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一中高三历史冲刺练习第1页共18页高考历史非选择题40题专题训练(一)文字材料型非选择题1.题型特征文字材料解析题基本结构一般是由文字材料和问题组成,是一种富有历史学科特色的非客观性试题。它具有材料来源广、信息容量大、能力层次高、考查功能强等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从未见过的文字材料中解读、汲取、整理出具有史学价值的信息,考查学生最大限度的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客观描述和阐释历史实物的规律、特征,分析、比较、归纳、评价论证历史问题,独立的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认识等学科能力。2.解题技法(1)一个前提: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尤其是古文史料,必须明确其中的主题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文字史料体现的历史主题。(2)两个原则:一是立足材料,二是联系课本。首先是立足材料,材料所展示问题的角度不一定与课本完全相同;联系课本是必要的,应该把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与课本所学的相关知识挂钩,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析。(3)两个充分: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信息是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利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文字材料题的关键。因此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去解答问题,同样是得分的保证。(4)四个步骤:读(审题)→找(关键信息)→接(嫁接相关知识)→转(转换文字材料信息和知识)→答(组织答案,要做到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提示化)具体方法:(1)拿到试题首先关注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之前是否有句子,如果有,不管句子长短,首先关注它,因为这段话往往是下列几段材料的中心思想或命题立意,也是联系教材知识的切入点。如高考例析中的“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这句话就指明了我们答题的方向,就联系必修一政治文明中的知识点即可,而且提示了“政治文明的演进”这个关键词,使我们想到必修一政治文明的演进趋势就是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2)其次,关注材料出处。材料出处往往会提示我们很多信息,如时间、人物、该人物的派别立场等。如高考例析中材料二顾炎武使我们联想到他是明清时期启蒙思想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主要观点: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再回答如何评价时就可以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来思考。再如高考例析中材料三出处中的1939年这一重要信息,如果同学没有注意到这一点,那就无法理解“新的变化”是指什么;相反,如果注意到这一重要信息,再回答这一问题相对就变得简单很多。(3)再次,如何获取有效信息?首先根据开头结尾法,找到并概括出这段材料的中心思想。然后再先分层(常以句号、分号、省略号为单位),依次归纳各层的中心意思(依据关键词)。针对较长的句子甚至可采取语文中的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先分解该词、句,逐一解释(进行理解)后再综合。(4)第四,关注问题的设问:①审提示语,确定答题思路:“依据或根据材料”,答案就在材料中;阳春一中高三历史冲刺练习第2页共18页“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答案为材料加教材知识;“结合所学知识或直接问问题”答案在教材中。在组织答案时,将教材中关于该知识点的关键表述写入答案,如高考例析中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②审限定词:注意时间、空间、角度、程度等限定。③审中心词:指出、概述、简述、列举等要求答案不需要太多;分析、说明、论述、评价等要求答案相对较多。④审求答词:找出要求回答的具体方面,并注意固定思维模式(原因背景类注意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考虑;评价、影响类注意从积极、消极方面考虑;比较类题注意从相同点、不同点方面考虑)。⑤审设问内部的关系,如并列、递进、因果等。提示:①高考阅卷是不倒扣分的,换句话说是阅卷老师从错误中找正确答案,所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多角度、更全面把与该知识点相关的知识答上,即注意答案的覆盖面要广,但每个要点不必过于深入分析(除非题目要求)。②关注问题赋分,高考评分标准一个得分点要么是1分,要么是2分,这样我们可以根据分值确定有几个要点。③把你认为最重要的得分点(你认为最有可能的得分点)写在第一个!高考阅卷工作量很大,在阅卷老师疲惫的时候如何吸引他的眼球?那就是让他第一眼就看到你的得分点!3.应用体验1.(2016年全国新课标I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朝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材料二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据《康有为全集》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13分)阳春一中高三历史冲刺练习第3页共18页2.(2015年全国新课标I卷)(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材料二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3.(2015.全国新课标II卷)(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阳春一中高三历史冲刺练习第4页共18页——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二)图文混合型材料解析题1.题型特征图文材料型材料解析题是高考命题的主要题型之一,分为纯文字材料和图文结合两种类型。所谓图文材料型材料解析题就是指以历史文字材料、图片、表格作为题目材料主体的非选择题。这种试题引用古今中外的历史史料或当今的历史评论、丰富多彩的历史图片、表格等,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解读历史图片、表格,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解答图文材料型解析题关键在于对文字材料、历史图片、表格的有效解读。所谓有效解读,就是能够准确地把握文字、图片、表格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从文字材料、历史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可以参照文字材料型选择题、图片型选择题、表格数据型选择题的方法。所不同的是,图文型非选择题要求把所获得的信息转化成文字答案,因此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2.解题技法解题步骤:第一,最基本的前提是读懂题意,在审明题意的基础上阅读文字材料或图表材料体现的历史主题。第二,审读设问的前提条件、求答的限定语、回答的目标等。第三,在对材料和设问明确的基础上,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思考。第四,根据设问表述成文,注意史论结合、言简意赅。提示:数据表格题一般会问变化及变化的原因或影响,答变化时,要对表格横看纵比再综合,不要只看数字,要弄清其变化的趋势(上升、下降、持平、曲折发展{尤其在表述时要表述清楚在哪个时间段什么变化});答原因时,关注表格时间,联系在这一时间段中发生过的重大事件、政策等历史要素;答影响时,也要注意表格的时间(更关注这个时间之后发生了什么)分积极消极两方面回答影响。3.应用体验4.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表2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时间1500~1850年1850~1945年1945~2000年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阳春一中高三历史冲刺练习第5页共18页民的4~5倍洲移出1200~3700万长率为2.59%——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17分)(三)、模拟感受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西方传统休闲文化中,中国人惯于以卧游、神游来取代激烈的运动。即便是外出旅游,也不过是依傍“杨柳岸晓风残月”与大自然共享一份安闲之乐,与由方人奉行“生命在于运动”不同,中国许多理学和道学大师们都主张“生命在于静止”。传统休闲活动也大多是练拳、练气功、琴棋书画、花鸟鱼虫、作诗、登高等个人项目;而西方则除拳击、击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