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原因研究的线索:经济学家认为环境恶化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基于某种社会经济原因,是由于人们的行为和制度安排出了毛病。市场和政府干预是资源配置的两大手段。以市场和政府在资源配置上的成败为两条主要线索来思考,有助于理解环境恶化的原因。§3-1市场失灵§3-2政府失灵§3-1市场失灵环境问题的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市场失灵导致市场配置资源的失败。本节主要以环境资产为对象来讨论市场与市场失灵之间的关系。并围绕环境资产来讲,讨论几种最主要的市场失灵类型。市场失灵一、不完全市场(一)市场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我们知道在理论上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理想标准是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个人决策能够导致社会最优。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理概述了市场能够为社会福利带来的主要益处。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理1.存在一系列完整的,产权明确界定的市场,以使得交易双方可以在任何潜在的或者偶然的场合自由地进行资产交易;2.在消费者和生产者通过最大化收益与最小化成本以使自己的行为具有竞争性;3.消费者和厂商都对市场价格具有完全信息;4.交易成本为零。当满足这些条件时,资源的配置是帕累托最优的。而当这些条件不成立时,就会出现市场失灵,资源的配置也就是无效率的。不完全市场(二)不完全市场与产权不确定要避免市场失灵,关键在于市场必须是完全的,这就意味着“交易者可以无须付出代价地建立起界定明确的产权体系,同时又能保证市场覆盖任何可能的交易行为”。“界定明确的产权体系”“界定明确的产权体系”,指一系列关于所有者使用资源或资产的权利与义务的规定。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完全覆盖;2.排他性;3.可转让性;4.安全性。不完全市场与产权不确定大多数与环境资产有关的市场失灵多少都与市场的不完全联系在一起。导致市场不完全的关键则在于没有或难以建立起界定明确的产权体系,既产权不明确。不完全市场与产权不确定在环境问题上,应该说明建立起界定明确的产权体系是做不到的。其理由是:第一,究竟在那些问题上需要明确产权,人类的认识有一个深化的过程,环境问题出现以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环境资源的稀缺性。第二,人们是否愿意明确产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易成本的大小。(1)交易和交易成本。在经济学中,交易泛指人与人之间建立经济关系的各种活动。交易包括平等的人之间的交换关系,也包括上下级之间的命令和服从关系,还包括政府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交易成本泛指除生产成本以外的经济制度运行成本。其中包括了解交易信息的成本;度量、界定和保证产权的成本;谈判成本;订立和执行契约的成本;监督和制裁违约行为的成本;维护正常交易秩序的成本;以及制度创新的成本等。(2)交易成本和明确产权。明确产权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运行方面的相应调整,一方面,减少了交易过程中因为产权不明确、预期不合理而导致的过高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因强制执行和监督实行明确的产权而带来的交易成本。假定前者高于后者,经济当事人就希望明确产权;而当后者高于前者时,当事人就宁愿忍受产权不明带来的损失。小结:假定由于大气污染,清洁空气成为稀缺资源。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明确清洁空气的产权。由于空气是流动的,明确空气的产权需要很高的交易成本.因而直到今天,空气的产权仍然是无法明确的。二、外部性(一)外部性内涵当一个人的消费行为影响到其他消费者的效用函数,或者某厂商的生产活动对其他厂商的生产函数产生影响时,导致资源配置帕累托最优的条件就不再成立了。外部性形成的市场不完全、是因为人们无法通过市场或者某种交易制度来为获得的外部收益付费或者因为带给别人外部成本而向其支付补偿金。(二)外部性的表现1.因果关系十分清楚我们可以通过农夫与渔夫的例子说明。假定一农夫耕作,富含N、P、K等元素的雨水流入湖泊,使得湖水富营养化,鱼类减产,造成渔夫损失,收入下降。在这一事件中,因果关系十分清楚。2.因果关系不是十分清楚现实中的因果关系往往并不像经济学家假设的那样直接,如,一些人的行为可能只影响到生态系统的某一方面,但这种影响会通过“回荡效应”被传递到整个生态系统,最终会以一种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的形式影响到另外一些人。如、禁用杀虫剂DDT,并不仅它能杀死鸟类,更为重要的是它会使鸟蛋的壳变薄,从而使幼鸟无法孵化存活。三、公共财产抽象地说,谁都知道环境污染不是好事,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企业有意无意地制造环境污染呢?回答是,因为环境资源是一种公共财产(CommonProperty)。(一)公共财产的涵义公共财产是指那些产权不明确,人人都可以自由取用的财产。公共财产的特征,是具有竞争性(rival)与非排他性(nonexclusive)。公共财产的特征竞争性,是指公共财产的数量是有限的或稀缺的,随着使用者的增加,公共财产的数量会减少,其使用成本(不论由使用者本人、还是由他人负担)会上升。非排他性,是指无法根据是否缴纳了相应费用来限定公共财产的开发者和利用者人数,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享用公共财产,这就是所谓的自由取用(OpenAccess)。(二)滥用环境资源由于环境资源产权不明确,人人都可以自由取用而不必负担成本,因而必然导致企业滥用环境资源。经济当事人对环境资源的滥用,可以用下图说明:企业滥用环境资源企业滥用环境资源横轴代表是某一企业的产量,纵轴代表该企业的成本与收益;MR线,是企业的边际收益曲线。假定环境资源不是公共财产,而是产权明确的私人财产,那么,企业必须为环境质量的下降而向受害者支付外部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把产量保持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成本的那一点上,即生产Q*的产量。企业滥用环境资源现实中,因为环境资源是公共财产,企业用不着支付外部成本,因而企业将因为有利可图而继续增产直到产量达到QP点,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私人成本的那一点。QP>Q*,表明在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的情况下,环境资源的公共财产性质将导致企业滥用环境资源。(三)环境资源是一种准公共物品人们把环境理解为公共物品。更准确地说,它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当人们对环境资源的消耗没有超过环境容量时,环境资源可以看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超过环境容量,那环境资源与一般资源一样,也是稀缺的。四、非凸性(一)“凸”性曲线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都假定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曲线的走势是正常的。也就是说,随着污染程度的加深,边际收益会随之下降,而边际成本则持续上升。这些“走势正常”的曲线保证了当存在一个均衡污染水平时它就一定是唯一的。如果存在一系列关于清洁河水或者污染控制的完全市场,那么市场传递的信号就能够正确地表达社会最优污染水平。“凸”性曲线的展示(二)非凸性曲线在很多情况下,边际收益或者边际成本曲线的形状并不一定都那样的如此“标准”。比如,边际成本有可能一开始随着污染程度加深而上升,但当污染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边际成本就开始下降甚至降低到零。这时情况已经糟糕到了极点,再加重污染可能不会带来更多的成本,这时边际成本曲线就是非“凸”的。非凸性曲线非凸性曲线我们看到了两个局部最优点(A和C),而且其中一个是全局最优点。至于污染水平较低的点A和污染程度较高的点C哪一个才是全局最优的,则取决于图中标为D和E的两块阴影区域相对面积的大小。假如净边际成本超过了净边际收益(D>E),A点就是全局最优点;否则点C就是全局最优点,而且这时不仅达到了社会最优污染水平,边际收益MB也降为零。非凸性曲线小结:在存在非凸的情况下,即使市场是完全的,市场价格所传递的信号也可能使人们选择局部最优,而不是全局最优。五、不对称信息(一)不对称信息的涵义如果交易中一方对于另一方的行为或者“类型”并不拥有充分的信息,也可能会出现市场失灵。这里的“类型”既可以是指所不了解的产品质量,也可以代表隐藏在其头脑中不为人所知的想法。通常将不对称信息问题概括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道德风险”,一种是“逆向选择”。(二)道德风险如果一方的行为对于另一方而言是不可观察的,就可能产生道德风险(激励间题)。就环境资产而言,道德风险可能导致两类相关的问题。第一,如果监管当局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督,在控制排污方面最有责任的一方就可能产生懈怠情绪。懈怠情绪产生的原因揭秘尽管厂商承担了排污控制的所有成本,却只能从中获取一部分收益—因为全社会都可以从中获益。在不考虑风转移外部性的情况下,他在经济上就有动机降低排污控制的力度,甚至低于监管当局所设定的标准。于是配置在污染控制上的资源就显得过少,而污染程度则大大超出了社会最优水平。懈怠情绪产生的图示懈怠情绪产生的图示曲线BB代表全社会由一家厂商的污染控制中得到的总收益;bb线,则代表厂商自身由其排污控制所得到的好处;曲线cc代表排污控制的成本用。社会希望厂商能达到S’的控制水平,因为这时边际社会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厂商承担了所有的成本,却只能得到总收益的一部分,它只希望将排污控制设定在S‘的水平上,这时边际私人收益二边际成本。S’>S',可见市场并未将足够的资源配置给排污控制:市场“失灵”了。道德风险第二,常见于保险市场。由于难以有效地监督投保人的行为,保险公司可能不得不从“污染责任险”市场退出。原因在于当购买保险之后,投保人在预防风险方面的谨慎程度很可能就会大幅降低。这样一来“污染责任险”产品市场就是不完全的,市场也未能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配置。(二)逆向选择生态产品(比如绿色食品),就是指那些使用对环境危害程度较轻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制造出来的产品。对生态产品来说,逆向选择可能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生态产品的逆向选择生态产品的价格要比一般产品高。但是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他们却可能无法区分出一种产品到底采用的是环保工艺还是普通生产技术,因此他可能就没有动力支付较高的价格去购买所谓的生态产品。假如生产高质量(当然价格也不会低)生态产品的厂商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可能就会从市场退出。这样的恶性循环持续下去,最终可能导致整个生态产品市场崩溃。3-2政府失灵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制造了借口,但政府干预并不一定比市场失灵更好,实际上政府的干预往往不能改正市场失灵,反而会把市场进一步扭曲。我们把政府干预的失败叫做政府失灵。一、政府失灵的原因1.改正市场失灵很少是政府干预的主要目标;2.政府干预常有未预料到的副作用;政府失灵的原因3.政策作用的对象是有理性的活人,政策的效果取决于人们对政策的反应;4.不同的政府政策干预相互影响,使激励机制发生扭曲;5.与环境无关的政府政策往往比环境政策对环境的影响更大。政府失灵二、政府失灵的类型(一)从纠正市场失灵的角度,政府失灵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把原来可以正常工作的市场机制扭曲;如,政府寻租把城市土地市场扭曲了2.有些其他方面的政府于预在其他方面是成功的,但是对环境产生外部效应;如,对特定化肥的补贴有助于鼓励农民选择高产作物品种,但是对土壤和水资源有长期不良影响。政府失灵3.政府干预的结果比市场失灵的结果更糟。如,如果自由进人,市场不能阻止乱砍乱伐,但政府禁止伐本也不一定就起作用;4.当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收益大于成本)时,政府却没有千预。如,中国政府没有向农民发放地契以保护土地安全,尽管这样做的成本仅为收益的很小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发放地契就会将市场失灵变为政府成功。政府失灵(二)根据决策层次的不同,政府失灵还可以分为1.项目政策失灵项目政策涉及政府对公共项目和私人项目的政策。公共项目是政府通过提供公共物品,公共项目可能挤掉私人投资,这被称为挤出效应。在不发达国家,相对于私人项目,公共项目的规模一般比较大,对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影响也较大,政府常常为经济发展而牺牲环境。政府失灵2.部门政策失灵(1)森林政策(2)土地政策(3)水资源政策(4)城市化和工业化政策(5)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政府失灵3.宏观政策失灵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宏观政策对资源配置和管理也有重要作用。[练习题]1.简述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2.市场失灵情况下是否一定需要政府干预?3.近年来,渭河沿岸大量企业排放大量未处理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