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大纲编写说明《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理解掌握《西方经济学》的有关理论采用了国家教委组编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教师在讲授中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总学时为:120。第一章引论第一节经济学基本问题一、经济的概念二、资源的稀缺性稀缺性(Scarcity)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要。(1)生产什么物品与生产多少?(What?)(2)如何生产,即用什么生产方法?(How?)(3)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分配?(Forwhom?)“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称为资源配置问题。资源利用,就是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稀缺资源,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不同的经济制度下,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问题的解决方法(即解决资源稀缺性的方法)是不同的。(1)市场经济制度(MarketEconomy)。通过市场上价格的调节与刺激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2)计划经济制度(CommandEconomy)。也叫做中央计划经济,由中央计划来决定资源的充分利用。(3)“混合经济”制度(MixedEconomy)。现实中,许多国家的经济制度都是市场与计划不同程度的结合。第二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一、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的配置问题。核心问题:价格机制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微观经济学的三个基本假定:(1)市场出清(ClearingMarket)。商品价格具有充分的灵活性,使市场的需求与供给迅速达到平衡,可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不存在资源闲置或浪费。(2)完全理性。个体最优化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它是“价格调节使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实现最优化”的前提。(3)完全信息。消费者和厂商可以免费、迅速、全面地获得各种市场信息。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如何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1)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2)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经济的缺陷。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二、实证分析方法与工具三、经济模型四、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第四节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分为4个主要阶段:1.重商主义:经济学的早期阶段15世纪—17世纪中期2.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形成时期17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经济学史上第一次革命:《国富论》出版3.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立时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史上的第二次革命:边际革命。边际(marginal)概念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边际量的一般含义是表示一单位的自变量的变化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量。即:4.当代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时期(1)凯恩斯革命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经济学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凯恩斯革命(2)凯恩斯主义发展时期:20世纪50、60年代经济学史上的第四次革命:斯拉伐革命(3)自由放任思潮的复兴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学史上的第五次革命:货币主义革命经济学史上的第六次革命:理性预期革命第五节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一、无论是马列主义的经典作家,还是西方经济学者,对经济理论都非常重视。二、以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用部分而论,它是否真正有用还要看它是否适合我国的国情。三、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我国与西方的交往日益频繁。四、西方经济学在不同的程度上购成了许多西方经济学科和课程的理论基础。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研究,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它们的顺序是:首先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然后分析单个市场的价格决定,最后分析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二、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条件在微观经济学中,对每个经济总是的研究都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进行的。其中,基本的假设条件有如下两个:第一,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它假定在经济活动中,人们总是在利己的动机下,力图以最小的代价去换取最大的利益。第二,在大部分的微观经济学中都有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它假定市场上每一个从事交易活动的人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具有完全的信息。西方经济学家承认,这两个基本假设条件未必完全合乎事实,它们是为了理论分析的方便而设立的。三、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在此对微观经济学鸟瞰的目的在于大致描绘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框架。这种描绘将有助于读者在往后的学习中更好地把握微观经济学的整个理论体系及其核心思想。在这里,以图2-1来大致说明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框架。利用图2-1可以说明,在完全竞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各自追求自身最大经济利益的经济行为,如何通过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联系起来,以及单个市场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在此基础上,微观经济学进一步说明在所有单个市场的供求都相等的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的一般均衡条件下所实现的有效的资源配置,以及为克服资本主义现实经济中的“市场失灵”所制定和执行的微观经济政策。(尽管图2-1中没有表示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和微观经济政策的内容)第二节需求曲线一、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假定仅分析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影响,则可以建立需求函数:Qd=f(P)其中,Qd帮P分别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二、需求表和需求曲线商品的需求表是某商品的各种价格和相应的需求数量的序列表。把需求表里的数字序列用曲线形式表示出来就是需求曲线。需求曲线可以分为直线型和曲线型。线性需求函数的通常形式为:Qd=α-β·P其中,α、β为常数,且α、β0。第三节供给曲线一、供给函数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假定仅分析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影响,则可以建立供给函数:Qs=f(P)其中,Qs和P分别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格二、供给表和供给曲线商品的供给表是某商品的各种价格和相应的供给数量的数字序列表。把供给表里的数字序列用曲线形式表示出来就是供给曲线。供给曲线可以分为直线型和曲线型。线性供给函数的通常形式为:Qs=-δ+rP其中,δ、γ为常数,且δ、γ0。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一、均衡的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市场均衡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单个或一部分市场的均衡被称为局部均衡,所有市场的均衡被称为一般均衡。二、均衡价格的决定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为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在几何图形中,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的相交点被称为该商品市场的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数量分别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如图2-2-所示:图中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E点为均衡点,相应的均衡价格为,均衡数量为。商品的均衡价格表现为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力量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三、均衡价格的变动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都会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发生变化。需求的变动是指除某商品价格以外的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表示整个需求情况的变化。在几何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发生移动。供给的变动是指除某商品价格以外的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表示整个供给情况的变化。在几何图形中,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是: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的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第五节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一、经济模型经济模型的含义大致与经济理论相同。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经济模型可以用文字语言或数学形式(包括几何图形和方程式等)来表示。如果用数学方程式表示均衡价格决定模型,则可以是:Qd=α-β·PQs=-δ+γ·pQd=Qs根据以上个联立方程,可以求出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均衡解。二、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经济变量是经济模型的基本要素。在一个经济模型中,内生变量指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该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参数通常被看成是外生变量。例如,在上面的均衡价格决定模型中,参数α、β、δ和γ为外生变量,Q和P为内生变量。在很多经济模型中,外生变量具有明确的含义。如果在上述的均衡价格决定模型中的第二个方程式中,加上一个外生变量W,表示良好的气候条件所带来的供给量,那么,该模型中就有一个经济含义明确的外生变量。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被称为静态分析。当外生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内生变量的数值也会发生变化。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被称为比较静态分析。在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中,变量所属的时间被抽象掉了。而在动态模型中,则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这种动态模型作出的分析,被称为动态分析。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只要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就可以建立两者之间的弹性关系。弹性是用来表示因变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自变量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的。弹性的一般公式为:因变量的相对变动弹性系数=────────自变量的相对变动如果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f(X),以e表示弹性系数,则弹性公式为:△Y──Y△YXe=──=──·─△X△XY──X△YdY────YY△YX或者e=lim──=──=──·─△x→0△XdYdXY────XX上面两个弹性公式分别为弧弹性和点弹性公式。弹性是一个数值,它与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度量单位无关。一、需求弹性的含义本节研究的需求弹性指需求的价格弹性。其公式为:需求量变动率需求弹性系数=-──────价格变动率在上式中加一个负号,是为了使需求弹性系数在一般情况下为正值,以便于需求弹性之间的比较。需求弹性分为需求弧弹性和需求点弹性。二、需求弧弹性需求弧弹性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需求弧弹性的公式为:△Q──Q△QPed=──=──·─△P△PQ──P需求弧弹性也可以用以下的中点公式来计算:P1+P2─────△Q2ed=-──·──────△PQ1+Q2─────2需求弧弹性分为五个类型:ed1为富有弹性,ed1为缺乏弹性,ed=1为单一弹性,ed=∞为完全弹性,ed=0为完全无弹性,这五种类型在需求点弹性的事例中也是存在的。三、需求点弹性需求点弹性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需求点弹性的公式为:dQQdQQed=-──=-──·─dPdPPP需求点弹性系数也可以用几何方法求得。根据需求点弹性系数的几何求法,可以得到线性需求曲线点弹性的五种类型,如图2-3所示。在涉及到需求弹性的问题时,必须严格区别需求曲线的斜率和需求弹性这两个概念。四、商品的需求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厂商的销售收入=P·Q,其中,P、Q分别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假定等于商品的销售量)。当商品的价格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