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尝试与失败主讲汪洪本讲要点:了解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兴起,认识资产阶级革命与改良的区别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的过程,掌握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步性与正义性。掌握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与教训,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局限性。一、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兴起(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清朝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庭,横征暴敛。广大人民--民怨沸腾,各地反抗斗争风起云涌据统计,1905年各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达90余次,1906年达160余次,1907年达190次。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国有”,将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引发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人民已经不能照旧生活下去了八国联军侵华使民族危机更加深重,国人要求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清庭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摆脱困境,清庭于1901年4月宣布实行“新政”:(P58)改革官制,修订刑律,整顿吏治;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裁汰绿营,建立新军;废除科举,兴学堂,颁布新的学制。1906年宣布“仿行预备立宪”,1908年颁《钦定宪法大纲》,学习日本君主立宪,规定9年预备立宪期。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统治阶级已经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新政的破产:1911年5月,清宣组成责任内阁—“皇族内阁”违背立宪精神,新政和预备立宪破产。“预备立宪”的骗局不仅使立宪派大失所望,也使统治集团内部因满、汉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尖锐而分崩离析,客观上促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3、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入了初步发展阶段,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有了较大发展,为资产阶级进行政治斗争,创造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1904)(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孙中山被逼上梁山☆各地相继成立革命团体1894年孙中山创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3年-1904年,黄兴等在上海组建华兴会和光复会;1904年-1908年,湖北革命党人先后成立科学补习所、日知会、共进会、群治学社(后更名振武学社、文学社)☆建立全国统一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1905年,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1、建立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1894年,上书李鸿章遭拒,放弃改良思想。1894年,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并筹划发动反清起义。1904年,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指出只有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变君主政体为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1905年,在日本组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以上表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踏上革命道路之时,就高举起了民主革命的旗帜,并选择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方式。创办刊物和革命读物伴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通过革命书刊迅速传播,震撼着中国的思想界。其中,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对于启发人民的民主觉悟,组织和壮大革命队伍,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作用最为显著。2、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与改良派展开论战:要不要以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平均地权这场论战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为即将到来的辛亥革命作好了舆论准备。论战也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表现出对帝国主义的妥协性与革命纲领的不彻底性。3、组织武装起义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孙中山、陆皓东等人准备袭取广州。但事机泄漏,陆牺牲,孙逃往英国。1907.10.惠州起义1907.5.潮州黄冈起义1907.6.七女湖起义1907.7.安庆起义:光复会安庆起义,徐锡麟、秋瑾牺牲。1907.9.防城起义1907.12.镇南关起义1908.3.钦州、廉州起义1908.4.河口起义1910.2.广州新军起义1911.4.黄花岗起义:赵声、黄兴等在广州领导起义失败,72具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三)三民主义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实行民族革命。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完成政治革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防止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贫富分化和对立,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1、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教材54)2、评价: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三民主义是个不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存在着历史的局限,主要表现为缺乏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内容。二、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谱写了20世纪中国革命史上最早的光辉篇章。(一)武昌起义与封建帝制的覆灭问题:辛亥革命为什么首先在武昌爆发?武昌首义胜利与各省响应四川保路风潮发生后,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致使湖北清军力量减弱,革命党人决定发动起义。1911年9月14日,文学社和共进会共商起义计划,建立了统一的领导机关。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革命党人(熊秉坤)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吴兆麟被推举为临时总指挥,起义军夺取了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缴获了大量步枪、大炮和子弹,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1日占领整个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定国号为中华民国,废清帝年号。到12日,武汉三镇完全为革命党人控制。此后一个月内有13个省市宣布脱离脱离清政府。(二)中华民国的建立1911年12月29日,独立各省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为临时大总统,改国号“中华民国”,以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元纪年(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1月28日,由各省都督府组成了临时参议院,作为立法机关。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最重要的成果,也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它的成立,结束了封建帝制,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事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1、临时政府成立2、《临时约法》和一系列政策法令临时参议院于1912年3月11日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临时参议院还颁布了一系列的关于政治、社会改革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法令(教材P66)。但南京临时政府的一系列政令也显示出其局限性和反帝反封建的不彻底性。(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P67)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革命继续发展开辟了道路。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促进了人们思想上的解放。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为近现代工业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促使教育、社会风俗发生积极变化,对建立新的社会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一)袁世凯窃国1911.10.袁世凯重新出山1911.12-1912.2.12.南北议和、清帝退位1912.3.10.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4.1.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1912.4.5.临时参议院决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迁设北京,权利转移完成,辛亥革命失败。1912.9.袁任命亲信赵秉钧组阁,控制了政府实权,开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时期。北洋军阀政权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和帝国主义利益,对内压迫剥削人民,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对外奉行妥协退让,出卖国家权益以博取帝国主义的支持,中国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辛亥革命失败及其教训(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1、二次革命1912.8.宋教仁以同盟会为基础,组成国民党,并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获胜。1913.3.20.袁世凯派人在上海火车站暗杀宋教仁,国民党的“政党政治”破产。1913.7.孙中山在上海召开国民会议,决定“二次革命”,李烈钧在江西宣布讨袁,安徽、湖南、广东、上海、福建相继宣布独立。但很快失败,孙中山、黄兴等逃亡海外。二次革命后袁世凯的复辟活动:1913年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后解散国民党和国会;1914年废除《临时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规定总统拥有皇帝一样的权力,可无限期连任。1915.5.9.为赢得日帝国主义支持,接受“二十一条”。1915年底改国号为中华帝国,1916年元旦登基称帝。2、护国运动1914.7.孙中山组成中华革命党,反对复辟帝制。1915.12.蔡锷、李烈钧组织护国军在云南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各地响应。1916.3.22.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但革命党人没能在反袁斗争中掌握领导权,重新恢复的共和制徒具形式,护国战争失败。3、护法运动1916.6.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恢复国会与《临时约法》1917.7.1.张勋复辟帝制,解散国会。段祺瑞驱逐张勋重掌实权但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1917.7.孙中山提出“拥护约法,恢复国会”主张,举起“护法”旗帜。1917.9.1.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任大元帅,以西南军阀的军队为主组成护法军,开始护法运动,但不久被西南军阀出卖。1918.5.21.愤然辞去大元帅职务,离开广州去上海,护法运动失败。护法运动失败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三)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及其教训◆辛亥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是什么?1、失败的原因(P72)◆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主观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妥协性和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依赖性: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没有群众基础,也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没有自己的革命武装。1912年1月5日,孙中山发表《对外宣言书》,公布了新政府三条对外政策: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革命以前,满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凡革命以前满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资产阶级具有与生俱来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成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以谋求新的出路。中国革命需要新的领导阶级和新的指导思想。2、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了什么?思考题:1、如何认识和评价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学说?2.如何认识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3.如何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历史作用。4.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5.深刻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