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云见日,让教材的精髓熠熠生辉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分析)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说:“研读教材是老师的第一基本功。唯有教师走进了文本,方能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今天我将从新课标基本要求、编者意图和编写体例、教材内容及知识体系、教学策略与建议以及第四单元教材分析五个方面解说本册教材。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学生实践、探索、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标基本要求(一)学科定位及基本特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二)学科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使学生: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本册内容标准及要求这一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基于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本册教材也包含“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部分。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5、3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实际意义。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二、编者意图和编写体例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2.改进认识分数的编排,注重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本册书的编写体例:(1)主题图:突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充分展示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2)例题: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发散学生思维。人物对话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方向。(3)课堂活动。练习(思考题):弹性的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4)综合应用。(5)整理与复习。三、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内容及知识体系如知识树所示: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教材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具体来说,《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学建议:1、梳理关系、从本质上理解概念,2、关于分解质因数的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两单元,是在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也为今后教学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和百分数做好了铺垫。教学建议:1、及时抽象、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2、关于互质数的教学。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具体来说,《图形的变换》这一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为尺规作图、抽象思维奠定了基础。教学建议:真正、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像、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在平面图形、立体图形认识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也为六年级学习圆、圆柱和圆锥知识做了铺垫。教学建议:1、自主探究,构建新知;2、例题和练习题的有机整合。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在综合应用方面:(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兴趣,建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这部分时应注意: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四、我的教学策略与建议本册内容并不是孤立的,它与前面的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加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例:分数的加减法是在学习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可以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主计算,并尝试对过程作出合理的解释,探究计算方法。(2)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意识。例:“图形的变换”的教学是在前面(第一学段)学习所得经验基础之上,有具体到抽象,进一步深化。(3)在动手操作活动与直观体验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例:“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章是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过程,重视知识的探索过程,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例:“众数”的教学是以平均数和中位数为参照物,使学生在对比中体会众数的统计意义。(5)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对应思想、转化思想、极限思想、化曲为直思想、符号思想、集合思想、最优化思想。综上分析,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复习,加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综合,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形成正向迁移。下面,以第四单元的《分数的意义与性质》为例,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一、说课标;二、说教材;三、说建议。一、说课标(一)说阶段目标《课程标准》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本单元内容属于第二阶段的教学,课标对本学段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呢?知识技能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数学思考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问题解决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情感态度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二)说内容标准数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而本单元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版块中的“数的认识”。《课程标准》关于这一内容的具体目标是:1.会运用数描述事物的某些特征,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3.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4.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进行小数、分数的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5.能比较分数的大小。二、说教材(一)说教材体例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教材共分六小节。根据课标精神,采用情景图引入,例题解疑,做一做、练习题巩固,思考题拓展的顺序安排教学,实现结合生活情境由浅入深,巩固深化的学习过程。(二)说编写意图1.分数的意义本节教材由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三个层次的内容编排的。这样编排,学生通过测量与分物,感悟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通过理解单位“1”既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同一个分数表示不同的具体量,体现分数的抽象性;通过例1、例2的学习,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为接下来学习假分数、把假分数改写成整数或带分数作准备。从而,能使学生比较完整地建立起分数的概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