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和余弦定理应用举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八节正弦和余弦定理应用举例1.仰角和俯角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的角叫俯角(如图①).上方下方2.方位角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②).仰角、俯角、方位角有什么区别?提示:三者的参照不同.仰角与俯角是相对于水平线而言的,而方位角是相对于正北方向而言的.3.方向角相对于某一正方向的水平角(如图③)(1)北偏东α°即由指北方向顺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2)北偏西α°即由指北方向逆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3)南偏西等其他方向角类似.4.坡度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如图④,角θ为坡角).坡比: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长度之比(如图④,i为坡比).1.从A处望B处的仰角为α,从B处望A处的俯角为β,则α,β之间的关系是()A.αβB.α=βC.α+β=90°D.α+β=180°解析:根据仰角与俯角的含义,画图即可得知.答案:B2.如图所示,已知两座灯塔A和B与海洋观察站C的距离相等,灯塔A在观察站C的北偏东40°,灯塔B在观察站C的南偏东60°,则灯塔A在灯塔B的()A.北偏东10°B.北偏西10°C.南偏东10°D.南偏西10°解析:由已知∠ACB=180°-40°-60°=80°,又AC=BC,∴∠A=∠ABC=50°,60°-50°=10°.∴灯塔A位于灯塔B的北偏西10°.答案:B3.如图所示,为了测量某障碍物两侧A、B间的距离,给定下列四组数据,不能确定A、B间距离的是()A.α,a,bB.α,β,aC.a,b,γD.α,β,b解析:选项B中由正弦定理可求b,再由余弦定理可确定AB.选项C中可由余弦定理确定AB.选项D同B类似.答案:A4.在200m高的山顶上,测得山下一塔的塔顶与塔底的俯角分别是30°、60°,则塔高为m.解析:如图所示,设塔高为hm.由题意及图可知(200-h)·解得答案tan60400m.3h5.如图,为了测量河的宽度,在一岸边选定两点A,B望对岸的标记物C,测得∠CAB=30°,∠CBA=75°,AB=120m,则这条河的宽度为m.解析:如图,在△ABC中,过C作CD⊥AB于D点,则CD为所求宽度,在△ABC中,∵∠CAB=30°,∠CBA=75°,∴∠ACB=75°,∴AC=AB=120m.在Rt△ACD中,CD=ACsin∠CAD=120sin30°=60(m),因此这条河宽为60m.答案:60有关距离测量问题,主要是利用可以测量的数据,通过解三角形计算出不易测量的数据;遇到多边形问题,可以分割为n个三角形来解决.某炮兵阵地位于地面A处,两观察所分别位于地面点C和D处,已知CD=6km,∠ACD=45°,∠ADC=75°,目标出现于地面点B处时,测得∠BCD=30°,∠BDC=15°,如图,求炮兵阵地到目标的距离.【解】在△ACD中,∠CAD=180°-∠ACD-∠ADC=60°,CD=6,∠ACD=45°,根据正弦定理有同理,在△BCD中,∠CBD=180°-∠BCD-∠BDC=135°,CD=6,∠BCD=30°,根据正弦定理得又在△ABD中,∠ADB=∠ADC+∠BDC=90°,根据勾股定理有AB=所以炮兵阵地到目标的距离为42(km).CD1.某观测站C在目标A的南偏西25°方向,从A出发有一条南偏东35°走向的公路,在C处测得与C相距31千米的公路上B处有一人正沿此公路向A走去,走20千米到达D,此时测得CD为21千米,求此人在D处距A还有多少千米?解:如图所示,易知∠CAD=25°+35°=60°,在△BCD中,由BC2=AC2+AB2-2AC·ABcosA,cosB=123sin.31B所以,ABCAC在中得AB2-24AB-385=0,解得AB=35,所以AD=AB-BD=15.故此人在D处距A有15千米.测量高度问题一般是利用地面上的观测点,通过测量仰角、俯角等数据计算物体的高度,这类问题一般用到立体几何知识,先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再通过解三角形加以解决.某人在塔的正东沿着南偏西60°的方向前进40米后,望见塔在东北方向,若沿途测得塔顶的最大仰角为30°,求塔高.依题意画图,某人在C处,AB为塔高,他沿CD前进,CD=40米,此时∠DBF=45°,从C到D沿途测塔的仰角,只有B到测试点的距离最短时,仰角才最大,这是因为tan∠AEB=AB为定值,BE最小时,仰角最大.要求出塔高AB,必须先求BE,而要求BE,需先求BD(或BC).【解】在△BCD中,CD=40,∠BCD=30°,∠DBC=135°,由正弦定理得过B作BE⊥CD于E,显然当人在E处时,测得塔的仰角最大,有∠BEA=30°.在Rt△BED中,∠BDE=180°-135°-30°=15°,在Rt△ABE中,∠AEB=30°,故所求的塔高为米.62sin1520210(31).4BEDB10tan30(33).3ABBE10(33)32.如图,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时,可以选与塔底B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点C与D,现测得∠BCD=α,∠BDC=β,CD=s,并在点C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θ,求塔高AB.解:在△BCD中,∠CBD=π-α-β.由正弦定理得所以BC在Rt△ABC中,AB=BCtan测量角度问题也就是通过解三角形求角问题,求角问题可以转化为求该角的函数值.如果是用余弦定理求得该角的余弦,该角容易确定,如果用正弦定理求得该角的正弦,就需要讨论解的情况了.在海岸A处,发现北偏东45°方向,距A处(-1)nmile的B处有一艘走私船,在A处北偏西75°的方向,距离A处2nmile的C处的缉私船奉命以10的速度追截走私船.此时,走私船正以10nmile/h的速度从B处向北偏东30°方向逃窜,问缉私船沿着什么方向能最快追上走私船?本例考查正弦、余弦定理的建模应用.如图所示,注意到最快追上走私船且两船所用时间相等,若在D处相遇,则可先在△ABC中求出BC,再在△BCD中求∠BCD.【解】设缉私船用th在D处追上走私船,则有CD=10,BD=10t,在△ABC中,∵AB=-1,AC=2,∠BAC=120°,∴由余弦定理,得BC2=AB2+AC2-2AB·ACcos∠BAC=(-1)2+22-2·(-1)·2·cos120°=6,6,.sinsinBCACABCBACBC且∴∠ABC=45°,∴BC与正北方向垂直.∵∠CBD=90°+30°=120°,在△BCD中,由正弦定理,得∴∠BCD=30°.即缉私船沿东偏北30°方向能最快追上走私船.sin∠BCD=3.外国船只除特许外,不得进入离我国海岸线dnmile以内的区域,如图所示,设A和B是我国的观测站,A与B之间的距离为snmile,海岸线是过A、B的直线,一外国船只在P点,在A站测得∠BAP=α,同时在B站测得∠ABP=β,问α及β满足什么三角函数不等式时,就应当向此未经特许的外国船只发出警告,命令其退出我国海域?解:过P作PC⊥AB交BA延长线于C,在△ABP中,由正弦定理,得∴当PC≤d,即时,就应向未经特许的外国船只发出警告.在Rt△APC中,PC=·sin在高考试题中,解三角形常作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2009年宁夏、海南卷(理)就考查了这一点.该题最大的创新是让考生自己组织语言描述解题的步骤,这是一大难点.同时考生经历了现实生活中从已知到未知的解题过程,能发挥数学的价值,这最能体现新课标的意图,还能有效考查考生的能力,代表了一种新的考查方向.(2009·海南、宁夏高考)为了测量两山顶M、N间的距离,飞机沿水平方向在A、B两点进行测量.A、B、M、N在同一个铅垂平面内(如示意图).飞机能够测量的数据有俯角和A、B间的距离.设计一个方案,包括:①指出需要测量的数据(用字母表示,并在图中标出);②用文字和公式写出计算M、N间的距离的步骤.[解]方案一:①需要测量的数据有:A点到M、N点的俯角α1、β1;B点到M、N的俯角α2、β2;A、B间的距离d(如图所示).②第一步:计算AM.由正弦定理得第二步:计算AN.由正弦定理得第三步:计算MN.由余弦定理得MN=AN=AM=方案二:①需要测量的数据有:A点到M、N点的俯角α1、β1;B点到M、N点的俯角α2、β2;A、B的距离d(如图所示).②第一步:计算BM.由正弦定理得第二步:计算BN.由正弦定理得BN=第三步,计算MN.由余弦定理得MN=本题要求考生设计方案解决问题,方案的每一步都应该是充分的、完整的,2009年考生普遍犯的错误是方案一中步骤不够完整,第一步、第二步没能由正弦定理把AM、AN应用所测数据表示出来,造成因解题步骤不规范而失分.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