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精选专项试题练习【1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1.课外文言文阅读(共6分,每题2分)黔之驴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慭慭然,莫相知(互相)B.益习其声(熟悉,习惯)C.终不敢搏(击,扑)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才)【小题2】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老虎)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驴),悄悄地出来接近它。B.以为且噬己也,甚恐:(老虎)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十分恐惧。、C.驴不胜怒,蹄之:驴子禁不住发怒,就用蹄子踢老虎。D.技止此耳:(它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小题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则寓言叙写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故事,告诉人们:貌似强大的对手其实并不可怕。B.文章对驴的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借助对老虎外形、神态和心理描写从侧面表现驴愚不可及的形象。C.“一鸣”、“一蹄”,貌似强大的驴,本领仅此而已。驴的形象,正是对现实中外强中干之人的写照。D.这则寓言启示我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观察探究的实践过程,也就是从现象到本质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答案】【小题1】A【小题2】A【小题3】B【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慭慭然,莫相知”中的“相”这里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即一方(虎)对另一方(驴),不是双方互相的样子,不是“相互”的意思。所以A项是错误的。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正确的翻译是“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A项中此句中的“稍”解释为“渐渐”,不是“悄悄”的意思。做此题要准确记忆重点词语的意思。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文章对驴的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借助对老虎外形、神态和心理描写从侧面表现驴愚不可及的形象”中,文章没有对老虎进行外形描写,所以B项是错误的。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2.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小题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后遂无问/津者【小题2】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B.阡陌交通(交通运输)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小题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小题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小题5】作者在本文中描写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答案】【小题1】D【小题1】B【小题1】C【小题1】(1)渔人觉得非常奇怪。又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2)这个人一一给(他们)详细地说出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听的人)都感叹惋惜。【小题1】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D中应是“后/遂/无问津者”【小题1】B中应是“交错相通”。【小题1】C中应是“文中用想象的手法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理想社会。”【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如:“异、穷、具、叹惋”等重点词语要理解精准。【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中心主题理解和表达。要求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选文主要是通过描写一个世外桃源,来表达一种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的主题情感,回答时意思表述正确即可。3.文言文阅读(15分)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⑴自非亭午夜分亭午:⑵沿溯阻绝溯:⑶飞漱其间飞漱:⑷属引凄异属引:【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⑵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小题3】三峡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四季多变的美的典范。请你结合选文内容,仿照“示例”内容,说说三峡的美还体现在何处。(请勿抄写示例)(3分)示例:三峡的美,美在山,美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险峻。三峡的美,美在,美在。【小题4】下列两则材料都在描写水的特点,请具体分析它们在描写的角度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材料一: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材料二: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答案】【小题1】(4分)(1)正午(2)逆流而上(3)急流冲荡(4)接连不断。(每小题1分)【小题1】(4分)(1)即使乘着飞奔的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它快。(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有很多趣味。【小题1】(3分)答案要点:不要求仿写句子的结构,有具体内容引用和三峡景物特点概括即可。示例:三峡的美,美在水,美在“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清幽。【小题1】(4分)两则材料都从侧面描写了水的特点(2分)。第一则材料从船行的速度快侧面突出三峡水流疾的特点(1分),第二则材料通过写可清晰看到水中的鱼侧面突出了小石潭水的清澈(1分)(答出侧面描写2分,结合具体内容分析2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小题1】仿写要求句式相同,内容设计合理即可。【小题1】能结合材料具体分析,表述合理即可。4.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程门立雪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hào)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xī)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zuò)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选自《宋史·杨时传》)【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颐既觉(2)德望日重【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小题3】同学们,从杨时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请谈谈读过本文之后的感受。(3分)【答案】【小题1】(1)醒来,停止睡觉(2)一天天【小题1】(杨时)道德声望一天天大起来,各地士人不远千里前来跟着他学。【小题1】尊师重教,虚心学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更应该发扬光大这种美德。【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解析】【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意思表述正确即可。5.歧路亡羊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列子·说符》)【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之”字。(2分)(1)杨子之邻人亡羊之:(2)又请杨子之竖追之之:【小题2】翻译。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2分)【小题3】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案】【小题1】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羊【小题1】岔道之中又有岔道,我不知(羊)逃到哪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小题1】事物(事理)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才不致于误人歧途)。或:做事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解析】【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小题1】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即可。6.文言文阅读。(11分)苏轼抄书陈鹄朱司农载上①尝分教黄冈。时东坡谪居黄,未识司农公。客有诵公之诗云:“官闲无一事,蝴蝶飞上阶。”东坡愕然日:“何人所作?”客以公对,东坡称赏再三,以为深得幽雅之趣。异日,公往见,遂为知己。自此,时获登门。偶一日谒至,典谒已通名,而东坡移时不出。欲留,则伺候颇倦;欲去,则业已通名。如是者久之,东坡始出,愧谢久候之意。且云:“适了些②日课,失去探知。”坐定,他语毕,公请曰:“适来先生所谓‘日课’者何?”对云:“钞《汉书》。”公曰:“以先生天才,开卷一览可终身不忘,何用手钞邪?”东坡曰:“不然。某读《汉书》到此凡三经手钞矣。初则一段事钞三字为题;次则两字;今则一字。”公离席,复请曰:“不知先生所钞之书肯幸教否。”东坡乃令老兵就书几上取一册至。公视之,皆不解其义。东坡云:“足下试举题一字。”公如其言,东坡应声辄诵数百言,无一字差缺。凡数挑,皆然。公降叹良久,曰:“先生真谪仙才也!”他日,以语其子新仲曰:“东坡尚如此,中人之性可不勤读书邪?”新仲③尝以是诲其子辂。【注释】①朱司农载上:朱载上,北宋时人,司农是他的官职,曾在黄冈任学官。②了些:了结。③新仲:朱载上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