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之《君子之风》课件6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君子?小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政治地位高的人品德高尚的人“君子”、“小人”本来是就人的政治地位来说的。上层阶级的人称为“君子”;下层阶级的人称为“小人”。在对人的反思中,孔丘认为,人的评价的标准,应该是人的道德品质的高低,并不是他的政治地位的贵贱。君子之风(7•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追求正道于:引出对象志于道依依据游于艺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经君子守则一:追求正道,执守道德,依据仁爱,熟谙六艺孔子培养学生,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你觉得孔子的这一做法对当前教育有怎样的启示?成为君子的途径倡导素质教育(15•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宾前;以为,把……作为;质,根本。宾前;以,按照;之,代“义”宾前;以,用;出,谈论宾前;以,凭借;成,成全君子守则二:知礼诚信,态度谦逊、重义轻利。(4•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明白,通晓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君子喻于义”,主张见利思义,不反对正当的求利。后来的儒家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了讳言利、排斥利的倾向,如董仲舒就主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韩非子则认为君父子之间只有利害关系,没有道义关系。对于义与利的关系,你是如何看待的?你觉得市场经济时代应树立怎样的义利观?讨论: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的价值观,完全是功利主义的。他们崇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这种主张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它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毒害了人们的思想,破坏了人际关系,败坏了社会风气,从长远来说,会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战国时期的秦国就是这样。在今天,还有不少商人、企业家昧着良心、不顾消费者生命健康赚钱。只要能赚大钱,什么都可以去做,而且做得理直气壮。于是,黑砖窑里奴役孩子、把工厂废水大量倾倒到湖里河里、桶装水里装自来水、用废纸充作包子馅儿……就统统都成了必然。1998年春节期间发生的山西假酒案令举国震惊,给虎年新春蒙上了浓重的阴影。1998年2月21日,山西省人民检察院吕梁分院对这一惨案的罪魁祸首提起公诉。检查机关指控王青华、武保全、王瑞等九名被告明知甲醇对人体有害,为牟取非法利益,竟将其兑成白酒出售,致140余人中毒,其中32人死亡,1人双目失明,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老师:解释一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学生:吃我爸药厂的假药就需要这样。孔子之论符合人为了生存追求利益而又要遵守“道德”、正确处理好利与义关系的实际,应该是所有经商言利者的原则。所以中国历来就有“儒商”,无论是“徽商”还是“晋商”都以“诚信”为本。到现代,如日的本商人、企业家都奉《论语》中的道德为本,大力提倡言“利”而不忘“义”。至于韩非子和董仲舒之论,都走向了两个极端。所以说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观。君子之风(15•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相当于“而”,因而;损害连词,表目的,来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后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或崇高的理想而牺牲生命。君子法则三:杀身成仁我来说说!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苏武牧羊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11月30日,28岁的驻金华某部机要参谋、中尉孟祥斌奋不顾身跃入冰冷江水,救起了轻生女子,自己却没有能够上岸来,留下刚刚探亲团聚的妻子和三岁的幼女。君子不可为之事——(17•15)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患得患失无所不至鄙夫事君患得之既得之苟患失之庸俗浅薄的人侍奉担心已经如果未得到时,担心不能得到;既得到时,又担心失去。形容一昧担心得失,斤斤计较个人的利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指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后多含贬义。君子守则四:不可患得患失。吴起身处群雄争霸的战国初期,出生于常受强邻欺凌的弱邦卫国,家境又由富庶走向败落,这一存在环境造就他求强争功却又狭偏易狂的心理。他自幼聪颖好学,成年为出仕而送礼活动耗尽家财,结果一官未得反受同乡讥笑。吴起由此狂怒,竟杀非议自己的三十邻人后逃往鲁国,临行声言不做卿相不还家。此后,他求学于儒家大师曾子,又因母丧不归,被注重孝道的老师逐出。求官若渴的吴起便横心在乱世走从军之途,悉心攻读兵法,并在齐军来攻伐时谒见鲁君献策请缨。他因岳父家是齐国名门且有恩于己,不受鲁国信任,便不顾亲情道义斩下妻子首级,换来鲁君封他为将统军抗齐,不过由此也留下千古骂名。杀妻求将的吴起(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耻:以……为耻辱恶:坏,不好。足:值得要义:有志于道不怕穷(6•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贤哉,回也!一瓢饮陋巷人不堪其忧不改其乐主谓倒装动作名,水狭窄能忍受;那种代词,他的要义:颜回安贫乐道箪瓢陋巷颜渊档案名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家语》记曰:“年二十九而发白,三十二而死。”后儒曾评价说:“颜子没而圣学亡。”足见颜渊对儒学的重大影响。“好学”的精神安贫乐道“不违仁”孔子语录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则无。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余!”孔子——君子的楷模(7•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饭,名作动使……弯曲;名意动,把……当作枕头代词,那乐在其中(7•1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女奚不曰状语后置回答通“汝”;为什么君子守则五:安贫乐道,勤奋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安贫乐道的思想和乐以忘忧的心境的?7.16章把高尚的情怀寓于朴素的叙述之中,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看似平淡的短短十个字,把清苦的生活说得富有情味,确实是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快乐。“于我如浮云”把自己坚持道义的信念表示得十分坚定。“女奚不曰”四个字,把孔子对安贫乐道生活态度的自我欣赏表现得非常传神。忘食、忘忧,说明自己得到的不是物质生活的快乐,而是追求真理过程中产生的快乐,是经过努力获得的高尚的快乐。而第三个忘:忘老(“不知老之将至”),更是把这种快乐推向新境界。7.19章此章乃孔子之自述。孔子生平,惟自言好学,而其好学之笃有如此。学有未得,愤而忘食。学有所得,乐以忘忧。学无止境,斯孔子之愤与乐亦无止境。如是,惟日不足,而不知年岁之已往,斯诚一片化境。钱穆《论语新解》你怎样理解“浮云”的比喻义?浮云可使人联想起多种比喻义,如:⑴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天所说过眼烟云;⑵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⑶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安贫乐道——君子道德修养的主要内涵陶渊明刘禹锡体验思考快乐的本源在哪里?精神家园的固守物欲狂欢横扫中国城市一代人陷入过度精神贫困当“过度”成为横扫中国大小城市的最强势力,从东部到西部,从有产到无产;当所有的“过度”行径,最终都能够归结为一类:即全民性的物欲狂欢。一代人便身不由己地陷入过度的精神贫困,过度炫耀,过度疲劳,过度焦虑.“我赚钱啦赚钱啦,我都不知道怎么去花,我左手买个诺基亚,右手买个摩托罗拉;我移动联通小灵通,一天换一个电话号码;我坐完奔驰开宝马,没事洗桑拿吃龙虾”。“人人都是长尾松。”自由撰稿人良子介绍,这是松鼠的一种,它喜欢囤积远远超过基本需求的粮食。担心食物会缺乏,长尾松拼命工作,忙个不停。一旦被关入笼子,缺乏足够食物的长尾松,很快就会死去,它们不是死于饥饿,而是死于心理上的巨大威胁和压力。令她惊讶的是,有人相亲,见一次面就可以结婚,因为重要的只是现实条件的衡量,弄清双方的家底。有家族企业最好,有房有车是起码的,房子至少要120平米以上,很多人甚至要别墅。如果男方买不起,由女方提供,男方就必须入赘。结婚成了秀场。更多的朋友在不断相亲,频繁更换经济条件更好的对象。“暮成雪”最近担任过三次伴娘,有两次是豪华的宝马车队,酒席一摆就是100桌。新人轮桌敬酒,还没有敬完,人就散光了。君子之风孔子——君子的楷模安贫乐道勤奋好学可敬可爱(7•38)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这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赞扬。孔子认为人有各种欲与情,这是顺因自然的,但人所有的情感与欲求,都必须合乎“中和”的原则。“厉”、“猛”等都有些“过”,而“不及”同样是不可取的。孔子的这些情感与实际表现,可以说正是符合中庸原则的。(14•28)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无能没有能力夫子自道也宾语前置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的品格有许多,这里他强调指出了其中的三个方面:仁、智、勇。在《子罕》篇第九当中,孔子也讲到以上这三个方面。(6•2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知者乐水喜好知者动活跃仁者静沉静朱熹:“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有水的灵动,山有山的沉稳。水的灵动能显其智慧,山的沉稳能显其敦厚。然而海水的灵动却不改始终如一的一色蔚蓝,山虽然是沉稳的却有它的敦厚。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04江苏高考作文)(8•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士不可以不弘毅形作动,胸襟开阔/意志坚强仁以为己任以仁为己任不亦……乎不是……吗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很长,比喻责任重大。死而后已:到死后方才停息。谓尽献一切力量。君子: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2•8)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何以文为文犹质也虎豹之鞟表反问的固定句式犹如去毛的皮,即革驷不及舌棘子成认为作为君子只要有好的品质就可以了,不须外表的文饰。但子贡反对这种说法,他认为良好的本质应当有适当的表现形式,否则,本质再好,也无法显现出来。即表里一致。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先生说:“质朴胜过文采,则像一乡野人(未免粗野)。文采胜过了朴质,则像庙里的祝官(未免虚浮)。只有质朴文采配合均匀,才是一君子。”君子:文质兼美,表里如一。你如何看待文与质的关系?君子之风课堂小结君子是一个人最高的道德品质追求。他并不以某个人的言行为唯一准则。事实上,只要我们着眼于当下,在品德与才能方面,全面而科学地要求自己、设计自己、发展自己,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顺应历史发展的人。那么,“我”就已经是一个“君子”了。课后练习二、“鄙夫可与事君”章“其未得之也,患得之”一句,一般都解释为“患不得之”,但也有人认为“患得之”就是害怕得到的意思。如朱熹《论语精义》引吕氏曰:“惮于任事,故未得而患得;好利无厌,故既得患失。”你对这句话有没有新的理解?请联系实际作简要陈述。现实生活中患得的情况并不少见。有的是比较了得到之后的付出和收获,认为不合算而患得;还有的是对得到以后的责任有畏难情绪,害怕不能胜任而患得。四、“问”在古代和现代都有“不了解的事情请人解答”的意义。在现代汉语里,“问”可以带双宾语(如:

1 / 5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