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精选专项试题练习【2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小题1】下列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余闻之/也久D.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小题2】下列加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自以为大有所益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安能辨我是雄雌C.于舅家见之见往事耳D.复到舅家问焉非复吴下阿蒙【小题3】翻译。(共4分,每小题2分)(1)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小题4】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请简要概括:(2分)①方仲永年幼时天资过人,具有非凡的作诗才能。②③【小题5】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有哪些?请用原文语句回答。由此,你明白了什么道理?(3分)【答案】【小题1】C【小题2】(3分)D【小题3】(1)(仲永)立刻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了自己的名字。(2分)(2)(大家)让仲永作诗,(他的才能)已经不能和先前时候的名声相当了。(2分)【小题4】.②十二三岁时的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1分)③又过了七年后,仲永已经完全成为一个平庸之人。(1分)(表明阶段的时间词0.5分,仲永的变化0.5分,语言不够简洁,扣0.5分)【小题5】(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3)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三选二,一点1分,共2分)明白的道理: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教育及自身学习的情况有关。(1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要断句,首先把句子的意思大致理解一下:“余闻之也久”的意思是“我听说这个呢,已经很久了。”,“也”表示停顿一下,舒缓语气,对后面有强调作用。所以,C项停顿应为:余闻之也/久;或:余/闻之也/久。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点评:给文言句子划分节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题型,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中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一是理解文意。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正确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二是分析语法结构。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找宾语或补语,再考虑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小题2】试题分析:A项中前一个“为”是“作为”的意思;后一个“为”是“是”的意思。B项中前一个“是”是“指示代词,这,指上文作诗”;后一个“是”表判断。C项中前一个“见”是“见到,看到”的意思;后一个“见”是“了解”的意思。D项中的两个“复”都是“又、再”的意思。经分析本题应选择D项。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句子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能通过增补、替换、调整等手段来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1)句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即(立刻)”、“书(写)”、“为(题、写)”、“其(代词:他的)”。翻译(2)句时,要注意中的词语“令(让,叫)”、“称(相当,相称)”、“之(助词,的)”、“闻(名词,传闻)”。最后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结起来,语意流畅即可。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小题4】试题分析:根据文章内容可知,仲永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第一段中的“五岁时,天资聪明,极有作诗的才能”,然后是第二段中的“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大不如前”,最后是“又七年”,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理解和概括能力。点评:找准范围,从前向后找寻,根据文章内容把语段分成几个有机组成部分,根据理解把切题的答案提取或概括出来。能用原文语句回答的,一定要用原文语句。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的,一定要在原文中认真寻找,注意找全、找完整。【小题5】试题分析:这是道综合题,第一问:在故事的叙述之中,有这样的语句“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故事讲述完之后,有作者针对仲永变化的议论句,即“其受于人者不至也”。第二问: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从“方仲永”由“天才”沦为“普通人”原因,来谈明白了什么道理即可。明白的道理:人的才能并非一世不变,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十分重要的。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信息及根据文章的内容谈感悟的能力。点评:从文中筛选信息要根据理解把切题的答案提取或概括出来。能用原文语句回答的,一定要用原文语句。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的,一定要在原文中认真寻找,注意找全、找完整。第二问回答时要注意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作答,答案不必强求一致,能够抓住要点即可。2.出师表(14分)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4分)(1)遂许先帝以驱驰()(2)先帝不以臣卑鄙()(3)以咨诹善道()(4)以光先帝遗德()【小题2】下列各组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B.先帝不以臣卑鄙咨臣以当世之事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D.何陋之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小题4】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3分)【答案】【小题1】略【小题2】A【小题3】略【小题4】①积极献言,提出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出师北伐。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驱驰”:驱车追赶。这里是奔走效劳的意思。“卑鄙”:古今异义词,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诹”:询问。“光”:发扬光大。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小题2】试题分析:A.前一个“所以”是“用来……的”的意思,后一个“所以”是“用来……的”的意思,两个意思和用法相同。B.前一个“以”是“因为”的意思,后一个“以”是“用”的意思,两个含义和用法不同。C.前一个“顾”是“拜访,访问”的意思,后一个“顾”是“环顾,看”的意思。D.前一个“之”的词性,学术界有两种解释:一是“之”作助词,无词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一是“之”作代词,复指宾语“何陋”,构成复指短语,并表宾语前置。后一个“之”是代词,代指“知识”。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时,要注意把“受任”(接受重任)、“际”(时候)、“奉命”(遵奉命令)、这些字词翻译准确。翻译“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时,要注意把“诚”(果真,确实)、“危急存亡”(生死存亡)、“秋”(紧要关头,时候)这些字词翻译准确。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小题4】试题分析:本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①积极献言,提出三项建议:分析了不利和有利形势,提出了广开言路的建议;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推荐文臣、武将中的贤良,提出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亲贤远佞),这是三条建议的核心。②追叙往事,表达了“兴汉室”的决心和“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出师北伐。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对“已”,承“讨贼兴复之效”;对“贤臣”,扬“兴德之言”;对“后主”,行“自谋”之宜。各方面的职责分明,要求明确,此情恳切,表达了诚挚的希望,显示了作者对自己和对朝廷诸臣的严格要求。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提取、概括、筛选的能力。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具体做法一时从名词概念出发,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