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宗教地理第一节宗教的起源与发展一、宗教的定义及起源1、定义:宗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其最大的特点是相信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一个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这个力量主宰着自然和社会。而这种自然的力通过人格化而变成神灵,成为信徒们崇拜的偶像。自然、动植物、图腾、祖先、人格化的神等;按数量有:一神、多神等。•宗教是神秘的,人们对宗教的认识也是多种多样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有精辟论述:认为一切宗教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反映。•宗教既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宗教有各自文化的表现形式,随宗教的传播,宗教文化也不但扩展更新。•宗教一词在我国据说来自印度佛教,佛陀所说为教,佛弟子所说为宗,合称宗教。•西方——来自拉丁文religio(联系),泛指人和神的联系。2、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世界古文明发源地几乎也是古代宗教的发源地。•原始宗教是早期的宗教,自发的宗教,其崇拜的偶像几乎包括自然界中的一切。1、可根据不同的体系进行分类起源和演化阶段;流传范围;神灵数量等。2、民族宗教主要有:犹太教、印度教、道教、神道教、耆那教、锡克教等。二、宗教的分类犹太教特征:起源较早,创始人摩西。一神教,把雅赫威当唯一真神,犹太人是其特选子民。其经典《圣经》(旧约)包括《律法书》、《先知书》、《圣录》三部分。在宗教中,负责执行教规、律法及主持宗教仪式者称拉比,意为老师,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称会堂。按教规,星期六为“安息日”,该日不工作、不举火做饭,专门敬拜上帝。在饮食方面有很多禁忌,如动物中,只吃既分蹄又倒嚼的。印度教特征:•又叫婆罗门教,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奉行严格的种姓制度,多神教。教义强调:因果报应、生死轮回、梵我如一。主要教派有三:毗湿奴教、湿婆教、性力教。•信仰人数占印度人口的80%,是民族宗教中人数最多的宗教。•耆那教:是印度的一种宗教。其兴起在于反对婆罗门教种姓制度和神灵崇拜。基本教义是业报轮回、灵魂解脱、非暴力和苦行主义。•锡克教:也是印度的宗教。是严格的一神教,认为神只有一个,在神面前人人平等。教祖被称“古鲁”。原主张无暴力、友爱,第五代“古鲁”被杀后转向反抗精神和宗教武装活动。总部设在旁遮普阿姆利则市的金庙内。•另:印度国大党高级领导人、前财政部长曼莫汉·辛格2004年成为印度历史上首位锡克族人总理。3、世界宗教•主要是指宗教所信的神灵被认为是整个世界的主宰,教义也是着眼于全人类与各个民族的。•——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第二节世界主要宗教的扩散与分布一、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概况1.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影响最广的世界性宗教。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的犹太教,主要教派有:基督教西:以罗马为中心,拉丁语为主-天主教(公教)16世纪宗教改革后,分化出新教教派。东:以君士坦丁堡(拜占庭)为中心,希腊语为主——正教(东正教)基督教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地,信奉人数最多。其中:天主教——欧洲大部分(主要是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立陶宛、比利时、爱尔兰、以及荷兰、瑞士等部分地区)、拉丁美洲、非洲(如扎伊尔、塞内加尔等)、亚洲(菲律宾)。总人数大约10多亿。分布图–新教——欧洲北部(丹麦、瑞典、挪威、冰岛、芬兰、英国、德国及荷兰的部分地区)、北美洲(美、加)、南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总人数大约4-5亿。分布图–东正教——东欧(俄罗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塞尔维亚、马其顿)、亚洲西伯利亚俄罗斯人居住区。–总人数约1.6-2亿。分布图分布2.伊斯兰教•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信奉人数居第二位。“伊斯兰”是顺从的意思,“穆斯林”是指服从安拉和先知的人。我国过去亦称回教。主要教派•逊尼派——遵守圣训者,人数最多,分布较广。保守,注重实用性和世俗知识,信奉家庭和社会群体的力量。•什叶派——同党,人数较少,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也门,巴基斯坦、叙利亚也有一定数量。激进、冲动,强调理想主义和超自然的力量,坚信永无谬误的伊玛目。•传播与分布:起源于阿拉伯半岛。传播分:陆路:1)北非——西非、东非;2)伊朗——阿富汗——中亚——我国西北伊朗——南亚海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南部、中国东南沿海。•起源于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为悉达多.乔达摩,释迦牟尼是教徒对他的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在信徒方面曾盛极一时,但目前已衰落,主要分布于东亚与东南亚。其发展分为四个阶段:3.佛教•原始佛教时期:公元前6——4世纪;•部派佛教时期:公元前4——公元前1世纪;——多次分裂•大乘佛教时期:公元1——7世纪;–乘原意为“乘载”、“车辆”,大乘自称能运载无量众生从生死轮回之此岸到达涅槃解脱之彼岸。•密教时期:公元7——12世纪,——受印度教影响,密教派别,恒河南岸的超行寺为学术中心。–公元13世纪在印度本土流行1800年后基本消失。19c由斯里兰卡重新传入。–原因:自身、印度教攻击、伊斯兰教破坏。•按教义——区别在教义理论和实践上•大乘佛教——法我皆空、普渡众生•小乘佛教——我空法有、个人解脱•按传播路线——北传佛教(汉地、藏传)和南传佛教主要教派与分布:路线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神秀:慧能:•南传佛教:向南通过海路传播,分布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小乘教派•北传佛教:向北通过陆路传播,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蒙古等东亚国家。——大乘教派–汉地佛教民族化程度很高,传入日本、朝鲜、越南后,又形成自己的特点。–藏传佛教(喇嘛教)特色突出:全民信仰,政教合一,强烈的神秘色彩。(公元8世纪印度密教、汉地佛教、原始苯教结合物)路线上1.扩散上的特点所形成的扩散上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原因(教义上、政治上、文化上)•方式(迁移——移民和传教士;扩展)•扩散上的障碍二、扩散与分布上的特点2.分布区上的特点•形式文化区——如佛教的文化区,表明佛教影响的范围。•功能文化区——如天主教的分布区,基本地域组织单位是教区。3、导致宗教传播的主要因素•移民——当某种宗教信仰者从一地迁向另一地,必然将他们的信仰带到新的地方。•传播(交流和转教、有组织的传教)•领土竞争——当政治势力和宗教势力合为一体时,往往会以领土扩张的形式,将宗教信仰带到新的领地。•宗教在空间的相互影响(和平共处;竞争;排斥——宗教战争、宗教迫害)•如:中国人复合的宗教信仰,儒、佛、道三教相融合,“三教合一”。宋时已有“以佛修心、以道养身、以儒治世”的说法。耶路撒冷4、世界主要宗教分布区•到目前为止,基督教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北部大部分、南非、大洋洲等地,是世界上信奉者最多的宗教。基督教中罗马天主教信奉者又最多。•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以及美洲,其中信奉者以西南亚与东南亚最多。•佛教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第三节宗教与自然环境一、宗教的自然观•各种宗教在处理人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上(自然观)是不同的——人对待自然的态度、行动的不同•如:–把自然界看作是神的体现;–神是超自然的,统治着人,也统治着自然;–神是至高的,在人之上,而自然则在人之下。二、宗教起源的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对宗教的起源既不起决定作用,也不是毫无作用的。如:–世界三大一神教都起源于中东沙漠地区……?–南亚雨季、热季、旱季——宗教的轮回说……?三、圣地、寺庙与环境二者之间有特殊的联系。如:•佛教——天下名山僧占多、深山藏古寺等,•我国龙王庙——洪水;•八蜡庙、刘猛将军庙——干旱、蝗灾;麦加禁寺克尔白四、宗教节日与环境•如犹太教新年和赎罪日——秋天;•感恩节美国11月第四个星期四,而加拿大第三个星期四。第四节宗教与其它文化因素的关系–一、宗教与饮食习惯–二、宗教与禁食–三、宗教与旅游–四、宗教与政治–五、宗教与语言和教育–六、宗教与思维第五节、宗教景观•宗教一旦形成,会营造出独特的人文景观。而这些人文景观和宗教信仰及宗教氛围具有同一性,成为大地上最具特色、最具魅力、最具影响的文化表征。•其中建筑是最具代表意义的宗教文化景观。一、基督教堂•建筑风格上总体属于西方风格。•教堂的建筑风格主要有罗马式、拜占庭式和哥特式三种。•天主教和新教、东正教风格不同。亚历山大庞培石柱多列克式科林斯式古希腊建筑的三种石柱雅典帕特农神庙法国沙特尔大教堂结构科隆大教堂巴黎圣母院正面巴黎圣母院后面法国沙特尔大教堂牛津大学教堂内部结构哈尔滨圣索非亚大教堂埃塞俄比亚的岩石教堂二、伊斯兰清真寺•伊斯兰清真寺的重要特征是穹顶,成为统帅整个建筑物的主体。另一特征就是塔,上有小亭子,是阿訇授课、召唤教徒礼拜用的,故称宣礼楼。浑圆的穹顶与尖而高耸的塔形成鲜明的对比,成为建筑艺术上的一大特色。埃及开罗的清真寺巴林麦那麦清真寺肯尼亚内罗毕的清真寺埃及爱资哈尔清真寺圣索非亚蓝色清真寺(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喀什艾提尕清真寺喀什艾提尕清真大寺的礼拜摩洛哥非安塔林学校礼拜殿内壁装饰三、佛教寺庙•佛教寺院建筑大致分为依山式和平川式两类,寺院的布局因此分为石窟式和塔庙式两种。•佛寺殿堂的布局大致是以南北为中轴线,自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左右两侧为东西配殿。•塔——世界各国各式各样。建筑和雕塑一体•石窟•雕塑和绘画缅甸的金顶佛寺缅甸云南佛塔老挝的佛寺甘丹寺晒佛节思考题:•试分析目前中东危机的宗教文化方面的原因。•简述世界性三大宗教的扩散及分布状况.•宗教与地理环境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宗教的传播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请举例分析。•举例说明宗教景观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