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教学设计分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作者杨秀霞【课程标准】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②.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③.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④.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②.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②.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①.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②.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③.四季的划分方法及划分依据。2、难点:①.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教学准备】地球仪和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时安排】6课时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自转和公转)【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教学媒体及运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下面就来回顾一下(略)前边两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现在让我们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思考回答上节课所学知识复习巩固已学知识,为本节课做铺垫设问在初中时我们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那么你知道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呢?自转和公转利用简单的问题活跃课堂气氛过渡我们首先一起来探讨地球自转的规律。承上启下一、地球的自转1.自转轴2.自转方向(演示地球仪,让其自西向东旋转)提问:1.地球仪在绕着什么中心转动呢?(地轴就是地球的自转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在地球中真有这么一根轴吗?2.地轴是人们假想出来的,地球的内部实际上没有这么一根轴。我们把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那么,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呢?3.我们看到日月星辰都是东升西落。下面从不同的角度看地球自转。(从不同的角度演示地球仪的自转)请同学描述地球自西向东转。投影:图1.15播放flash动画地轴自西向东(学生观察、思考后得出结论)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转动。侧面北极在上,自西向东旋转。通过设问由浅入深逐步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归纳回答问题的能力。课堂练习板图1.甲图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乙图中外侧画出地球自转方向。2.判断图甲中所示经度数为东经度还是西经度。思考回答知识巩固训练过渡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呢?也就是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长呢?由于在计算自转周期时,选定的参考点不同,一日的时间长度和名称略有差别。3.自转周期讲解:恒星日与太阳日:拉长投影中地球与恒星之间的相对距离,日地距离可以更靠近一些。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注:三点共线是指地面上某点位于地心与恒星的连线上)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太阳、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阳日。师:恒星日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的,遥远的恒星相对于地球而言是不动的,此时地球的公转过程将会忽略不计。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多媒体动画演示)(多媒体动画演示)观看视频思考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区别,明白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过渡任何一种圆周运动,总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什么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呢?4.自转速度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可以知道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为多少度?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一样。根据360°/24小时推算,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是15°/小时,1°/4分钟,1′/4秒。但南、北极点无角速度,即南、北极点的角速度为零。我们再看看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怎样的。地球自转时,某点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距离(弧长),叫做该点的自转线速度。(投影)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图结合课本内容读图1.16回答思考问题15°/小时训练学生从图文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大家一起探讨地球自转线速度有什么分布规律。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因纬度而异(离地轴的距离即圆周运动的半径不同,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大),赤道处最大(1670千米/小时),自赤道向两极渐小,两极的线速度为零。在南北纬60°处,自转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小组讨论课堂练习比较图上四个城市角速度和线速度大小关系?投影练习思考回答训练巩固过渡我们已经探讨了地球自转的规律。而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日公转。那么地球公转又有什么样的规律呢?读课本P14文字和图1.17先自助学习了解地球公转、公转方向、速度、周期让学生带着目的去看课本,提高学生阅读效果。二、地球的公转1.轨道和方向2.速度提问:1.什么是地球的公转?那么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地球公转的规律呢?可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等方面来说明地球公转的规律。地球公转的路线叫做公转轨道,又叫黄道。它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3.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顺时针转还是逆时针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顺时针转还是逆时针转?4.我们再来看看地球公转的周期是怎样的?5.大家看书图1.17,地球公转的速度有什么特点?(由于太阳略微偏离地球公转轨道的中心,因此,日地距离不断随地球公转而发生细微的变化,地球公转速度也相应有一些变化。根据开普勒第三宇宙定律,行星运行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因此,近日点运行速度快,角速度是61′/d,线速度是30.3km/s。而远日点慢,角速度是57′/d,线速度是29.3km/s。平均角速度:约1°/日,平均线速度:30km/s。)(投影公转轨道图)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由西向东逆时针转顺时针转1个回归年:365日6时9分10秒。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培养学生从图文字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小结投影表格分别对地球自转和公转进行总结。地球运动围绕中心运动方向运动周期运动速度地球自转地轴由西向东北极看:逆时针;南极看:顺时针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1.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南、北两极点为零,其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相等,即15°/小时2.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极点逐渐减小,至60°N、S处减小为赤道的一半;两极点处为零地球公转太阳由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逆时针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顺时针转1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平均角速度:约1°/日,平均线速度:30km/s。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课后作业完成填充图册和精讲精练相应习题板书设计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征自传和公转板图练习画图地球自转方向自传公转概念方向周期速度角速度:线速度:近日点:远日点:板图练习画图地球自转方向第二、三课时地球自转地理意义——昼夜交替与时差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教学媒体及运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略)复习巩固过渡昼夜的更替、时差的产生、四季的变化,都是因为地球运动的结果,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地球的自转能带来哪些地理现象。承上启下一、昼夜交替晨昏线的一般特征与判读大家知道,昼夜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吗?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天,即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另一个半球是黑夜,即夜半球。你们已经经历很多个昼和夜,它们不断地交替出现,你们知道它是怎么产生的吗?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过去人们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今天,人们的起居作息也深受昼夜交替的影响,因此太阳日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意义:昼夜交替周期不长,使得地面白昼增温不至于过分炎热;黑夜不至于过分寒冷,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投影图1.19地球仪演示播放昼夜交替动画地球自己不能发光,也不透明。地球在时刻不停地自转着用地球仪演示使学生直观的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的产生1.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什么?(也就是中间的大圆圈,所在平面通过球心的大圆)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2.晨昏线的位置是不是静止的?(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所以晨昏线的位置也在不断地移动,地球自西向东转,晨昏线则自东向西移动。)3.再看晨昏线与太阳光线有什么关系呢?(晨昏线一定垂直于太阳光线,并过平面图中的中心。再给大家引进一个新的概念: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太阳高度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为0°,即太阳刚好位于地平线上;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大于0°,即太阳在地平线之上;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投影图1.19读图1.19叫晨昏线,或者叫它晨昏圈,不是垂直通过设问层层深入,激发学生的思维去认识、理解晨昏线的特征。并理解掌握晨线和昏线判读方法,结合练习达到灵活应用的效果高度总是小于0°。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4.转动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后思考,晨线和昏线有什么区别呢?你有没有好的区分方法?方法指导:沿地球自转黑夜进入白昼晨线方向白昼进入黑夜昏线1.板图练习晨昏线的判读2.完成精讲精练P12典例1学生甲、乙上讲台分别判断图1、2中的晨线、昏线其他同学可独自判断也可相互讨论过渡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显然,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因此,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地方时。承上启下二、时差1.地方时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使用起来很不方便。19世纪中叶,欧美一些国家开始采用一种全国统一的时间。随着长途铁路运输和远洋航海事业的日益发达,国际交往频繁,各国采用的未经协调的地方时,仍给人们带来很多困难。1884年,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我们已经知道,从理论上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实际上,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在区时的基础上,采用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地球仪演示为讲解区时和区时计算做铺垫2.时区和区时(投影文本)(1)有的国家根据本国所跨的经度范围,采用半区时,即采用与中央经线相差7.5°的时区的边界经线的地方时。例如,亚洲的印度(东5.5区)。(2)有的国家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照明,采取本国东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例如,朝鲜位于东八区和东九区之间,但采用东9区的区时。(3)还有的国家虽然领土跨度很大,但仍采用一个时区的区时。例如,中国领土跨5个时区,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联系和协调,全国目前统一采取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基础知识了解请大家看P17图1.21,时区和国际日界线。(投影文本)(1)中时区以哪条经线作为中央经线?(2)中时区以东和以西,依次分为哪几个时区?(3)哪两个时区合二为一?(4)伦敦、开罗、莫斯科、北京、东京、纽约分别在哪个时区?区时计算(讲解区时的计算方法)(1)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时区序号=已知经度÷15,所得余数<7.5,则整数即为时区序号;所得余数>7.5,则整数+1为时区序号。(2)已知两地所在地区,计算两地时差:异区相加,同区相减。(3)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东加西减。师:再强调一次地方时的基本计算方法:(1)地方时计算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