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精选同步练习试题【24】(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1.《出师表》节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陟罚臧否(3)先帝简拔以遗陛下(4)必得裨补阙漏【小题2】下列句中“以”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是以众议举宠为督A.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句子。(3分)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小题4】在选段中,诸葛亮给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其中一条,并谈谈这条建议对我们有什么借鉴意义。(3分)【答案】【小题1】(4分)(1)确实(2)坏(3)给予(4)通“缺”,缺点,不足【小题2】(3分)D.【小题3】(3分)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就是先汉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远离贤臣,这就是后汉衰败的原因。【小题4】(3分)建议: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借鉴意义:略。【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诚”“否”“遗”是古今异义字词,“阙”是通假字,通“缺”,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先要准确判断例句中“以”的意思,然后再与各项比较,可用排除法,排除词义和用法明显不同的项。对这类文言常用虚词平时学习中要注意举一反三地记忆。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联系句子在文中的前后句,疏通句意,把每个字词理解清楚,准确翻译,疏通句子。此类熟文熟句,平时学习中翻译练习做过,要记忆,考试时直接写出来,节省时间。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4】试题分析:把选文划分三个层次,即第一段为一层,第二段为二层,三四五段为三层,引用各层重点字句,概括成四字短语。“借鉴意义”可从为政清明和培养和使用人才这个方面谈。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2.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小题。(11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2分)(1)小惠未徧()(2)公将鼓之()【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翻译: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翻译:【小题3】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他的平庸表现在哪里?他身上也有闪光点,请你概括一下表现在哪里?(5分)答:【答案】【小题1】①通“遍”,遍及,普遍②击鼓进军评分:共2分,每字1分【小题2】①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查看,也一定依实情处理。②我看到他们的车印凌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评分:共4分,每个句子2分【小题3】平庸表现在:政治上谋略不够,军事上才干不高。评分:共2分,每点1分不平庸表现在:①“公将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或:勤政爱民)。③“公与之乘”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④“公问其故”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⑤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⑥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两次遭到曹刿否定,鲁庄公毫不介意,表现鲁庄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评分:3分,任意写出两条意思对或言之有理均可,【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要注意徧是通假字,通“遍”,遍及,普遍的意思。鼓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击鼓进军的意思。考点: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小题2】试题分析:①注意关键字词:狱是案件的意思,虽是即使的意思,察是明查的意思,以是根据的意思。②辙是车轮压过的痕迹,“靡”是“倒下”的意思,故是所以,逐是驱车追赶。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点评: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小题3】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是两个方面的一是鲁庄公平庸的方面,一是不平庸的方面,解题时要注意两个方面分别概括,先概括平庸的方面,再概括不平庸的方面,做题时要写清楚。鲁庄公平庸的方面在文章中具体的体现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从中进行概括,鲁庄公身为一国之君,竟然不懂得治国之政略,盲目地将战胜敌国的希望寄托在“人”和“神”身上,可见他政治上十分幼稚短见;战斗打响,不能认识到自己的军队实力处于劣势,急不可耐地要求击鼓进军,可见他军事上浅薄无谋;在曹刿的指挥下,打了胜仗却不知所以然,可见心智愚钝不敏。幼稚短见,浅薄无谋,愚钝不敏,都是他的“平庸”。不平庸的表现:⑴长勺之战前,齐鲁两国的情况和鲁庄公的表现。当时,齐国是个传统的强国,在众多诸候国中实力不可小觑,而鲁国呢却是一个比效小的诸候国,两者相比,相差悬殊,“夫大国,难测也”就是强证。但鲁庄公明白“齐师伐我”是侵略行为,属不义之战,鲁虽弱小,也要迎敌。“公将战”寥寥三字,再简不过,但可以看出鲁庄公没有丝毫怯懦之意,而是在国家危难之际的果敢和绝决。临战,果敢而绝决。⑵鲁庄公的三答,先看第一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专”是独专占有,“弗敢专,”就是不敢独专占有,这在春秋时期能这样体恤下属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再看第二答“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虽然并不能带来神灵的保佑,但在当时“祭祀”可是国家大事,万民关注并不为过。鲁庄公能够做到这一点,不虚夸,不欺民,不欺天,也是一个明知之举。至于第三答,更是体现了鲁庄公的“民本”思想,自然也被曹刿称之为“忠之属也。”试想这样一个国君难道会是一个平庸的国君吗?能说他在政治上无能吗?恰恰相反,鲁庄公应是一个有道之君,较有作为的国君。鲁庄公在位多年的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政治:有道,有为。⑶鲁庄公这个人,他不但不计曹刿的“肉食者鄙”的言论,接见了曹刿,接受了曹刿的有点审问意味的提问,而且答应了曹刿“战则请从”的要求,更是让曹刿和自己坐在了同一辆兵车之上。“公与之乘”给足了曹刿面子,这充分说明了鲁庄公雅人雅量,也刻画出鲁庄公知人善任,非比寻常。用人:有大量,知人善任。⑷鲁庄公能及时改正自己的失误,而且坚持采纳了曹刿的建议。这才保障了长勺之战能获得大胜。军事上,不一意孤行。⑸“公问其故”,简单四字,鲁庄公的虚心好学跃然纸上,一个国君,能屈身向下属求教,不耻下问,这本身就说明鲁庄公这个人很开明,很不简单。曹刿有头脑、有智慧,鲁庄公也很有水平,君臣携手,上下齐心,长勺之战的取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⑹鲁庄公作为一国之君,能够于战事在即的百忙之中接见毫无政治与军事影响力的一介平民——曹刿,接见者之高贵,求见者之贫贱,这需要接见者何等的度量与气概?正是由于这种度量与气概,致使曹刿的才能在战争中得以发挥,拯救了国家和人民。⑺鲁庄公在接见曹刿时,能够放下国君的架子,克服国君的脾气,认真的、一次又一次的回答身贱如草的曹刿的发问,旋即终于悟及到政治上要取信于民的重要,可见他不仅不是启而不发之昏君,而且他那身为国君的耐心与谦逊,实在令人称道。点评:评价人物的注意点:对人物的评说要紧扣人物的特点,分析人物特点形成的原因,抓住主要的情节,透视文章所反映的时代背景,评价人物特点的优劣,表达自己的感情。3.[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字的意思。(2分)①沿溯阻绝溯:②或王命急宣或: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①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小题3】[甲][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小题1】①逆流而上②有时③飞奔的马④全,都【小题1】①遮蔽天空,挡住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②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小题1】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好。其中“隐、蔽、曦议”等重点词语要理解准确。【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中心主题理解和表达。要求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选文主要是通过内容,来表达一种主题情感,回答时意思表述正确即可。4.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节选,完成小题。(10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