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第七章群体及群体工能关培兰教授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本章目录群体及其分类群体功能群体动力理论群体行为及群体性事件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本章重点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由两个或更多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成的人群集合体。正式群体是指有明文规定的,由一定社会组织认可和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明确的群体。非正式群体是指没有明文规定,没有正式结构,不是由组织确定,而是在成员的某种共同利益基础上,为满足心理需要而自然形成的群体。角色的社会过程是群体成员适应角色要求,接受群体行为规范,符合群体发展需要的过程。群体具有完成组织任务和满足群体成员心理需求两种功能。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第一节群体及其分类群体的概念群体的分类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群体的概念群体的定义:群体(group)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由两个或更多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成的人群集合体。群体的特征:行为规范、相互影响、群体意识和归属感、具有组织性。群体的心理效应及行为趋向:心理效应:群体价值观、群体凝聚力、群体责任感行为趋向:社会助长作用、社会致弱作用、行为趋同作用、行为遵从作用。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群体的分类按群体构成的原则和方式,可以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按联系的紧密程度及发展的水平划分,可以把群体分为松散群体、联合体和集体(集合体)。按群体的开放程度划分,可以把群体分为开放型群体和封闭型群体。按群体在社会上发挥作用的大小,可以把群体划分为参照群体和一般群体。按群体规模的大小,可以把群体划分为大群体和小群体。按群体是否实际存在,可以把群体划分为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一个具有明确的共同目标、专门分工和部门分工,并在有意识的协调体系和固定结构的形态下,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人员组成的群体。非正式群体是一种未经官方规定的自然形成的无形群体,其成员之间也有一定的相互关联的结构和准则,不过,它不是由外部力量规定的,而是由群体内在因素约定的。成员的行为受群体内部自然形成的常规调节。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第二节群体功能群体的发展阶段图7—1塔克曼群体发展阶段图7—2群体发展五阶段论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角色定位的社会化过程教给群体成员知识、技能。教给群体成员社会规范。使群体成员明确群体发展目标。培养群体成员的社会角色。群体的功能:完成组织任务;满足群体成员的心理需求;制约成员的行为和沟通、激励成员。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群体动力理论所谓群体动力理论,就是要论述群体中的各种力量对个体的作用和影响,勒温及其后继者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以下群体动力的存在和作用。群体领导方式动力群体组织形式动力群体结构性质动力群体公约动力群体多数动力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第四节群体行为及群体性事件群体行为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和类型群体性事件频发的深层原因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群体行为群体行为是人们无意识地以“集体规范或多数人意见”为准则进行一致行动的现象。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和类型性质:有理性的积极的一面,也有非理性的消极的一面。类型:根据参与者的身份特征、事件发生机制、发展逻辑及社会后果等方面,可以将群体性事件分为三大类。事关民众权利和利益纠纷社会泄愤事件社会骚乱型事件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群体性事件频发的深层原因民怨太深利益分配关系失衡利益诉求渠道不畅“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事情闹大才有人管政府角色定位出现偏差信息不畅滥用警力,激化矛盾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就要针对以上产生的原因,及时化解矛盾,如: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困难群众畅通民众的诉求渠道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对政府官员的问责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慎用警力等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复习思考题】什么是群体?群体有哪些类型?重视非正式群体在管理上有什么意义?如何理解角色的社会化过程?群体的功能是什么?如何有效地发挥群体的功能?群体动力理论的内容是什么?简述群体性事件及其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