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王龙凤资料:王晔赵红江容宇施舜剑王龙凤PPT:王晔赵红江容宇施舜剑王龙凤Onehome,Onedream走近中国革命的伟大女性秋瑾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璿卿(璇卿),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1877-1907)历史上最拽的十个女子长孙皇后(唐太宗)——最贤惠的女人上官婉儿——巾帼首相第一人貂蝉——最早的女间谍吕雉——最狠毒的女人柳如是——最好命的红尘女子李清照——最有才华的女人夏姬(郑穆公之女)——最妖娆的女人文成公主——最成功女外交官万贵妃(明宪宗妃子)——最有魅力的女人秋瑾——最豪气的女人在国家民族面临危亡的时候,巾帼不让须眉的一代女侠秋瑾,抛家弃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生,去追求民族振兴的方法,把“最有豪气的女人”这样的称谓献给这样的女英雄的确是实至名归。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才子,其诗词既有女子的“柔婉细腻”,又有男儿的“豪迈劲爽”,刚柔相济,阴阳相和,体现了一种“中和之美”和独具魅力的“女性情怀”坚毅之美︱︱秋瑾秋瑾的家庭•秋瑾是著名的近代民主革命志士。1875年生于绍兴的一个典型的小官僚地主家庭。其父秋寿南曾任湘乡县督销总办。秋瑾兄妹四人,秋瑾稍大即入家塾,受封建教育,念的是《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等,但她爱读的却是诗词、明清小说和笔记传奇。•电影中秋瑾的一家巾帼英雄秋瑾—求学•1875年生于绍兴的小官僚地主家庭,兄妹四人。•秋瑾稍大就入家塾,学习《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等,但她最爱读的却是诗词、明清小说和笔记传奇。•1904年,她只身东渡日本求学。秋瑾的爱情与婚姻1895年,19岁的她跟随做官的父亲秋寿南来到湖南省湘潭县。秋寿南在当地结识了湘潭首富、曾国藩的表弟王殿丞。王见秋瑾生得秀美端庄,聪慧可爱,就托媒人送礼给儿子王廷钧提亲。秋瑾对于这桩婚事十分不满,但在封建社会里,儿女的婚事只能依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896年4月20日,王家彩銮花轿吹吹打打把秋瑾迎了过去。王家虽锦衣玉食,但志趣高尚、性格刚烈的秋瑾并不喜欢过养尊处优的生活,更受不了封建家庭的种种束缚。比自己小两岁的丈夫王廷钧,在志趣、爱好上也与自己毫无共同之处。她叹息道:“琴瑟异趣,伉俪不甚相得。”王廷钧一不好读,二不务正业,每天游手好闲,吃喝玩乐。秋瑾的革命志向与理想,不仅得不到丈夫的理解与支持,反而遭到他的训斥:“这是男人的事情,你休胡思乱想。”秋瑾也不示弱:“我要去寻求真理,女人也有救国救民的责任。”两人吵得互不相让。王廷钧知道秋瑾是个说得到做得到的倔强女性,要说服她是不可能的,只好采取卑劣手段,乘秋瑾不备,偷偷将她的珠宝和手饰及积蓄全部窃走,妄图以此来阻挠她赴日。秋瑾变卖了仅剩的财产和衣物,加上吴芝瑛等人的资助,于1904年4月只身东渡日本,从此迈出了她人生道路上的关键一步。秋瑾在日本三年,两人从无书信来往,夫妻关系名存实亡。1906年冬秋瑾听说王廷钧纳妾的消息,反而高兴,觉得有了与王廷钧脱离关系的理由。于是,她给大哥秋誉章写了一封信,请大哥代她办理离婚。秋誉章几经奔波,由于王廷钧的阻碍,离婚之事未成。巾帼英雄秋瑾—革命“今古争传女状头,红颜谁说不封侯?”她从小不仅仰慕英雄豪杰,而且还立志做巾帼英雄那样的人。在日本留学期间,秋瑾积极地投入了中国留学生的革命斗争。宣扬妇女解放,主张男女平权。秋瑾在去日前就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不满。她从来不甘心做低人一等的女子,不甘心居于男子之后,认为女子一样能掌管国家大事。因此对于封建的礼教,她藐视,她憎恨,从不屈服。她希望妇女能和男子平等,为此她多次在诗歌中表示女子有着超男子的智慧与勇力,英雄中也有女子。从事革命后,她更加努力宣传妇女解放,而且把争取妇女解放和革命救国事业联系起来,号召妇女起来,肩负起救国的重任。巾帼英雄秋瑾—革命•1906年加入了光复会。在上海设立革命机关,并主持《中国女报》,第一个提出创建“妇人协会”的主张,为近代妇女解放吹响了第一声号角。同年,秋瑾返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训练革命力量。秋瑾的作为归国后,秋瑾先任教于浙江浔溪女校,后至沪,再后辗转赴浙,在徐锡麟邀请下主持绍兴大通学堂。1907年2月,她和徐锡麟秘密约定在皖、浙两省同时发动反清武装起义。之后,秋瑾在大通学堂,组织“体育会”,自任教练,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同时,她又奔赴于浙东等地,运动会党,发动新军,组建光复军,起草起义文告,为起义悉心准备不辞劳苦。现在的大通学堂巾帼英雄就义—秋风秋雨秋煞人1907年5月,徐锡麟准备在安庆起义,秋瑾在浙江等地响应。但起义计划泄露。7月6日,徐锡麟安庆发动起义,但起义很快失败,徐锡麟也被捕牺牲安庆起义失败,使秋瑾在浙江地区起义计划完全泄露,形势十分危急,同志们劝她暂避一时,她依然坚决留在大通学堂与前来包围的清军作殊死战斗。因寡不敌众,不幸被捕,于1907年7月15日英勇就义,成为中国妇女界为革命牺牲的第一人,就义遗言秋瑾就义电影中秋瑾就义的场景十葬秋瑾光绪三十三年正月(1907年2月),秋瑾接任大通学堂督办。不久与徐锡麟分头准备在浙江、安徽两省同时举事。联络浙江、上海军队和会党,组织光复军,推徐锡麟为首领,自任协领,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因事泄,于7月13日在大通学堂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浙江绍兴轩亭口。被捕后没有一句供词,只留下一纸,上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字。轩亭口秋瑾广场巾帼英雄秋瑾—纪念•秋瑾牺牲后,她的挚友冒着生命危险,在西湖西冷桥畔、民族英雄岳飞墓前修建了秋瑾烈士墓。•绍兴轩亭口(牺牲地)——秋瑾纪念碑。•和畅堂——“秋瑾故居”•国家出版了《秋瑾史迹》、《秋瑾集》等,以示永久的纪念。巾帼英雄秋瑾—纪念秋瑾墓位于在杭州市区白堤尽头西泠桥畔。墓正面有大理石墓碑,上刻孙中山亲笔题词“巾帼英雄”四字。背面立有吴芝瑛、徐白华所书的墓志铭原石。秋瑾墓依山面湖,松柏环列,掩映在四季常青中。秋瑾墓秋瑾牺牲后反响女性因为政治原因被杀,秋瑾是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人。秋瑾之后,因为政治被谋杀、屠杀、虐杀的女性越来越多,中国社会越来越不知道羞耻。临死,秋瑾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从这个角度和意义来说,生在那样一个黑暗而腐朽的年代,是秋瑾的不幸!按照灌输的对于黑暗社会的了解和现实状况,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后,整个社会和舆论一定是一片肃杀、彻底噤声。当时的事实并非如此,社会舆论一派哗然。巾帼英雄秋瑾—纪念为了纪念她巾帼英雄我们铭记手握尖刀的她很伟大,我们需铭记如今,西子湖畔西泠桥下,白衣长裙手持宝剑的鉴湖女侠秋瑾依然英姿飒爽,留下一首: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