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第一、就马克思主义本身而言马克思主义是被10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的事业需要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表现在: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最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二、就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我国的确立而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不是个别人也不是一个党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鸦片战争以后,各种思潮,都成了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只有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深深扎根,引领中华民族走上了光明之路。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和制度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伟大成就。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新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则,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第三、就我国国情而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人民民主的政权性质,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只能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引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仍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我国的发展壮大,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我们与其进行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如果我们放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就是自陷困境、自毁长城。第四、就马克思主义对现代中国的作用而言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并非静止不变的。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最好的坚持,丰富是对马克思主义最好的继承。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应坚持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根据时代发展和实践变化的需要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内容。同时,解放思想一定要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根本前提。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从根本上说,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这告诉我们,解放思想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不能离开实事求是,否则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就成了主观主义的胡思乱想,成了脱离实际的标新立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利于我国社会的政治稳定。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正如马克思指出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不仅社会主义国家,而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政治统治,都要竭力维护和发展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有人认为,当代西方国家不强调统一的指导思想,没有起主导作用的意识形态。这是不对的。资本主义的历史表明,极端个人主义始终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核心的生产关系。作为这种社会关系的反映,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必然要以极端个人主义为核心内容。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极端个人主义渗透和体现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领域,形成了一个无孔不入、无所不在、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不仅有力维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统治,而且成为资本主义在世界上推行霸权的重要工具。作为科学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反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超党性”的虚伪态度,它公开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服务的,明确宣布要把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最终解放全人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纵观人类历史,尽管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理论、学说,但没有一种理论能与马克思主义相媲美,没有一种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对改变世界面貌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尽管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不断遭受各种诽谤、攻击、谩骂,但马克思主义真理如燧石一样,越敲击越放出耀眼的光芒。总之,马克思主义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旗帜,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2.谈谈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的关系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统一起来,是管党治党的一种内在要求,这里的统一,是深度融合、相得益彰、不可分离,做到这一点,需要在理论上对二者统一的内在机理有深刻认识和把握,在实践中真正形成二者统一的体制和机制。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管党治党的重大战略部署。而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途径,就是要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有机地统一起来,夯实思想基础,完善制度保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现状深入分析和对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系统总结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思想。重视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一个优良传统。这个传统的形成,是与我们党成长发展的客观环境直接相关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但党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国度中成长发展起来的,而且,党在整个夺取政权的历史过程中活动的重心始终在农村。客观环境决定了加入党组织的成员大部分并不是产业工人,而是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党要保持自身的性质并完成自己的任务,就必须通过艰苦细致的党内教育,把进入党内的其他阶级成分的人改造成为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以,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位很早就被确立为党的建设根本要求,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为党的一个传统优势。在新形势下,由于党的历史方位发生的重大变化,党的建设面临的课题与革命时期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思想建党对于我们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因为,党所面临的各项历史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需要通过思想建设使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对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有清醒而正确的认识;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前所未有,需要通过思想建设使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对自身面临的各种挑战和考验有充分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准备,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经受住各种考验;党所处的现实社会条件给党的组织构成提出新的课题,加入党组织的成员社会背景与思想动机复杂多样,需要通过思想建设不断强化广大党员的党性意识和组织观念,保证我们这个党在整体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始终不变。这些年来,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环境下党的建设取得的成效,已经证明了思想建设的重要作用。当然,新形势下党的思想建设在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也具有新的时代要求。除了思想理论教育,还重点突出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纪律作风、权力观、政绩观教育,就是新形势要求的突出体现。我们党重视思想建党,但思想建党绝不是简单的思想宣传和空洞的理论说教。历史已经告诉我们,要把思想建党的要求和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有机地统一起来,不断加强和完善党的各项法规和制度。因为,党的各项思想主张和思想要求,都必须通过严格科学的制度来体现和落实。党要成为一个真正有战斗力的组织,就必须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来保证自己内部的团结统一和步调一致;党要通过自己的活动来成功实现自己的各项目标,就必须使自己的各项活动有严格的规矩和科学的程序;党要使自己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执政活动中掌好权、用好权,不因权力滥用而失去民心,就必须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对权力进行必要的监督制约。而这些,都要靠制度治党来实现。所以,制度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根本性要求。同思想建党一样,制度治党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传统优势。我们党是按照列宁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而列宁主义建党原则的突出特征,就是强调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党员干部、我们的军队之所以到了一个地方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铁的纪律;我们建立的苏区、根据地、解放区之所以被很多党外民主人士看成一方净土,视为中国的希望,之所以成为成千上万进步青年向往和奔赴的圣地,之所以为广大人民群众称为一片明亮的天,就是因为那里实行着不同于国统区、敌占区的制度和法律,那里像毛泽东所讲的,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花子,七没有结党营私,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无须讳言,我们在制度治党方面也走过弯路,有过教训,以致发生过“文化大革命”这样的问题。但我们正是用制度纠正了自己的错误,而且明确提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稳定性。现在我们强调制度治党,强调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统一,就是对我们历史经验的继承和弘扬。实际上,不管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思想建党从来没有、也根本离不开制度治党。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系统阐述思想建党的理论,提出思想建党的要求,而《古田会议决议》首先是一个制度,是在为思想建党建规章、立规矩。我们说古田会议重要,首先是因为这些思想建党规章和规矩的确立。在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总结,我们党思想建党的各项制度也逐渐健全,这是思想建党成功的有效保证。人的思想形成和转变,都直接取决于他所生存的环境,包括生产生活环境、学习教育环境,也包括规章制度环境。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制度环境不仅对人的习惯养成和意识培养有直接效应(如纪律观念的增强、团结精神的强化、忠诚品格的培养、组织意识的提升等),而且,制度环境的规范引导功能还会对人在其他环境中所受的影响直接发生作用。比如我们党的思想教育,并不只是书本学习和课堂教育的要求,还包括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党员干部在工作实践中接受锻炼、经受考验,党员干部勇于开展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等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都是党内思想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当然,制度治党也离不开思想建党。制度本身是由人来制定和执行的,任何制度都不可能脱离当时人们的整体思想状况的实际。所以,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思想水平,是提高制度水平和增强制度执行力的重要前提。我们提出要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规则意识,增强党员干部的纪律观念和纪律意识,强调要把纪律执行的责任落到实处,意义就在于此。当前,提高我们制度治党的水平,首先要提高全党对于制度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充分认识,真正确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确立制度在广大党员干部心目中的权威性,克服权大于法、言大于法、人大于法,把个人凌驾于法规制度之上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其次要进一步提高党内立法水平,提高对于党内法规制度内容科学性的理解水平。使党内法规制度更加切合实际,更能体现刚性原则,具有更为完备的程序保证,更为系统的内在体系,并创造更好的外在制度环境,防止制度变成“橡皮筋”和“稻草人”。再次要切实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制度的根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