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第一节儿童文学的故事性第二节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第三节儿童文学的插图故事性:故事性是叙事性文学作品的重要特性之一,它是指文学作品中完整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所造成的叙事特质。故事性的意义:吻合儿童阅读需求心理。对于儿童来说,喜爱故事、热衷于了解故事情节是其阅读的天性。第一节儿童文学的故事性故事性是依凭故事元和叙事技巧的使用而实现。1、故事元指叙事性文学作品的基本故事,是故事发生的中心,是故事的母体,其他内容和形式都是为故事元这个中心服务的。一、故事性的构成2、故事性的实现——调动相应的叙事技巧:道具(矛盾体现物)的使用、悬念的设置、故事的完整、连贯、生动、曲折。(1)故事中的矛盾体现物——道具,道具穿接全文,推进情节的发展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火柴,《白雪公主》中的魔镜(2)传奇性与意外性如《长袜子皮皮》人物形象的奇特性《木偶奇遇记》中皮诺曹在鲸鱼腹中与父亲相遇下一页返回返回返回(3)完整连贯,生动曲折如绘本《我想吃一个小孩》(4)悬念设置与气氛控制如罗尔德·达尔的童话《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下一页每天早上,妈妈都给小鳄鱼奇奇拿来好吃的香蕉当早餐。每天早上,鳄鱼妈妈都会感叹说:“我的孩子,你长大了,你多漂亮啊!你的牙齿长的多好啊!”“那当然!”奇奇在心里说。但是有一天早上,奇奇不肯吃香蕉了。鳄鱼妈妈非常担心,她不停的问:“这香蕉多好啊,多有营养啊!你不吃吗?你真的不吃吗?”“不,鳄鱼妈妈,”奇奇回答说,“今天我想吃一个小孩。”“啊?这是什么怪念头!我亲爱的奇奇!”鳄鱼妈妈惊讶的说。“香蕉树上只能结香蕉,结不出小孩啊!”“也对!不过,我就是想吃一个小孩!”鳄鱼爸爸想了一个办法,他跑到村子里,给宝贝儿子带回来一根卡车那么大的大香肠。“不,鳄鱼爸爸!”奇奇说,“今天我只想吃一个小孩。”“啊,我亲爱的奇奇,用小孩做的香肠根本不存在啊!”“我不管!”奇奇烦躁的说,“我就是想吃一个小孩!”鳄鱼爸爸和鳄鱼妈妈很聪明,他们想,我们的奇奇一定是个美食家!我们给他做一个大大的,香喷喷的巧克力蛋糕,他就会忘记那个愚蠢的想法了!蛋糕真是美味啊!“哇!”奇奇喊到。然而,他还是叹了一口气,改变了注意。“不,说真的,”他说,“我今天就是想吃一个小孩!”鳄鱼爸爸和鳄鱼妈妈彻底失望了,他们哭了起来。伤心的喊道:“呜呜呜!我们的宝贝儿子不肯吃饭了!”这时候,奇奇感到浑身没劲,可能是早上什么都没吃的缘故。他想:洗个澡可能会好一点吧!于是他向河边走去。河岸上坐着一个看起来粗心大意的小女孩。“啊!运气真好啊!我真的可以吃一个小孩啦!”奇奇说。他快步跑过去,露出全部的牙齿,好像一只随时准备出击的、凶猛的野兽。“哦!快来看呀!”小女孩喊到,“一只小鳄鱼!真是太小了!好可爱呀!他肯定吃的很少,不然怎么会这么小!”小女孩一把抓起奇奇的尾巴,在奇奇的肚子上挠痒痒。一边挠一边说:“胳肢!胳肢!”后来,她总算挠够了,把奇奇“啪”地一下扔进了河里!奇奇想,真倒霉!太没面子了!他现在已经饿的晕头转向了。他一边往回跑,一边喊:“爸爸!妈妈!香蕉!快!我要吃香蕉!我要变强壮!”“然后再去吃小孩!”返回3、叙事语言的口语化与生活化儿童运用语言的能力较成人低,文学接受能力也相对较弱,尤其年龄较小的儿童的阅读,还需要借助成人讲述的帮助。这就要求儿童文学作品在相当程度上保留着口头文学的许多叙述特点。儿童文学的叙事性语言是一种充分儿童化的文学口语形式,它以简明为前提,以生动为根本。4、几种常见的故事构成方式叙事性儿童文学作品的故事构成的一般方式:①“纵式结构”按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进程和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情节。②“横式结构”按空间顺序将若干前后并无联系的生活场景或情节并列安排,从不同的侧面或角度共同表现主题。特殊构成方式:①三段法结构(《愿望树》)也称“三迭式”。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重在表现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前后三次的重叠变化,是中外民间儿童文学作品常用的传统方式。②连环式结构(《抱抱》、《鼠小弟的背心》)也称“多段式”。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多次(至少有四次)反复,一环扣一环地向前延伸、发展,并逐渐推向高潮。在幼儿文学中较为常见。③对立式结构(《仙女》)即从正反、左右、前后、上下等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来组织情节。下一页返回返回返回二、故事性在不同文体中的具体体现1、儿歌、儿童诗用小小的情节来吸引儿童读者的注意力《小蚱蜢》小蚱猛,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腿一弹,脚一跷/哪个有我跳得高?/草一摇,摔一跤/头上跌个大青包//2、童话、儿童小说用故事性来加强人物形象的塑造3、寓言借故事性来荷载思想,因此寓言形成的前提是故事返回第二节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一、形象性二、简洁性三、音乐性四、叙述性五、超前性返回一、儿童文学语言的形象性儿童的思维在很大的程度上,要借助于形状、色彩和声音来进行。因此,儿童文学的语言,比成人文学更具体、形象,更富有现场感和立体感。形象化的语言能使儿童将亲身经验与语言所提供的信息很容易地结合起来。下雨滴答,滴答,滴答,滴答,下小雨啦!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梨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小孩子说:“下吧,下吧,我要种瓜!”那么,如何使语言富于形象性呢?一是运用丰富的想像和联想,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儿童的生活经验得到有效的、最大限度的迁移。日出(林焕彰)早晨,/太阳是一个娃娃,/一睡醒就不停地/踢着蓝被子,/很久很久,/才慢慢慢慢地/露出一个/圆圆胖胖的/脸儿。(奥地利)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弗朗兹的故事》:“他沿着门前的主街一直向前走,以他能做到的最快速度大步往前走。可是平日里爸爸开车带他走过的那段短短的路,这会儿却越抻越长,就像最有劲道的牛肉拉面一样。”二是突出语言的动作感。动作感强的文学语言能够唤起儿童对认识对象的注意,而且可以增加对认识对象的理解。增强语言动作感的方法是通过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阳光阳光,在窗上爬着,阳光,在花上笑着,阳光,在溪上流着,阳光,在妈妈的眼睛里亮着。春的消息(金波)风,摇绿了树的枝条,水,漂白了鸭的羽毛,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你看,春天已经来到!让我们换上春装,像小鸟换上新的羽毛飞过树林,飞上山岗,到处有春天的欢笑。看到第一只蝴蝶飞,它牵引着我的双脚;我高兴地捉住它,又爱怜地把它放掉。看到第一朵雏菊开放,我会禁不住欣喜地雀跃,小花朵,你还认得我吗?你看我又长高了多少!来到去年叶落的枝头,等待它吐出新的绿苞;再去唤醒沉睡的溪流,听它唱歌,和它一起奔跑。跑累了,我就躺在田野上,头顶有明丽的太阳照耀。是谁搔痒了我的面颊?啊,身边又钻出嫩绿的小草……三是使语言呈现鲜明的色彩感。儿童文学实现色彩感的手段:摹状、比喻、比拟、夸张、细描等富有色彩的语言词汇。插秧水田是镜子,照映着蓝天,照映着白云,照映着青山,照映着绿树。农夫在插秧,插在绿树上,插在青山上,插在白云上,插在蓝天上。返回二、儿童文学语言的简洁性如《幼儿动物歌》中的《雁》:秋风吹,/雁南飞,/整整齐齐排好队。/个个不离群,/好像亲兄妹。安徒生《坚定的锡兵》:“还有那华丽的宫殿和那可爱的小舞蹈女郎,她依旧用一只脚站着,另外一只脚高高地翘在空中,她也很坚定。这使锡兵十分感动,他几乎要流出眼泪来了,但是这不合适。他看着她,她看着他,但是他们都没有说什么。”五味太郎《鳄鱼怕怕,牙医怕怕》返回三、儿童文学语言的音乐性除儿童诗外,儿童散文、童话、儿童小说无不注意到语言的音乐性、韵律感。例如洪讯涛的童话《灯花》:天上,星星又睁开快活的眼睛,密密麻麻,和地上的灯火一样。河水里,一河的星,一河的灯。天上的星,地上的灯,河里的星,河里的灯,谁还分得清。环眼四望,上上下下,前前后后,都是灯,灯,灯……返回四、儿童文学语言的叙述性儿童文学的语言体现着明显的叙述功能,在童话、故事、小说等叙事性文体中,无论是叙述话语还是人物对话,都有很强的叙述性。即使是儿童诗歌、儿童散文,都在注重抒情的同时显现出鲜明的叙事特征。爸爸来信妈妈,你脸上的笑,是爸爸寄来的吧?海带我真想见见海的女儿,但每次都没找着。今天总算不坏,捞到了她的飘带。返回五、儿童文学语言的超前性超前性——指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要稍稍超过儿童的实际接受能力。注意掌握超越的“度”,“适度”是“超前”原则。返回第三节儿童文学的插图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