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概述@学习要点1.熟悉语法的性质和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2.掌握各级语法单位。3.了解语法学的种类及简单的汉语语法学的发展历史。汉教2014一、语法概述(一)什么是语法?语法就是语言的结构规则。语言三要素:语音(物质外壳)词汇(建筑材料)语法(构造规则)•语法是语言中由小的音义结合体组合成大的音义结合体所依据的一套规则。(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则)。•广义:包括狭义语法(句法)和语音、语义的规律。•狭义:词法:词的语法分类、分布和功能等语法特征。•句法:短语、句子的结构类型、组合搭配规律及表达功用等。•语法的价值:•1、从表达上说,语法规定着人们怎样组织句子。•组合规则:吃+X打+X看+X•V+着、了、过•2、从理解上讲,语法指示着人们如何领会句子。•如:他坐飞机去北京。•他去北京坐飞机。•客人来了。•来了客人。•(二)语法学•A说话写文章要合语法。•B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语法。•客观现实(语法规律):存在于语言深层的客观规律和变化规则。主观研究(语法规则/语法学):人们对客观的语法规律的主观认识和说明。•语法学研究对同一语法规律有多种认识,因为认识目的、观察角度等可有不同。•(规律唯一,规则多样)•饭吃过了。•(话题句、被动句、省略句、主谓句、宾语倒装句)二、语法的性质•(1)抽象性(最基本的特征)——语法是从具体的语言中归纳出来的。①擦桌子、背书包、看电影……→(动宾短语)②吃了写了看了红了亮了……(动/形+了)•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③不红~大~好~光荣~骄傲不+A——[具体语言现象]——汉语的性质形容词可以受副词“不”的修饰。——[抽象概括出语法规则]④*不+N:~茶杯~张三~电灯~语言——[具体语言现象]——汉语的名词不受副词“不”的修饰•(2)生成性——根据语法规则可以产生出无限合法的结构组合。(语法规则的举一反三)••①动/形+了做了放了进来了黑了•②人称代词/指人名词+们他们同学们朋友们校友们③我读书。——你读书。他读书。我买书。他读报纸。•A、组合关系:是指词语与词语之间发生的横向的结构关系。•B、聚合关系:是指词语之间相互替换的纵向关系。••他吃了西瓜。•我吃了西瓜。•我买了西瓜。•我买了苹果。•小王买了词典。•老李丢了书包。•组合关系聚合关系•(3)递归性——指在语言单位的组合过程中,各种语法规则可以反复地无限地使用。例如:•木头房子•一所木头房子•老师的一所木头房子•她的老师的一所木头房子••她的小学老师的一所木头房子••她的丈夫的小学老师的一所木头房子环境优美校园环境非常优美烟大的校园环境确实非常优美•(4)系统性——语法是一个严密的系统网络。•在任何一种语言中,其语法规则都不是杂乱无章地拼凑在一起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严密的整体。组成成分:语素、词、短语、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组成关系/实现关系•(5)民族性——指一种语言的语法具有区别于别种语言的语法。例如:•印欧语:形态非常丰富-tion-ful-ly-er•汉语:不依赖形态,根据语法功能判断词性。•语序和虚词的运用显得非常重要•她嫁错了人•shehasmarriedthewrongman•前者是补语,观念上更多着眼于主语做错的行为,即“她错了”;后者是定语,观念上着眼于主语想嫁的人跟实际所嫁的人之间的差距,即“那个人错了”。四种:语素、词、短语、句子•三级:语素/词和短语/句子•四者的关系:•语素→词→短语(→表示组成关系)•↓↓(↓表示实现关系)•句子三、语法的单位•(1)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不能再被分割成更小的音义结合体。•例如:铁路•——“铁”、“路”•垃圾•——*“垃”、“圾”•替换法:•“清楚”——“苦楚、凄楚”“清洁、清白”。•单音节语素:人、猫、糖、红、吃、机、核、态、林•多音节语素:葡萄、咖啡、巧克力、奥林匹克•参差、伶俐、徘徊、逍遥•你喜欢看电影吗?•(2)词•是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A单说•B单用•单纯词:人、猫、糖、盐、吃、喝、红、慢、很、都•合成词:人民、学生、老虎、狮子、道德、风气、已经、计算机、手榴弹•(3)短语•也叫词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成的句法结构。•如:非常喜欢*喜欢非常•词和短语的区别——扩展法:•山峰——*山的峰山高——山很高•海带——*海的带海浪——海的浪•指明——*指得明吃饱——吃得饱•好手——*好的手好书——好的书•(4)句子•是前后有较大停顿、伴有一定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的语言单位。•短语与句子的区别:•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如:非常喜欢•非常喜欢。•我听说老王刚粉刷了房子。•“老王干什么去了?”“刚粉刷了房子。”•思考题:•1、词or语素?•机基鸡及纪寄记即圾•大人大地徘徊大夫蝙蝠犹豫蟋蟀既然忐忑•2、词or词组?•杏黄杏儿黄白药白猫•写信写作更好更加•3、“谁?”•“我。”•这一问一答里的“谁”和“我”是语素?词?句子?为什么?四、语法学的种类•对某种语言的语法进行研究的学问,就构成了语法学。语法学有很多种类,不同的语法学体现了人们对语法不同的认识。••根据不同的语法理论,形成不同的语法学流派。•(一)传统语法•它又称为“规范语法”或“学校语法”,从语法学产生就形成了,在教育界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其特点主要是:•(1)分为词法和句法两大部分,并以词法为主,详细讲解各类词在句子中的形态变化和语法作用,句法往往比较简单,主要为词法服务。•(2)划分词类主要依据形态变化,如果缺乏形态变化,就主要根据该词语在句子中充当什么句子成分或者干脆依赖于意义。•(3)注重书面语分析,比较少或者干脆不考虑口语中的变化。•(4)总结出来的语法规则被看作一种规范和标准,要求学习者予以遵守。•(二)描写语法•它又叫“结构主义语法”,它是在对传统语法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理论的创始人为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Saussure),经典著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提出了一整套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制订了描写语言结构基本原则和一系列方法。•主要特点:•(1)区分语言和言语,认为语言学要研究的是语言,而不研究言语;区分语言的共时和历时,认为语言学家要关心的是共时的客观记录和描写,可以不考虑历史的因素。••(2)语言是一个严密的结构系统,语言学要重点研究语言结构内部各个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提出“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这两大结构关系。•(3)注意语言的特征,强调形式的描写与分析,提出根据“分布”来划分词类的标准。有意无意地排斥意义的作用。•(4)强调语言结构内部的层次,提出“直接成分分析法”对句法结构进行层次分析。•(三)生成语法•它又叫“转换语法”或“形式语法”。它是在对描写语法理论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创始人是美国的乔姆斯基(Chomsky),代表作是《句法结构》(1957)和《句法理论要略》(1965)。•主要特点:•(1)人脑好象一部电脑,有一种天生的能力,当输入一定的语言材料,它就会自动识别并加工出一套规则系统,然后用这套规则系统产生出无数新的合法的句子来。•(2)语言学家要研究的就是这种语言能力,语法就是要对这种语言生成的能力进行描写。这种描写不仅是静态的,而且是动态的,即要探索语言是如何产生的。•(3)把语言结构分为“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两部分,并且找出从深层结构如何转换为表层结构的规则以及制约转换的条件。•(4)强调建立适用于世界各种语言的“普遍语法”,各种语言的差异只是“参数”不同而已。在该基础上建立起“语法规则系统”:基础部分的基本规则是“重写规则”,它包括“范畴部分”、“次范畴部分”以及“词库”。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用的是“转换规则”,对深层结构进行解释的是“语义规则”,对表层结构进行解释的是“语音规则”。•(四)功能语法••功能语法强调交际是语言的基本功能。功能语法实际上有好多流派,国内影响最大的是系统功能语法,代表人物是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他们把功能分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主要特点:•(1)语法研究在重心不是语言结构本身,而是言语活动。语言结构不是任意的,都可在语言的使用中得到解释。•(2)以功能为基础,而不是以形式为基础。认为语言从本质上讲,是一个意义系统。每一类功能下面还可以分出若干个子功能系统。•(3)概念功能包括:及物性系统、语态系统、归属系统、度量系统;•人际功能包括:语气系统、情态系统、语调系统;•语篇系统包括:主位系统、信息系统、衔接系统。•世界上的各种各样的语法理论层出不穷,除了以上所述最主要的几种之外,还有格语法、切夫语法、蒙太古语法、关系语法、接口语法、语义语法、词汇功能语法、认知语法等等。•历时语法与共时语法•教学语法与专家语法•普遍语法与个别语法•核心语法与外围语法五、汉语语法学简史•1898—•前30年:汉语语法体系的构拟(马建忠《马氏文通》、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后20年:中国文法革新运动(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高名凯《汉语语法理论》)•-1949-•前30年:前20年(语法知识大普及•三次语法问题大讨论:词类划分问题•主宾语问题•单复句问题•《中学教学语法暂拟系统》制订)•后10年(基本空白)•后30年:1978-•1、1898——1936草创模仿时期•①马建忠《马氏文通》(1898)•《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论著,标志着汉语语法学的诞生。其主要研究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律。《马氏文通》第一次建立了汉语的词类性。将汉语的词分九类,归虚、实两部分。名字、动字、静字、状字、代字5类实字和介字、连字、叹字、助字4类虚字。《马氏文通》第一次建立了汉语的句子成分系统,分起词(主语)、语词(谓语)、止词(宾语)等7类。《马氏文通》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句子系统,提出了“句”、“读(主谓短语)”、“顿(非主谓短语)”的概念。•②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1924)•《新著国语文法》构建了句本位的语法体系。《新著国语文法》是我国第一部以现代白话文为研究对象的语法书,是现代汉语语法学诞生的标志。它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句子的六大成分,采用了句子成分分析法。•③这一时期的特点;研究带有较强的实用目的;带有明显的模仿痕迹;缺少对汉语专题的研究;研究对象既有文言又有白话,经历了从文言到白话的过程;从词本位到句本位。•2、1936——1949革新改良时期•①代表人物:王力、陈望道、吕叔湘、高名凯•②王力的《中国文法学初探》改革了以前的模仿语法,是呼吁对旧的语法体系进行改革的宣言书。•1938年,以陈望道为代表的革新派在上海组织了一次大讨论,即“中国文法革新大讨论”。以陈望道、方光焘为代表的观点影响最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语法学界的“南派”,不久即出版了一些探求汉语语法的论著。如1942年何容的《中国文法论》、1943年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同年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与1948年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等。•③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批判模仿,批判《马氏文通》;借鉴西方的语法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汉语语法;较多地关注汉语语法特点。•3、1950——1977(主要是1966年以前)普及发展时期•①普及:50年代兴起了学习语法修辞的高潮•②发展:50年代出现了一个语法教学体系(1956年颁布《暂拟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推广全国)•50年代出现了三次语法大讨论:•1953.9——1955.5汉语词类问题的讨论(黎锦熙“依句辨品,离句无品”的观点)•1955.7——1956.4汉语主宾语问题的讨论•1957年初——年底单复句问题的讨论•60年代的三次大讨论(侧重研究方法)•1959.3——1961语法研究的原则和方法的讨论•1960.11——1961.12语法、文法术语使用的讨论•1961.2——1966.1关于《说“的”》及其方法论的讨论•③代表人物:王力、陈望道、吕叔湘、高名凯、朱德熙、张志公•④代表性著作: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