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公民总经理在集团公司煤炭企业“双提升、创一流”现场会上的讲话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3—附件1高扬华电旗帜全面推进公司煤炭产业做强做优——在集团公司煤炭企业“双提升、创一流”现场会上的讲话集团公司总经理云公民二○一三年七月十日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集团公司煤炭企业“双提升、创一流”现场会,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集团公司的部署要求,总结推广不连沟公司的管理经验,进一步动员公司系统煤炭企业,高扬华电旗帜,以“双提升、创一流”为总抓手,全面推进公司煤炭产业做强做优,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能源集团。刚才,李书记强调了三个方面的工作,煤炭产业部、财务与风险管理部分别作了专题发言,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正确认识当前面临的煤炭市场形势2012年5月以来,我国煤炭市场形势发生逆转,煤价持续走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国际国内、行业内外多方面因素—4—叠加形成的,概括起来:一是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全球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在延续,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潜在的通胀和资产泡沫压力加大。二是国家宏观经济增长放缓。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呈回落式增长,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这是影响煤炭市场的关键因素。三是主要耗煤行业用煤量增幅下降。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四大主要耗煤行业用煤量占全部煤炭消费量的90%左右,但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当前及未来相当时期其耗煤量增幅都将呈回落趋势。四是煤炭产能快速扩张。国内共有16大行业近年来投资开发煤矿,仅“十一五”期间的投资总额就达12400多亿元,相当于新中国成立之后55年煤炭投资总和的2.8倍,煤炭产能集中释放。五是进口煤量大幅增加。世界能源发展已进入石油、天然气、煤炭、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五足鼎立的时代,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能源结构调整,对煤炭的依赖度大大降低,煤炭出口大幅增长。我国2008年还是煤炭出口国,净出口500万吨;2009年后转变为进口国,煤炭进口量逐年攀升,2012年达到2.9亿吨,今年前5个月1.36亿吨,进口煤量的大幅增加,对国内煤炭市场冲击很大。总体来看,煤炭供给增幅大于煤炭需求增幅,煤价上涨动力正在减弱,煤炭市场已经步入“买方市场”,最为显著的—5—特征就是煤炭产能明显过剩、社会库存居高不下、煤炭价格持续下滑。在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动荡复杂、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综合判断分析,目前的煤炭市场还不具备触底反弹的决定性条件,将会在较长时期,或许3~5年内处于疲软状态。由于煤炭生产成本增加,煤炭需求量、产销量以及铁路、港口转运量增速回落,煤炭销售价格大幅下降,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一些企业的经营状况已经接近盈亏平衡点,甚至处于亏损状态。面对当前的煤炭市场形势,有的同志可能会提出质疑,现在煤炭市场不行了,为什么还要发展煤炭产业。我想,大家在客观分析不利因素的同时,也要看到有利因素。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不会改变,煤炭在一次能源中还将长期处于基础地位,决定了煤炭需求必将保持稳定增长,公司煤炭产业发展具备长期向好的经济环境。集团公司在2013年工作会议上确立了“四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发电是主体,煤炭是基础,公司系统目前8068万千瓦的火电装机规模,形成了2亿吨/年的电煤内部需求,“煤电一体”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公司煤炭产业发展具备煤电协同的坚强后盾。集团公司煤炭产业发展起点高、标准高,自主开发建设的主力煤矿多为千万吨级大矿,地质条件优越,区域优势明—6—显,人员负担、社会包袱轻,市场竞争力强,公司煤炭产业发展具备良性发展的坚实基础。大家一定要统一思想认识,既要看到当前煤炭市场面临的冲击和挑战,保持冷静,积极应对,有效化解各种风险,实现转“危”为安;更要看到在不利环境中蕴藏着机遇,着眼长远,稳中求进,坚定不移地发展煤炭产业,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继续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二、理性看待集团公司的煤炭产业发展集团公司成立以来,积极探索科学发展之路,不断优化发展战略,从“一体两翼”,到“电为主体,煤为基础”,再到打造“四大板块”,最后到构建“四位一体”的产业格局,可持续创造价值的发展理念越来越完善,煤炭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发展路径越来越明确。特别是2008年7月,集团公司做出了“举全公司之力,加大煤炭开发力度”的决策部署。五年来,公司系统拓资源、抓基建、提产能,推创新、强管理、提效益,煤炭产业发展从零起步,从无到有,形成了较大产能,取得了骄人业绩,集团公司2009年出台的《五年发展纲要》确定的各项发展目标得以如期实现。一是煤炭产业发展的规模质量效益协同提升。按照“电为主体、煤为基础、产业协同”的发展思路,以华电煤业为公司煤炭产业发展的主力平台,相关专业公司、区域公司齐头并进,以自主建设、兼并收购为主要方式,全力推进公司—7—陕西、山西、蒙西、新疆、蒙东、云贵等六大煤炭基地建设,走出了一条速度快、质量高、效益好的煤炭产业发展之路。自主开发建设的不连沟、隆德、肖家洼、小纪汗等一批现代化大型矿井相继建成投产,以可门储运中心、曹妃甸煤码头三期工程、华远星船队为主体的煤炭物流产业协同推进,公司煤电化一体、路港航配套的能源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截至目前,公司控制煤炭资源量234.3亿吨,控股煤矿已形成产能5920万吨/年;生产码头设计通过能力2150万吨/年;自有船舶7艘、总运力41.2万载重吨;煤炭产业板块资产总额582亿元。2012年,公司控股煤炭产量3530万吨,煤炭产业板块实现利润总额31.1亿元。到今年底,华电煤业的煤炭产能将突破5000万吨/年,成为国内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炭板块的快速发展,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为集团公司“转方式、调结构”,推进煤、电产业协同,发挥煤炭产业保障供应、平抑煤价的战略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煤炭企业管理的体制机制制度逐步完善。按照国资委管理提升活动的部署要求,深入推进管理效益“双提升”活动,积极探索实践适应公司发展需要的专业化煤炭开发和管理体系。明确了8家煤炭开发和管理主体企业,走专业公司、上市公司、区域公司共同推进、协调发展的煤炭开发之路。理清煤炭产业管理界面,成立了煤炭产业部,公司系统自上而下逐步健全煤炭专业管理机构,各层级的煤炭开发和—8—管理责任得到较好落实。先后研究出台了涵盖煤炭项目前期、基建、运营管理的31项制度,煤炭产业管理逐步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转变。构建以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为基础,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为手段的三级安全管控模式,安全生产保持良好局面。系统各单位以夯实基础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为重点,切实加强和规范煤炭企业管理。华电煤业在公司系统全面推进制度、流程规范化建设,华电国际扎实推进煤矿“示范工程”、“示范采区”和“示范矿井”建设工作,内蒙能源公司通过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作为国内电力企业自主开发建设的第一座千万吨级特大型煤矿,不连沟公司28个月取得核准,25个月完成建井,吨煤投资仅198.74元/吨,取得了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认定,煤矿和洗煤厂整体项目在煤炭行业率先荣获“鲁班奖”,2012年生产原煤1469万吨,实现利润9亿元,成功构建了煤、电、路、物流园一体化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精益化管理模式”,在集团公司煤炭产业板块树立了一面旗帜。集团公司之所以选择在不连沟公司召开煤炭企业“双提升、创一流”现场会,就是要组织公司系统煤炭企业深入学习借鉴不连沟公司成功的经营、管理和发展经验,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双提升、创一流”工作,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发展煤炭产业。三是煤炭专业人才的数量素质结构持续优化。集团公司—9—高度重视煤炭人才队伍建设,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引进人才、激励人才的特殊政策,初步构建了一支数量足、素质强、结构优的煤炭人才队伍。适应煤炭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特点,在公司系统煤炭企业大力推行市场化用工制度,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机制性保障。近年来,公司系统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兼并收购成建制获取、系统内人员转岗培训和引进优秀毕业生自主培养等方式,加大各层级煤炭人才配置力度,打造了一支煤炭前期、基建、生产和管理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形成了推进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截至今年6月,公司系统煤炭产业板块从业人员已达29198人。2010年9月在不连沟公司建立了集团公司煤炭人才培训基地,为公司煤炭产业发展培养、储备和输送人才。五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集团公司做出发展煤炭产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是及时的、正确的,取得的成效是积极的、显著的,增强了我们走“四位一体”产业格局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公司煤炭产业发展取得的骄人业绩,也将会被历史所证明,希望大家深刻领会“华电旗帜”的三个内涵,增强可持续创造价值的发展理念自信,增强构建“四位一体”产业格局的发展道路自信,增强实现“四个华电”、创建世界一流能源集团的发展目标自信,加快推进做强做优煤炭产业的步伐。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构建“四—10—位一体”的产业格局和创建世界一流能源集团的愿景目标相比,公司煤炭产业发展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产业发展方面:公司2015年煤炭需求量将超过2亿吨/年,按自给率50%计算,煤炭产能应达1亿吨/年,目前5920万吨/年的产能存在较大缺口。公司煤炭资源控制总量不足,特别是在发展条件好、创效能力强的“三西”区域84.5亿吨,仅占全部资源控制量的36%。公司目前的港口吞吐能力、辐射范围有限,自有船舶不足,控股煤矿没有或少有铁路运力指标,煤炭物流网络尚不健全。有的煤矿长期不能达产,有的规模偏小,安全风险和生产经营压力较大。企业管理方面:公司系统自上而下的煤炭企业管控模式、运行机制和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还不高。公司系统绝大多数煤炭企业为新建企业,人员经验不足,管理效率、可控水平不高。安全监管压力较大,公司系统不同程度地存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队伍建设方面:煤炭专业人才的培养、评价、使用、激励和配置机制不够健全,特别是市场化用工制度没有得到全面推行,人才工作环境有待优化。煤炭专业人才不足、缺口较大,特别是具有多年生产、管理经验的高精尖领军人才十分紧缺。对于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11—三、以“双提升、创一流”为总抓手,全面推进集团公司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有效应对当前严峻的煤炭市场形势,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推进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是公司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重大课题,大家务必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从2008年到2012年,我们用五年时间,主要通过建矿和收购两条途径,实现了煤炭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这五年也可以说是开拓性、扩张型发展时期,是集团公司煤炭产业发展的第一阶段。当前,集团公司投资建设的煤矿绝大部分都已经投入生产运营,也可说集团公司的煤炭产业发展转入了第二阶段,我们必须审时度势,调整思路,在转方式、调结构的进程中优化煤炭产业发展,通过管理提升使现有煤矿产能发挥最大效益。在这一阶段,公司煤炭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扬华电旗帜,遵循可持续创造价值的发展理念,以安全“零死亡”、产能“亿吨级”、管理“精益化”为目标,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着力点,以“双提升、创一流”为总抓手,坚持走以完善、配套、提升为主线的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更加注重优化发展,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更加注重强基固本,大力提升可持续创造价值能力和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能力,管好存量、做优增量、做强总量,全面推进公司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针对目前煤炭企业管理基础不牢、管理问题较多、管理层次较低的现状,公司系统煤炭—12—企业要将管理效益“双提升”活动再延长两年,切实加强基础管理,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努力创建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在同行业最优的一流煤炭企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司系统的煤炭产业发展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以“零死亡”为目标,加强安全监管,构建本质安全体系“基础不牢,地动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