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第四章)第四章区域产业结构第一节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第三节中国产业结构演变重点问题关键词及思考题第二节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Page2第一节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第三节中国产业结构演变重点问题关键词及思考题第二节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第四章区域产业结构Page3第一节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常见的有两大类结构,农轻重结构,三次产业结构,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结构,地区主导产业与辅助产业结构等等。区域产业结构指特定区域内各经济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研究区域产业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三次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结构,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以及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主导产业是体现地区特色、代表地区利益的产业,合理选择和发展主导产业是实现劳动地域分工的基本途径。Page41、克拉克对三次产业的划分l940年,在他的著名经济学著作《经济进步的条件》中,对三次产业作了详细的划分,并总结了伴随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从而开创了产业结构理论。第三次产业是指除第一、二次产业以外的所有的社会经济活动,提供服务是其主要特性。第一次产业包括一切直接取自于自然界的经济活动,主要有广义的农业和矿业;第二次产业指一切对自然物进行加工的经济活动,主要有广义的工业和建筑业;一、区域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动因(一)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一节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Page5第三产业: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一、区域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动因(一)三次产业的划分2、中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一流通部门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二提高科学文化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三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四第一节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Page6一、区域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动因(二)三次产业的演化规律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在整个工业化时期,产业结构的转换表现为第一产业创造财富和吸收就业的份额逐渐转移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到工业化后期,第二产业创造财富的比重也开始下降,第三产业则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见美国,日本的发展。1配第·克拉克定律2库茨涅兹等人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研究的深化第一节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Page7日本美国一产二产三产一产二产三产19世纪90年代GDP比重42.72136.317.944.138就业比重72131542283020世纪20年代GDP比重28.137.734.211.241.347.5就业比重5522232734391960-1965GDP比重9.747.942.43.343.553.2就业比重293140734591995GDP比重2386022672就业比重5.832.861.43.522.574第一节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Page8一、区域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动因(三)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某产业的收入弹性系数=该产业产品需求的增加率/人均GDP的增加率。1、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是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第一节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越高,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比重提高的速度也越快。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弹性系数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当人们进入温饱型生活以后,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的收入弹性开始大幅度上升。人们将食物支出与消费品总支出的比值称为恩格尔系数。(p74)Page9一、区域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动因(三)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技术进步在促使各产业降低成本、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劳动效率方面有完全不同的特点,从而决定着各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功能和地位的变化。农业技术进步比工业要难得多。大规模集约化生产是第二产业的基本特征。创新和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第三产业提供的商品是“服务”,技术进步对降低成本的作用不如第二产业明显,但是,它能够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第二产业难以解决的大规模就业问题。2、各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是决定产业结构变动的第二因素第一节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Page10二、制造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规律1、重工业化过程,即工业结构由以轻工业为主逐步向以重工业为主转换。2、深加工化过程,即在工业结构中的深加工工业比重不断提高,在重工业化过程中,制造业结构又表现为由以原材料工业为主逐步转向以深加工工业和组装工业为主。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和矿业,其中建筑业和矿业性质单一,这里主要阐述制造业内部的演化规律。在整个工业化过程中,在整个工业化过程中,制造业内部结构的演化可分为三个过程。3、技术集约化,即在制造业结构深加工化的过程中,进一步表现出高技术化的趋势第一节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Page11工业结构的重工业化规律工业化一般从轻工业开始,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工业结构由以轻工业为中心向以重工业为中心转化,即重工业化。与重工业相比,轻工业投资少,建设周期短,见效快,吸收劳动力多,原材料可以从传统农业中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因此通常称为区域工业化起步的首选产业。制造业是产业链长、前后关联度高的产业。任何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发展都需要矿业、原材料工业作基础。重工业发展初期主导产业是冶金、建材、化工等原材料工业,到后期则主要是机械工业,特别是耐用消费品工业。Page12霍夫曼定理“霍夫曼比例”(霍夫曼系数)用来表示重工业化的进程。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霍夫曼比例=————————————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以此计算,霍夫曼把工业化过程分为4个阶段:(1)6-4,消费品在制造业中占统治地位。印度。(2)3.5-1.5,资本品生产迅猛发展,但仍低于消费品生产。日本、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3)1.5-0.5,资本品和消费品基本相当。美国、法国、德国。(4)1以下。没有国家。霍夫曼定理:霍夫曼认为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系数是不断下降的。Page13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规律工业化过程中,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都会由原材料工业为重心的结构向以深加工、组装工业为重心的结构发展,形成工业的“高加工度化”。工业结构高加工度化说明,工业的增长对原材料的依赖程度到一定时期会下降,从而对能源、资源的依赖程度也下降,对资本、技术的依赖程度加深。战后日本工业化过程依次依赖三组产业的支撑:电力工业;石油冶炼石油化工、钢铁造船;汽车和家电。三组工业接替领先,互相带动,共同促进了日本战后经济的高速发展。Page14从经济发展史来看,战后日本产业结构的演进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5年-1955年,即战后恢复时期;•第二阶段是1956年-70年代初,即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第三阶段是70年代初-80年代中后期,即经济低速稳定增长时期;•第四阶段是80年代中后期以后,即泡沫破灭以后的经济停滞及调整时期。在这四个经济发展阶段中,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产业结构相对应,日本产业结构也经历了三次明显的升级和转换。第一次产业结构转换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演进,即从以轻工业为中心转换为以重化工业为中心,在此期间经历了著名的60年代《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时期,钢铁、电力、造船、机械、化学、汽车、石油精炼等在内的新兴重化学工业成为制造业核心;第二次转换受石油危机影响,由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演进,钢铁、化学、纺织在内的资源消耗巨大的材料型产业走向衰退,而能源消耗少、加工程度高附加价值高的组装加工业,如电器机械、精密机械等产业成为制造业的核心;第三次转换是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演进,电子计算机、通讯器材、广播通信、软件在内的信息产业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但这次转换并不完全成功,信息产业并未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对经济缺乏有力支撑,从而使得日本经济长期处于萧条之中。工业化初期以轻工业为重心,劳动力处于突出地位,是劳动力密集性工业结构;工业化后期以重工业为重心,原材料工业地位不断上升,必须投入大量资金,是资金密集型工业结构;到工业化后期,技术处于最突出地位,是一种技术密集型工业结构。随着工业结构重心由轻工业到重工业,从原材料工业到组装加工的转移,工业的生产要素结构的重心分别由劳动力到资金,再到技术相应转移。生产要素密集度转换规律生产要素密集度转换规律p80Page17第一节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第三节中国产业结构演变重点问题关键词及思考题第二节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第四章区域产业结构Page18是指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各阶段处于支配地位的地区专门化产业(或产业群),它具有促进区域发展和带动区内其它产业发展的双重功能。地区主导产业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以地区生产专业化为基本前提。第二节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Page19第二节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一、地区生产专业化(一)地区生产专业化(p81)(三)地区专业化部门的判定(四)地区专业化部门专业化水平的判断(二)地区生产专业化部门(p81)Page20玉米带冬麦棉花带亚热带作物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畜牧业区水果和灌溉农业区混合农业农业带位置生产条件乳畜带带美国东北部、五大湖沿岸近东北部工业区,人口稠密,市场需求量大,纬度高,气候冷湿,生长期短,土地贫瘠,适宜多汁牧草生长,不适宜发展粮食作物(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小麦冬小麦北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机械化生产;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适宜种植小麦中部玉米带乳畜带以南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高温区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好,有利于玉米生长水果和灌溉农业区太平洋沿岸地区南部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属亚热带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被称为“美国的果菜篮”,盛产葡萄、柑橘等水果,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这里发展农业依赖_水源_,主要因为_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亚热带作物带美国纬度最低的区域,水热条件最好的区域,可以种植多种亚热带作物东南部棉花带①地势低平、②热量充足、③土壤肥沃,适合棉花生长区位商(专业化分工水平)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产业部门的产值在特定地区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与更高层次区域该部门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二者之比,通常用来判断某一产业的专业化分工水平。区位商Page23Qij=eij/eiEj/EQij——i地区j部门的区位商eij——i地区j部门的产值ei——i地区工业总产值Ej——更高层次地区j部门的总产值E——更高层次地区工业总产值区位商Page24主导专业化部门根据个部门专业化水平的不同,我们将区位商≧2、在GDP中比重≧15%的部门称为一级主导产业部门;将区位商≧1.5,产值在GDP中比重超过10%的部门称之为二级主导产业部门。区位商Page25习题1996年上海市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4329.5亿元,其中汽车产业产值为399.2亿元,占上海市工业总产值的9.2%。同年全国乡以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64887.8亿元,其中汽车工业总产值2333.1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3.6%。计算1996年上海市汽车产业的区位商Page26二、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3)与区内其他主要产业关联度高(4)能够代表区域产业发展方向(p87)(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1)有较高的区位商或专业化水平(p83)(2)在地区生产中占有较大比重第二节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Page27(5)筱原三代平——需求收入弹性基准、生产率上升率基准。产业关联度主导产业通过与区内其他产业之间的联系,产生对其上游产业的前向影响,对下游产业的后向影响,对平行产业、辅助和服务部门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旁侧影响,引起相关产业的扩张。对主导产业的单位投入,被投入产出矩阵传递到各个经济单位,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系统以乘数的效果增长。主导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越大,相对应的投入产出矩阵越大,其产生外部经济的能力就越强,从而能带动整个产业体系和区域经济的发展。Page28关联度与区域优势关联度高、区域优势明显,肯定是主导产业。但如关联度与区域优势不一致,应该首先考虑区域优势。原因:(1)关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