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推动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和新时期各项卫生工作方针,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依据《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甘政发〔2011〕21号),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状况“十一五”时期,我省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医药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健全,实现了“四个全覆盖”1,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卫生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卫生总费用由2005年的106.61亿元增加到2009年263.98亿元,人均卫生费用由2005年的410.91元增加到2009年的1001.65元,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从2005年的53.86%下降到2009年的34.76%,卫生总费用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5.51%增至2009年的7.79%。到2010年,全省卫生机构总数(不含村卫生室)达到10267个;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病床数达到9.49万张,比2005年增加了3.51万张;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3.57张,比2005年增长1.25张;有各类卫生人员11.54万人,比2005年增加1.82万人;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师(士)1四个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部农村人口;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城市非职工人群;医院床位补贴翻番、济困病床制度覆盖市县级公立医院;基层卫生院人员工资由财政全额供给覆盖全省乡镇。分别由2005年的3.13人、1.36人、0.86人增加到2010年的3.69人、1.45人、1.12人。人均期望寿命由2005年的70.72岁增长到2009年的72.13岁,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由2005年的19.78‰、82.77/10万下降到2010年的10.00‰、33.23/10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进展。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全覆盖。2010年参合人数达1910.32万人,参合率95.92%,人均筹资水平由“十五”末的30元提高到150元。强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认真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省86个县市区全面实行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大力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积极推行“管理机构下基层、疾控机构进医院、健康教育进家庭”的卫生服务新模式和医务人员“四个排队”1、医疗机构“八个排队”2制度。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及时有力。全省甲乙类传染病保持较低发病率,县以上卫生机构网上疫情直报率达到93.3%。计划免疫扩大到“十一苗防十二病”,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达到90%以上,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达到85%以上。艾滋病、地方病防治和精神卫生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全省卫生监督执法能力不断增强。1四个排队:对医师用药量、抗生素使用量、患者自费药使用量、青霉素占抗生素比例进行排队和评估公示。2八个排队:对医疗机构中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门诊输液人次占门诊总人次比例、平均住院费用、平均门诊费用、平均单病种(单次检查)费用、平均住院自费比例、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患者满意率进行排队。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学校卫生、食品安全、消毒卫生及医疗服务等卫生监督工作成效显著。妇幼保健工作得到加强。住院分娩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儿童系统管理率分别达到93.56%、86.7%、79.57%,比2005年分别提高了25.6、16.43、16.28个百分点。爱国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全面加强。农村自来水、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到65.13%和57.75%。开展了健康教育“十个一”工程1和健康教育进家庭、进社区、进单位活动,成立了甘肃省健康教育与促进协会。卫生应急能力明显提高,圆满完成了汶川、玉树地震和舟曲山洪泥石流灾害医疗救援工作。成功处置了3起人间鼠疫疫情。——中医药发展取得新突破,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0〕32号)。提高了中医床位补助标准和医保、新农合中医药报销比例,调剂院内中药制剂在全省统一使用,增补了中医药服务收费目录,调整了收费标准。投入4.62亿元建设了48所中医医院,进一步提升了县级以上中医医院的服务能力。持续加强综合医院和公共卫生中医药工作,积极推进中医药进基层。大力开展西学中和中医药五级师承教育活动,重视中医药科技进步与创新。扶持民族医药和中西医结合事业进一步发展,中医药服务体系初具规模,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截止“十一五”末,全省共有中医药机构88所,中医病床9797张,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助理)1.7万人。——卫生科技教育稳步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加大。1健康教育“十个一”工程:即开辟一个卫生与健康专栏、编写一本健康知识手册、演好一台健康科普大戏、培养一名健康教育骨干、制作一套健康展板、开设一节健康教育课、建立一个健康咨询室、发放一个健康大礼包、刷写一条墙体标语、建成一块宣传橱窗。5年累计获得各类科学技术奖384项。重离子治疗肿瘤临床前研究取得进展。设立了甘肃省黎秀芳护理科技奖。开展了“健康中国2020”甘肃战略研究。实施了农村卫生人员学历教育和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项目。拓宽卫生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建立国(境)外人才培养基地。大力实施领军人才工程。建立了300多人的高层次卫生人才库。启动了12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建设项目。出台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标准。为乡镇卫生院招录9500名医学类大学毕业生和340名执业医师。城乡对口支援制度逐步健全,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5年累计抽调6380名城市医生到农村服务。——医疗服务监管得到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不断加强各级公立医院监管,实施“22项核心制度”1,逐步建立医院分级分工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和以“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主题的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成立了12个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加强全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省开展“医德医风建设先进个人”和“全省医德医风建设标兵”评选活动,推出了一批卫生行业先进典型,塑造了卫生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加强卫生行业文化建设,创编了《百合花开》、《皇甫谧》、《黎秀芳》等文艺作品,为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营造122项核心制度:建立医德医风考核制度;建立定期观看警示教育片制度;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建立医疗事故月分析会制度;强化院长、科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制度;建立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制度;建立处方权管理制度;建立“四个排队”制度;建立综合医院中医工作制度;加强落实院务、政务公开制度;建立医学检验、影像检查结果共享制度;建立全省统一门诊病历制度;建立全省医疗机构分级分工制度;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进修制度;建立创建“百姓放心医院”制度;建立关键岗位轮岗制度;建立预约看病制度;建立医学健康咨询制度;建立卫生监督机构对医疗机构医德医风和医疗质量的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医务人员执业记录备案制度;建立护士人事代理制度;建立重点工作月通报制度。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十二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为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生,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十二五”时期卫生事业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疾病流行模式发生转变,疾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老龄化的发展,社会转型加速,生活方式迅速变化,疾病传播速度加快,疾病负担日趋加重。重大传染病、重点地方病、职业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任务艰巨。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对健康构成新的威胁。新发传染病、输入性疾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医改进入攻坚阶段,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改革等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统筹协调各方利益难度越来越大。区域卫生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缺乏刚性约束,卫生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部门所有、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短期内难以打破。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有待提高,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卫生资源配置不平衡,卫生人力资源发展滞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卫生事业发展不协调。优质卫生资源多数集中在城市,城市卫生资源多数集中在大型医院。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卫生事业发展滞后。卫生人力资源总量不足与结构不合理并存。各医学学科领军人才缺乏,人才队伍建设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医学教育资源不足,人才短缺成为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不够。部分地方和部门对中医药工作认识不到位,没有真正做到“中西医并重”。中医药文化和中药材大省的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简、便、验、廉”的中医药特色优势没有用足用活。中医药事业总体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发展相对缓慢。服务体系还不完善,科教兴业意识不强。优秀临床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技术人才队伍素质亟待提高。中医药科研工作相对薄弱。三、“十二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统领,坚持医药卫生事业的公益性。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撑”总体思路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从省情出发,用尽可能低的费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基础的医疗问题,走有中医特色的甘肃医改之路,推动全省卫生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民健康。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省情,向全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树立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观念,促进人民群众健康。——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共同推进。强化政府责任,维护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坚持突出重点,做到统筹兼顾。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促进卫生事业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增强卫生发展的整体性和均衡性。突出基层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坚持公平公正,加强行业监管。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注重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推动卫生工作全行业管理。四、“十二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目标到2015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人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可及性、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满意率显著提高。地区间卫生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监管能力不断提升,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居民享有均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建立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便捷、低成本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解决看病难问题。——基本建立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减轻个人医药费用负担,逐步缓解看病贵问题。——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进一步规范,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全面落实农村卫生“十个全覆盖”,即:全省以乡为单位农村改厕率、农村“120”覆盖率、新农合“一卡通”1覆盖率、农村“中医药”覆盖率、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会诊覆盖率、农村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覆盖率、农村“健康教育进家庭”覆盖率、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