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州市海珠区产业发展的规划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广州蓝皮书·经济预测.14关于广州市海珠区产业发展的规划研究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课题组∗摘 要:本文根据海珠区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总体功能定位,研究确定了海珠区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及战略性产业空间格局,并提出了八大重点发展工程的建议。关键词:海珠区 产业规划 发展战略一 广州市海珠区功能定位决定其产业定位课题组根据广州“123”功能布局规划对海珠区的要求,以及对海珠生态城的功能定位,结合海珠区的区位特征、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认为海珠区的总体功能定位是:“都市南核,城央公园,国际展都,休闲名区”。———都市南核。根据广州市“123”城市空间规划和海珠区与现有城市中央商务区(CBD)隔江相望、新城市中轴线贯穿海珠区南北的区位优势,应以会展经济、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为主要手段,集中发展会展、总部经济、商务服务、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等高端服务产业,强化南中轴线对城市新兴核心职能的空间组织作用,提升城市都会区的综合服务职能,推动城市中央商务区671∗本文是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学”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学”协同创新重大项目研究成果。课题组组长:涂成林;成员:曾恒皋、周凌霄、姚华松、艾尚乐、蒋年云、邓良。 关于广州市海珠区产业发展的规划研究 ┈┈┈┈┈┈┈┈┈┈┈┈┈┈┈┈┈┈沿城市新中轴线向南逐渐延伸,与珠江北岸天河、越秀两区进行联动发展,打造南岸会展创意型CBD,与北岸金融CBD实现优势互补,互融互通,形成“一江两岸,都市双核”的空间格局。———城央公园。抓住建设海珠生态城这一发展契机,围绕打造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生态城市示范区、建设“花城、水城、绿城”样板区、创建人民满意的理想城市典范区这一终极目标,依托“江、涌、湖、园、林”等优势生态资源,通过生态保护、水系恢复、景观营造、村庄改造、环境优化等手段,全面推进万亩果林湿地保护建设。以海珠湿地生态保护区为核心载体,构建“湖泊-河流-滩涂-绿地”复合生态系统和国际大都市都会区生态绿心,使海珠区成为集“生态湿地、旅游景观、园林文化、历史名村、都市休闲”五大功能为一体的中国版“城央公园”。———国际展都。承接和发挥“广交会”的名牌效应和产业引领作用,以建设琶洲会展功能集聚区为依托,积极引导国际著名展会品牌和展览企业向琶洲聚集,扶持发展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会展品牌,使国际展和境外参展商比例逐步提升至50%以上。加快促进金融保险、科技服务、文化创意、商务咨询、服务外包、旅游购物、餐饮酒店等产业链上下游和会展配套产业集群发展。将海珠区建设成为世界级商务会展区和商贸中心门户区,实现从“中国会展名区”向“国际会展名区”的提升。推动琶洲会展总部功能区建设与海珠生态城建设的融合发展,打造独具魅力的生态型国际展都。———休闲名区。以海珠生态城建设为引领,依托海珠区丰富的生态、滨水、人文等资源优势,积极推动国家湿地公园(二期)、环岛复合交通系统、文化中心四大馆、美丽乡村建设、水博苑及琶洲湾公共沙滩泳场、水环境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不断优化完善海珠区都市休闲环境。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旅游、会展商务旅游、文化创意、休闲娱乐等都市休闲产业及服务配套体系,着力创建书画之乡、海珠环岛、城市湿地等文化旅游品牌,不断提升海珠区都市休闲产业竞争力,使海珠区成为以自然湿地、岭南水乡为特色,集文化旅游、宜居休闲、时尚消费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华南都市休闲旅游胜地。771广州蓝皮书·经济预测二 广州市海珠区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一)海珠区产业基础条件1.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地理区位条件独特。海珠区位于广州“南拓”、“中调”战略节点上,新城市中轴线由北而南贯穿而过,基本形成“九纵九横”的路网系统。同时,随着广州其他中心城区发展空间局限性增强,琶洲地区、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承接产业功能拓展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生态文化禀赋优越。海珠区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形成“江、涌、湖、园、林”结合的生态体系,海珠湖与万亩果林生态保护区相结合,构成广州“南肺”。区内聚集了黄埔古港、大元帅府等文史古迹,人文科教底蕴丰厚。———产业政策环境宽松。海珠区依据“123”城市发展战略,出台了《海珠区扶持重点企业发展实施意见》、《促进楼宇经济发展实施意见》、《扶持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支持和促进产业发展升级的政策文件。2.产业发展的不利条件主要表现在,海珠区是广州市四大老城区之一和老工业基地,区内土地开发强度较大,用地分散,具有明显的土地约束性;同时,区内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人口高达68.11万人,占全区人口的比例为43.7%,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较多,人才结构制约产业的转型升级。另外,目前区内现有路网不完善,南北向顺畅,东西向薄弱,仅有海珠客运站为交通枢纽,难以满足全区交通发展需求。此外,区内的产业政策体系也有待完善。(二)产业结构特征1.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成为主导。“十一五”时期以来,海珠区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向第三产业倾斜,从2006年到2012年,第三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由144.34亿元增加到432.1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持续超871 关于广州市海珠区产业发展的规划研究 ┈┈┈┈┈┈┈┈┈┈┈┈┈┈┈┈┈┈过九成(见图1)。第三产业获得快速发展,2012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83.5%,对经济的贡献率达91.6%。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五”期末的0.6∶35.9∶63.5调整为2012年的0.2∶16.3∶83.5,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面步入服务经济时代(见图2)。图1 2006~2012年海珠区第三产业投资额比重图2 海珠区产业结构变化(2006~2012年)———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2012年,全区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23.92亿元,同比增长13.5%,比GDP增速高1.5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占全区GDP的比重达52.3%,拉动全区经济增长6.9个百分点(见图3)。海珠逐步971广州蓝皮书·经济预测形成了以会展业为龙头,以现代商贸业、科技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2012年四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302.28亿元,占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24.2%上升到2012年的30.2%。图3 2006~2012年海珠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及比重———工业结构不断高技术化。2012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72.02亿元,同比增长13.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10.6%。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从2008年的44.27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85.4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8年的20.4%提高到2012年的41.3%。2.现代服务业整体水平不高,亟须尽快提升———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过大。区内商贸业以传统批发零售、餐饮为主,缺少大型市级商业中心;专业市场发展层次不高,占地面积较大而综合效益不高(见图4)。———服务业企业规模偏小,现代服务业专业化水平和集聚程度不高。海珠区现有服务业门类中,只有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运输仓储、邮政等在广州市区域分工中相对集聚程度较高,专业化程度较高,服务输出能力较强。其他服务业门类的专业化程度都比较低,服务输出能力较弱(见图5)。———服务业的区域辐射能力有待提高。海珠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广州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在10%左右,仅达到广州市十二区市的平均水平,而人均消费为3.69万元,与番禺区、南沙区、白云区等区不相上下。081 关于广州市海珠区产业发展的规划研究 ┈┈┈┈┈┈┈┈┈┈┈┈┈┈┈┈┈┈图4 2012年海珠区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注:其他包括房地产、交通运输与仓储邮政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等。图5 海珠区服务业区位熵注:根据广州市与海珠区2011年相关产业统计数据整理。(三)产业空间布局1.产业空间发展初步形成“三区多点”集聚格局随着“退二进三”和“三个重大突破”战略的大力实施,以及琶洲会展181广州蓝皮书·经济预测总部功能区、城市新中轴线(南段)高端服务业功能区和白鹅潭现代商贸功能区三大市级现代服务业功能区的开工建设,海珠区产业空间布局初具雏形。另外,中大纺织布匹市场、江南西商圈、新港东路检测认证集聚区、江南大道北婚纱街等产业集聚区也初步形成规模,形成了“三区多点”的集聚格局。2.产业空间布局东西部不平衡西部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居住生活、休闲消费、商贸服务氛围,而以琶洲地区、新中轴线南段地区为代表的东部区域虽已有大型产业项目和公共设施进驻,但相关配套服务、居住消费、交通设施等有待完善。3.产业功能区内在关联性有待提升琶洲地区目前仍以会展业为主,配套的商贸业、零售业、餐饮服务业相对滞后,交通不够便利,与白云机场、火车南站等大型枢纽联系不畅,东西向和南北向交通均存在瓶颈。三 海珠区未来重点发展产业选择(一)产业选择依据1.产业潜力综合考虑国际、国家、省、市及临近城区的产业选择状况,可以为海珠区的产业选择提供有益的借鉴。从国际层面看,以低碳环保为引领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激发了信息技术服务、生命健康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等新兴服务业领域的兴起;同时,各种新型服务业态开始大量涌现,包括风险投资、金融业、软件业、服务外包、物流业、电子商务、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从全国层面看,“十二五”时期,我国将致力于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将重点发展研发设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电子商务281 关于广州市海珠区产业发展的规划研究 ┈┈┈┈┈┈┈┈┈┈┈┈┈┈┈┈┈┈服务、生物技术服务八大亚类产业。从全省层面看,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广东将优先发展服务业,尤其要加快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重点建设金融、创意、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网络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从广州市域层面看,2012年9月,广州市提出未来重点发展的15个战略性主导产业,依次为商贸会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文化创意、商务与科技服务、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电子产品、重大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产业、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从城区竞合层面看,海珠区的临近城区天河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包括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现代商贸业和专业服务业。2012年,金融服务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业、现代商贸业、专业服务业占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分别为17.0%、21.2%、11.7%和11.8%。2.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就产业发展情况看,目前海珠区已基本形成了以会展、商贸、科技服务、文化创意为支撑的服务业发展格局。另外,海珠区生态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基本保留了完整的“江、涌、湖、园、林”生态体系,区内的海珠湖与万亩果林生态保护区,共同构成广州“南肺”。区内还有黄埔古港、大元帅府等文史古迹,是重要的生态、文化和旅游资源,人文科教底蕴丰厚,为海珠区打造宜商宜居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对快速城市化的广州而言,是极其稀缺和可贵的资源,为发展婚庆产业、都市休闲农业、都市旅游产业等提供了重要条件。3.城区功能定位的产业要求按照海珠区“都市南核、城央公园、国际展都、休闲名区”的城市功能定位,海珠区宜发展会展、现代商贸、高技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文化旅游等高端服务业,以及适合都会区发展的都市型休闲农业和技术密集型、研究开发型、轻加工型都市新型工业。综上分析,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我们选择六类产业作为海珠区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见表1。并相应确定了海珠区产业选择的大类和亚类,见表2。381广州蓝皮书·经济预测表1 海珠区产业选择专家打分产业引领技术创新,发展潜力大辐射与带动作用强,就业人口多已成规模,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市场容量大,发展基础和条件优越代表未来城市转型与升级方向会展✓✓✓✓✓✓✓✓✓✓✓✓✓✓✓现代商贸✓✓✓✓✓✓✓✓✓✓✓✓✓✓✓高技术服务✓✓✓✓✓✓✓✓✓✓✓✓✓✓✓文化创意✓✓✓✓✓✓✓✓✓✓✓✓都市休闲✓✓✓✓✓✓✓✓✓✓✓✓都市型工业✓✓✓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