涵1、政府的一般内涵广义的政府(government):泛指一切国家政权机关,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以及一切公共机关,议会、内阁、总统、法院等机构都属于广义概念上的政府。狭义的政府(administration):专指一个国家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关,如外国的内阁、总统、政务院等,我国的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2、我国政府的内涵我国宪法中的“人民政府”就是指各级行政机关,即狭义的政府。《宪法》还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利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二)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演变第一阶段:从15世纪至17世纪的重商主义时期。这一时期主张政府干预的思想占据主流地位。第二阶段:从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至20世纪20年代。这一阶段强调市场作用和主张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想占据主流地位。第三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期。这一阶段从分析“市场失灵”出发,强调政府干预的必要性。第四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这一阶段,经济自由复兴,经济学家开始研究政府行为的内在动机,强调“政府失败”或“政策失败”的可能性,主张重新以市场机制作为调节资源配置的主要工具。第五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一阶段,新凯恩斯主义以重构凯恩斯微观经济学为出发点,复兴凯恩斯主义,在承认政府失败的可能性的同时,认为政府干预是对未来经济稳定的一种投资。(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角色1、调控人的角色这个角色的职责是对宏观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有两大调控目标:一是宏观经济总量的平衡;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目标2、公益人的角色这个角色的职责是实现并维护一定的公共目标,这里主要是三大公共目标:其一,提供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其二,鼓励和保护有益的外部效应,预防和制止有害的外部效应;其三,调节收入分配,避免个人收入差距过分拉大。3、管制人的角色其角色职责是对私人经济部门(厂商或家庭)的活动进行某些限制和规定。政府管制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防止自然垄断;二是防止过度竞争;三是保护消费者、雇员的利益。4、仲裁人的角色其角色职责是超越于各个经济主体之上,协调、处理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5、守夜人的角色其角色职责是防止和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秩序。(四)政府的经济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第一,提供公共物品;第二,通过产业政策的调整鼓励对基础产业及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投资;第三,政府对资源合理利用施加影响,如通过立法或行政干预,控制环境污染,避免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采等。(2)收入再分配职能税收-转移支付制度;累进所得税制;对奢侈品征高税率(3)稳定经济职能四大

1 / 2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