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改革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中界完小田娅飞内容摘要:数学,作为我国中学教育的重要学科,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进行深化改革,以更好地服从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需要。在中学数学教育改革中,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在改革过程中定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对此,我们既不能漠视,也不能夸大。作为在教学第一线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我们提倡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知难而进的进取精神,为21世纪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改革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关键词:数学教育改革问题对策中学数学教育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怎样实施教学才能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可谓是有多种说法。其实教无定法,教亦多术。只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在课改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我们绝大部分教师仍然是为考而教,生硬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像往仓库里放东西一样,始终摆脱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甚至于对课改持怀疑态度、抵触情绪。这实际上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及我国国情、课改的要求。我国是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国家的建设急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人才。教育,从广义来说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是制约课程的重要因素。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世纪,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一体化趋势越演越烈,国家与国家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这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尤其是年轻一代,要具有国际意识、国际视野,学会交流、合作、分享,具有处理社会事务的基本能力,不断挑战自我。纵观我国15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多年,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成功也好,失误也罢,两方面的经验都是宝贵的。下面谈谈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改革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一、对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基本估计素质教育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特长,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和一个自立、善于合作、讨论、交流的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是成功的,其水平堪称世界一流,这是得到世界公认的,但是,肯定成绩不等于固步自封,我们的数学教育仍需大力改革,与时代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目前中学数学教育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例如:1、教材比较偏重逻辑性,强调结构严谨,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忽视了学生学习多门学科的负担;注重知识传授,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不够重视,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统一性,关注差异性不够,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的可选择性较少,变化性不够,教学内容偏难、偏窄,偏旧。2、学生学习方法比较单一、被动。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合作、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不多,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和调节重视不够。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关注不够。“结果”与“过程”的平衡把握得不够好,直接给出概念,然后对概念进行验证,演绎的现象比较普遍,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归纳抽象结论的机会。教师没有注意引导学生经历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回到实践中验证结论的正确性这样的完整过程。因而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这一问题,我在无意中发现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已走在我们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前列。3、评价方法比较单一。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在评价的指导思想上,尊重学生方面注意不够:很多学校、老师还是穿新鞋走老路,拿考分的高低对学生作出武断的评价。考分高就被认为是好学生,有发展前途;考分低的学生就会被认为是脑子笨、调皮捣蛋、没有出息的人;在评价方式上,没有注意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之间相互评价的结合;评价时机不够到位,往往急于作出评价,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学习时空等等。4、三维目标落实不到位。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获得上级有关部门表彰,仍然只关注知识目标,注重结果,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还有些学校为了适应新课程的理念,过分地强调过程和方法,认为结果已经不重要了,从而在教学中一味地让学生体验、讨论,又不能有效的调控课堂,使课堂讨论、学生交流、合作变得杂乱无章,离题万里。结果学生对系统知识的掌握可想而知。5、教师素质(尤其是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不高。有的地方因条件艰苦,师资力量紧缺。中学数学教育是夯实基础的奠基工程。正因为这样,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都瞄准21世纪人才的培养,把改革中学数学教育放在突出地位进行研究和实验,有的已付诸实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数学是科学技术的基础。我们研究未来的中学数学教育,不能不考虑到时代突飞猛进的特点。适应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深化改革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培养出高质量的合格人才的需要,作为中学教育重要学科的数学,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进行深化改革,以更好地服从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需要。如何进行改革,我国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以及科学研究部门的专家、学者、高屋建瓴,发表了很多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在教学第一线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我们应当抱着历史责任感,积极参与面向21世纪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改革,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三、关于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对策(一)数学教育改革应体现数学的学科特点数学区分于其他学科的特点是它的抽象性、精确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数学教育的主要价值,学习数学的最主要目的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善于思考,有独创精神。数学是使人聪明的学科。通过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实现“从具体数学到概念化数学的转变,建立严格的逻辑思维意识”。[1]由于在数学思考过程中,观察、比较、类比、合理推理、抽象、归纳、概括等各种思维形式都在发挥作用,因此在数学基础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正是因为数学学科有这样一些特点,才使得它在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数学学科有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学习数学能给人以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能使人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今后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这是数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的理由。要学好数学,必须经过艰苦的努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法加工,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内容的呈现方式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能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自己的归纳概括来理解知识,通过数学的实际应用来掌握知识,发展数学能力。(二)中学数学教育改革,要在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数学教育改革首先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就是要在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在教学内容改革上,一是如何更新教学内容,改变过去传统的“传授---接受”模式,并建立合理的教材结构,改变过去教材“难、繁、偏、旧”的状况,使之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心理特点;二是解决好统一性与灵活性问题。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要求,已体现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中。中学数学教学内容改革要与教学方法改革相并而行,以圆满实现教学目标。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教师必须由教师“中心论”向学生“主体论”转变,学生由“应付考试”向“全面发展”转变。[2]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应注意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充分运用录音、录相、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向“主动学”转变。1、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自主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学习的潜能。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由教师“中心论”向学生“主体论”转变,在传授知识时,应注意启迪学生思维,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他们对学习感兴趣,明确学习目的。2、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前,我们最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很少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采用的大多是学生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训练方式。这种方式虽能保证学生获得很高的分数,却往往掩盖了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的缺陷,学生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来学习往往被忽略。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自学和讨论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等方法,使学生摆脱单纯的加班加点,死记硬背的方法。3、吸引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改革要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上下功夫。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权利。教师的任务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在于满足学生“学会”,而在于学生“会学”,教是为了不教。4、鼓励质疑,求异,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独创精神创造通常是与“质疑”联系在一起的,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要使学生养成“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的思维习惯,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大胆发问;要使学生养成勇于与善于进行“问题提出”的良好习惯,多鼓励学生去探索、猜想、发现等。对回答问题新颖独特,标新立异,独出心裁的学生,应给予及时表扬和鼓励。在教学活动中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教师需使学生养成一问多思,一问多答,一问多解的习惯,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三)建立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前,我们所说的评价主要是指选拔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考试把所谓的尖子生选出来,从而决定人一生的命运和前途。这种评价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客观上对应试教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要改变以往将考分作为评价体系唯一内容的状况,倡导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以促进学生均衡、客观地发展。(四)贯彻落实好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在培养“全人”的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关注过程,也要关注结果,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全面发展落到实,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能承担起塑造“全人”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明确自己在学习方式转换中的角色,提高教师对学习方式的理解和运用。学校要积极为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多学习理论知识,参加相关部门的培训。(五)中学数学教育改革,关键在教师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滴水,必须自己有一碗水”,现在的学生接受能力强,信息来得快,如果教师自身更新慢,那么在课堂教学上是很难驾驭学生的。一方面,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究大纲和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的要求和分析学生认知水平、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对所学内容的心理认同程度,查阅相关资料,努力精心设计出既全面具体、又重点突出的单元(章节)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多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评价发现问题,反馈调控,及时总结经验;另一方面,大量阅读报刊、杂志,常上网,了解社会信息。继续抓好教师思想、业务素质的提高。人们常常这样说:中小学教师是科学知识的启蒙者和引路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们也常常这样比喻:中小学教育如盖高楼大厦的基础工程,这种说法和比喻不无道理。在基础教育阶段,用什么样的知识去武装学生,把他们塑造成什么样子,关系到面向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极言树人之不易。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成功改革关键在于建设起一支具有良好业务素质和高水平教学艺术修养的数学教师队伍。(六)中学数学教育改革,应处理好坚持中国特色与借鉴国外经验的关系各国数学教育,不是孰优孰劣的问题,而是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问题。过去,西方对中国的数学教育否定较多,认为中国的数学教学属于“传授———接受”的模式,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但有关的比较研究表明,中国学生与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学生相比,有着较好的学习效果。随着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入,他们开始重视中国数学教育的经验,思考中国学生取得数学好成绩的原因。他们开始意识到:“将背诵与反复训练等同于‘不求甚解’或‘强记’”是“过于简单化了”。【3】实际上,中国数学教学中的“变式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