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风·氓《诗经》二首《诗经》地位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屈原的《离骚》。•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是《诗经》。1、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2、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3、共305篇。4、又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5、《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课文所选的三首诗作均出自“风”;“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文学常识《诗经》“六义”民间乐歌宫廷乐歌宗庙乐歌和舞歌“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风雅颂赋比兴◆概括每节诗的内容,理清故事情节。一男子求婚,女子许婚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二男女恋人相思、结婚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三劝诫女子不要痴情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四控告男子移情别恋女也不爽,士贰其行。五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六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决绝婚变恋爱恋爱(1~2)一、恋爱阶段,男女双方各有何举动?女:乘、望、泣涕、笑、言二、第一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明确:“赋”,追忆当年恋爱结婚的经过。男:抱布贸丝来、谋、怒痴情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女子年轻貌美未婚情意浓厚比兴比兴婚后情意淡漠女子年老色衰对比比兴在这场失败的婚姻中,女子有没有责任呢?她是怎样表现的?勤劳、善良、虽生活艰难,但真情不改没有任何怨言。所以没有责任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导致婚姻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文中是怎样表述的?明确:“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思考:一、女主人公从这场失败的爱情中总结了什么经验呢?文章是怎么体现的?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斑鸠贪吃桑葚为例告戒女子不要不要沉迷于男子的爱情。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拓展探究:一、除了婚姻的不幸外,还有哪些因素给了她痛苦呢?反映了什么?明确:娘家人的不理解,更能反映出那个时代人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女子在爱情中和社会中的弱势地位,更能反映出这场婚姻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是时代悲剧。◆随着情节的发展,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恋爱婚变决绝热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刚强◆诗歌意象理解:《氓》诗中三处写淇水有何意味?送子过淇,至于顿丘。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沉醉爱河心如帷湿回头是岸◆综观全文,你认为男、女主人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女主人公婚前:生活幸福婚后:受尽屈辱氓婚“氓之蚩蚩”前“信誓旦旦”婚“二三其德”后“至于暴矣”热情、温柔、纯真。刚烈,认识清醒用情不专、暴虐没有责任心写作手法——对比:男女主人公婚前后的对比。心情急切、热烈提问: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你认为“氓”是个什么样的人?参考意见: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男主人公“氓”可以说是男权社会时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在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或许是真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颜的渐衰,他的爱情也随风而去,全然不念往日的恩爱,无情地遗弃了妻子,是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的、始乱终弃的家伙。本诗的主题诗歌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批判男子的负心,揭示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带给妇女深刻的痛苦,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本课小结:诗歌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批判男子的负心,揭示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带给妇女深刻的痛苦。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不仅有个人原因,更主要的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造成的。我们在憎恨氓始乱终弃的同时也应该想到,这个悲剧也是那个社会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