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一、温度1、温度(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要准确判断温度的高低就要用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3)单位:摄氏度,符号℃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平均分成100等份,每一份表示1℃。2、温度计(1)构造:玻璃外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温标(2)原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3)种类:按用途分为体温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和寒暑表;按里面的测温物质分为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4)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看清它的量程,即温度计所能侧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并估计待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如果超过它所能侧的最高温度会损坏温度计;如果低于它所能测量的最低温度会读不出温度值。认清它的分度值,即温度计每小格所表示的温度值,否则就不能迅速而准确的读数。使用时:手持温度计的上部,不能触及温度计的玻璃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同时不能靠在容器底或者容器壁上。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等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这是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并不能马上与被测液体的温度相同。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并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如果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来读数,示数会发生改变,使得测量结果不准确。把观测到的温度记录下来,不要忘记写单位。(5)体温计用途:用于测量人体温度。玻璃管内装的液体是水银,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特点:在存储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缩口,测量体温时,水银膨胀通过细小的缩口上升,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因温度降低而收缩,水银柱便在缩口处断开,使上面的水银不能退回到玻璃泡中,因而可以在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读数。使用方法:在使用前要先检查温度计的液柱是否在35℃以上,若在35℃以上,一定要用手抓住温度计的上部,用力甩几下,使毛细管内的水银先退回到玻璃泡内。(6)提高温度计的灵敏度的方法:温度计的细管越细,玻璃泡越大就越精确。玻璃泡越大,玻璃泡内的液体越多,温度变化时液体的体积变化越大,而液体的体积变化V一定时,玻璃管的横截面积S越小,玻璃管内液柱长度的变化就越大,这样温度计的精确程度就越高。(7)摄氏温度规定的应用:给出刻度均匀但示数不标准的温度计,或给出只有刻度而没有标出温度值的温度计,让学生根据摄氏温度的规定,确定实际温度。方法是根据实际0℃和100℃的位置找出每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再求出对应刻度的实际温度。(8)例:有一支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把它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4℃.把它放在某液体中时,示数为22℃,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40℃的温水中,温度计的示数是()解析:0℃指在4的位置;100℃指在94的位置,即:100℃对应94-4=90格,每格的温度:t格=100℃/90=10/9℃。当指在22℃时,实际从4格(0℃起点)到22格,共18格,实际温度为:18×t格=18×10/9℃=20℃.当实际温度为40℃时:40℃=n×t格=10n/9解出:n=36,起点是4,所以,指示温度:36+4=40℃,即温度计此时是准确的.二、熔化和凝固1、物态变化自然界中的三种常见的物质状态为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作物态变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④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是熔化的相反过程。2、晶体和非晶体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称为晶体。如冰、海波、各种金属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称为非晶体。如蜡、松香、玻璃、沥青。物理学中将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3、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1)晶体的熔化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2)晶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才会熔化:一是温度必须达到熔点,二是继续吸热。(3)晶体的凝固:有确定的凝固温度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4)晶体形成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必须达到凝固点,二是继续放热。4.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1)非晶体的熔化特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2)非晶体的凝固:没有确定的凝固温度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降低注意: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5、晶体和非晶体的共同点是: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物质温度等于熔点或凝固点时,其可能是固态的,也可能是液态的,还可能是固液共存态的。(1)利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例子有:(1)利用冰镇的方法给饭菜降温,防止饭菜变质,(2)冬天向麦田里浇水,水凝固放热,防止冻坏秧苗。(2)不利的影响有:(1)在北方初春融雪的日子,天气寒冷,要多穿衣服防止感冒;(2)炼钢厂在浇铸钢锭时,钢水凝固时放热容易将人烧伤,应尽量远离一些,可以防止烧伤。三、汽化和液化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作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汽化和液化是互逆的物态变化。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沸腾: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沸腾前,水吸热温度升高。沸腾过程中,水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现象: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结论: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现象剧烈。④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一定的温度即温度要达到沸点,要继续吸收热量。两个条件缺一不可。⑤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作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沸点跟大气压和液体的种类有关.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注意事项:水温还未达到100℃,水就开始沸腾的原因实验地点不是一个标准大气压,也可能水中含有杂质。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减少烧杯中的水量、给烧杯加盖(可用纸板)、用较热的水加热或增大火力。液体的沸点随液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水的沸点就越低。(2)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液体蒸发需要吸热,会导致所依附的物体温度降低,有致冷作用3、液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注意:凡有如下字样的相关物态变化都是液化现象:雾、露、“白气”、“冒汗”或“出汗”“冒气”等通常是由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产生的。四、升华和凝华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2、在升华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利用升华吸热致冷,用来获得低温,有三个应用(1)“人工降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升华是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利用飞机或大炮把干冰播撒在积雨云上,干冰迅速升华吸热,降低云层中环境的温度,使云层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落到地上,形成降雨。(2)制冷防腐:干冰就是一种常见的制冷剂,可以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从而创造低温环境,来储存食品或药品。(3)制作舞台烟雾:向舞台上喷撒干冰时,干冰升华要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雾。3、物质在凝华过程中会放出热量。俗话说“下雪不冷融雪冷”是因为下雪是凝华放热,化雪是熔化吸热。“霜”,“雾凇”,“窗花”的形成都是凝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