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偏建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合肥“五七干校”旧址改造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第一章现状概述第一节工程概况一项目背景杜集乡,地处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东部,东与定远县为邻,南与肥东县接壤,距县城水家湖18公里,省会合肥60公里,是原杜集乡、沛河乡合并组建而成。为促进合肥中北部发展,拟将荒沛河鸟岛、翠月湖、五七干校等旅游资源捆绑进行保护开发,打造成合淮市民休闲娱乐新去处。合肥市杜集五七干校始建于1966年,1978年移交长丰县管理。杜集干校位于杜集乡政府东北3公里处,原占地1300多亩,其中建设用地258亩,建房300余间,设有大礼堂、食堂、会议室、阅览室、干部宿舍等设施,并拥有干部职工400余人。校内地面平整,校舍整齐,树木葱茏,环境优美。当年合肥市的许多干部职工为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纷纷从机关、学校、工厂…来到这片广阔的天地里读书学习,生产劳动,接受锻炼。现杜集“五七”干校大礼堂、会议室、阅览室、干部宿舍等旧址保护完整。二设计内容该建设项目为合肥“五七干校”旧址改造规划及主要建筑单体方案设计。本次规划总用地面积132000㎡,总体建筑规模13000㎡左右,本次方案建筑单体设计主要包括:接待中心,餐饮中心,会所,文革旧建筑改造,新建文革建筑等。第二节设计依据一国家现行有关规划、建筑设计规范二杜集乡生态旅游总体规划三杜集鸟岛及五七干校旅游总体规划四甲方的设计要求第二章规划设计说明第一节综合现状与规划条件分析项目位于长丰县杜集镇,为原有文革时期五七干校旧址。规划用地总面积83500㎡。基地较为平整,地势高差小,并有自然水系从中穿过,自然条件良好。周边湖泊和农田环绕,生态环境良好。气候条件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土壤呈明显过渡特点,土壤类型分为:黄棕壤、砂姜土、潮土、紫色土、石灰(岩)土、水稻土六个土类。多年来不断加大农田改造力度,县内土壤酸碱度适中,PH值在6-7间,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基地内存有大量文革时期的建筑包括:大礼堂,食堂,干部宿舍等。对原有建筑的保护再利用,对原有规划形态的延续与补充成为建筑群布局和空间脉络的重要基础,是规划构思中最基础的设计条件。第二节总体构思一规划设计原则1深入挖掘地方人文特征以及文革时期的建筑特点,强化地理特征,采用富有地方特色及时代特征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重现文革的时代特征。五七干校位于杜集乡杜集村境内,始建于1966年,原占地2100多亩,其中建设用地258亩,建房300余间,设有大礼堂、食堂、会议室、阅览室、干部宿舍等。校内地面平整,校舍整齐,树木葱茏,环境优美。现杜集“五七”干校大礼堂、会议室、阅览室、干部宿舍等旧址保护完整。对原有建筑采用保护及适当改造的策略在保持其外部形态完整的基础上,植入适应于旅游发展的新功能,对新建建筑则通过相应的设计手法力求与原有建筑保持和谐统一。2解析周边环境景观资源,确定合理的功能分区,规划主要道路方向,形成良好的交通组织流线。基地处于一片四面环水的田园环境中,清澈的河水从中蜿蜒而过,基础环境良好。可利用的自然环境多。我们在尊重既有建筑肌理的基础上,对现有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形成生态景观培育区。以园区现有道路为基础骨架,确定了主要的道路走向,并且通过建筑的围和形成富有特色的文革广场。二规划设计1总体结构规划综合分析基地原有道路结构和河流景观,规划环形道路,保持原有建筑肌理,并对这一肌理进行强化。以一到三层的小尺度建筑为主,形成文革公园,接待餐饮,休闲会所,生态景观培育四大区域的总体规划结构。四个功能分区由内部简洁的道路骨架串联起来,成为完整的结构体系,不仅合理地利用了土地,为各功能区之间的便捷、高效的联系以及各建筑单体自然、科学、合理地实现各自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有助于创造多样化、人性化的旅游空间环境。2建筑布局文革公园区位于基地西侧,临湖而建,围合出的核心广场保证了良好的景观朝向。接待餐饮区位于基地东北侧,四周安静,环境优雅,同时又与外部道路有便捷联系,适应游客休息及用餐。休闲会所区位于基地东侧,距道路相对较远,环境清幽,背临河道,景观优美,适宜居住养生。生态景观培育区则包括基地内其他以湖泊和农田为主的环境区域,通过对湖泊,水塘,沟渠,树林等景观要素的整合改造,形成有特色的景观系统。3.分期建设本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开发包括接待中心,餐饮中心以及一栋高端会所。二期开发包括文革园区内的老房子的维护,改造及利用,配套服务设施的建立健全,特色景观环境的塑造。三期包括其余三栋高端会所的建造以及完善整个园区的环境。第三节功能定位文化大革命”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由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政治运动。文革不应该被忘却,我们今天纪念那段灾难的过去,不是为了重温它的苦痛,而是对自己的良知负责,对历史负责。我们今天直面这段无法回避的岁月,正是相信中华民族的未来。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以贯彻毛泽东《五七指示》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为名,将党政机关干部、科技人员和大专院校教师等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的场所。1966年5月7日毛泽东在给林彪的信中提出各行各业均应一业为主,兼学别样,从事农副业生产,批判资产阶级。1968年5月7日,黑龙江省在纪念毛泽东的五七指示发表两周年时,把大批机关干部下放劳动,在庆安县柳河开办一所农场,定名为五七干校。作为对五七干校的旧址改造,项目具有纪念,旅游,商业等综合功能的需求。其规划内容包括:文革场景再现,原有空间形态延续,规划新建接待与会所组团。单体建筑设计部分包括:文革老建筑复原,新建展览建筑,新建接待与餐饮中心,新建会所。此外,还要在规划中整体考虑新建建筑与原有建筑的关系,以及新建建筑对于原有规划布局的影响。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建筑并将新建筑和现有建筑有效整合,既充分考虑在经济节约的基础上各单体建筑本身功能的合理性与使用的高效性,同时妥善处理各功能区以及功能流线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是决定规划与建筑单体设计成败的一个重要课题。第四节旅游区形象规划旅游区形象规划是在特色定位条件下的营销口号策划、风格选择及视觉体系规划。形象应反映主题,惟我独有的内容和形式、鲜明独特的个性和服务风格是提高旅游区吸引力、保持旅游地生命力的关键因素。修建性详细规划层次的形象规划主要是针对视觉形象而言,强化旅游吸引物体系的差异性、服务设施体系的地域性。作为五七干校旧址,基地内建筑形象具有鲜明的文革时期特征。本次设计中力求重现文革时期场景,通过对文革时期经典意象的重新塑造形成完整丰富的整体形象。同时在建筑单体的设计中,对原有建筑实行保留外皮并做内部空间整合的策略,对新建建筑则通过对于乡土材料的运用,对文革时期建筑形式的把握做到与原有建筑统一协调。活动策划:针对怀旧为主的体验观光旅游,文革文化园采风,五七农耕生产体验,历史题材表演活动。项目内容:该区域核心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为文革文化园整体氛围的营造,包括原有的礼堂、办公楼、学员宿舍的整修维护,另一方面进行新的会议中心、餐饮中心、住宿、会所等设施和停车场地等内容的兴建。第五节景观系统规划设计该方案的绿化及景观系统规划既考虑了内部绿化景观系统的自身的完整性,又充分考虑了与周围景观环境的结合。在整合自然景观的基础上着重塑造富有文革时代特征的人文景观。形成了文革生活场景再现,文革生产场景再现,乡村人文景观三大主要景区。在人文景观的塑造中,通过在由建筑围合的中心广场上设置核心景观节点,布置大字报栏,木高塔,批斗台,生产劳动蜡像等景观元素,进行文革场景的复原,体现当时的时代特征。具体的场景复原意象可见图纸。在自然景观的整合中,对自然的水塘,沟渠清淤,利用杜集水库进行水源的补给,并保持一定的水位。对基地东侧的沟渠进行适当的拓宽,与南侧的水塘相连,利用水面对基地进行围合,挖出的土方在基地进行堆土造坡组织景观。对水塘、沟渠、树林的形态进行规划,重塑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景观系统。第六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规划结合建筑用地,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各类建筑的使用特点以及周围景观环境特点,在总体规划中设计了连接外部道路的主要车行环道和位于文革公园区内的景观步行道。基地西北侧由连接整个鸟岛—“五七干校”景区入口的道路作为主要出入口,与餐饮接待中心相连,方便游客到达。前进桥一侧于原有道路的基础上设置次要出入口,与中央环形车道相连,通达园区内各个功能分区。在保证便捷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减少车行交通对于文革公园区及休闲会所区的影响。在文革公园区设置景观人行道路,解决人行交通。文革公园内部的景观步行道在方便游客参观的同时,结合景观小品原色体现文革时代特征。在前进桥主入口与餐饮接待中心前集中设置停车场,便于管理并减少对园区内游客参观的影响。内部车行主道路宽7m,在餐饮中心的东侧设环形道路,满足消防要求。第七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针对园区内的人文及自然景观,分别采用不同的绿地规划策略。人文景观区包括文革场景复原宅间绿化以及前进桥处园区入口的银杏林绿化区。宅间绿化以低矮灌木,落叶乔木为主。园区入口处以银杏林为主形成标志性景观。自然景观区包括混合林绿化区,公共水景区,会所专属绿化区,餐饮接待中心绿化区。区域内植被以野生杂草、暖温林木和农作物为主,主要有松、柏、杨、椿、柳、桃、柿以及水稻、小麦、油菜、棉花、花生、玉米、大豆、草莓、蔬菜等作物。混合林区中常绿乔木主要包括广玉兰,罗汉松,柳杉,桂花,棕榈等树种,落叶乔木主要包括水杉,悬铃木,桑树,海棠花等树种。公共水景区包含滨水泊岸及水塘。可选植物有荷花,芦苇,花叶水葱,水菖蒲,马蹄莲,水芋,大漂等,形成原生态水生景观。第八节旅游服务设施及附属设施系统规划设计在杜沛路原五七干校道路的北侧,新修沥青道路,并在路口设置景区大门,作为标志,景区的游客中心与文革公园隔水相望,其中设置满足游客购票、休息、旅游商品售卖等需要的票务中心、商店厕所等设施。中心两侧设置集中停车场,用于游客的车辆停放,并同时满足大型开车的停放。方便服务游客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园区内部的干扰。修整原五七干校老路,并在路的中段,设置文革公园的象征性入口。五七干校旧址区设有餐饮、接待等服务设施,既可以满足游客需要,又具有接待高档会务的功能。在文革公园的东侧设置4个会所,接待高端旅游人群。第九节工程管线系统规划设计一给排水规划说明1设计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1997年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2设计内容1、给水系统2、污水系统3、雨水系统3用水量见表34给水系统1)水源:城市水源、地下水2)根据建设基地现状,由城市主干管分别引入两根DN1000进水管,在小区内布置成环,供应小区内生活及消防用水。3)为保证生活用水的稳定,本园区同时利用地下水作为生活水的来源。在市政给水管引入口设置压力传感器,当压力降低到某一限数值时,深井泵工作,供给生活用水。4)道路每隔120m左右设地上式消火栓1个,每个流量15L/s。园区内公建另根据消防要求增设单体室外消火栓。绿地每隔50米设洒水井,内设洒水龙头。5)各景观用水从环状管网上引至补水井,在雨水不足的情况下补水。景观下游末端设泵坑,将景观水泵送至上游,保证景观水体的循环流动。5污水系统根据规划室外雨污分流,单体污废合流。污水管网根据地形组织排入园区内设置的污水处理构筑物,经处理达标后,排入河道。污水排放量:141.9×80%=113.5m3/d。生活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小区污水管网。6雨水系统1)根据规划雨污分流。路面雨水就近组织排入小区内雨水管网,小区内雨水根据地形分组织排入河道。2)暴雨强度公式:3600(1+0.76lgP)/(t+14)0.84,其中P=3。3)地面径流系数:各种屋面、混凝土和沥青路面φ=0.90公园或绿地φ=0.15综合系数φ=0.6二电气规划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民用建筑闭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