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皇家园林圆明园圆明园鸟瞰图圆明园•圆明园原是康熙皇帝(1662--1723在位)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一处花园,据考始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当时规模较小。到1719年(康熙五十八年)园主首题园景十二咏时,主要景观除在后湖四岸外,北至耕织轩,东达福海西岸深柳读书堂。后经雍正朝(1723年--1735年)大规模拓建及乾隆初年增建,至1744年(乾隆九年)乾隆帝分景题诗成圆明园四十景。此后二三十年间,园内又相继有过多处增建和改建。共有园林风景群近50处、挂匾的殿堂亭阁约600座。其中不少景观仿自我国各地尤其是江南的名园胜景,诸如杭州西湖十景、海宁安澜园、无锡寄畅园等等。•圆明园是清帝以恒莅政之处,园林建筑兼备理政、园居双重功能。大宫门外分列部院旗营值房,门内即是举行朝会的正衙、日常理政的殿堂,再内方为帝后寝宫区,以及祖祠、佛楼和众多的游憩景观。•本园占地210公顷,水域约4/10。东部为园内最大水面福海,外围环列10个小岛,构成一处大型园林景区,共有10座园中园和建筑风景群。福海略呈方形,东西皆宽五六百米,水面开阔。盛时每逢阴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先后在此举行龙舟竞渡和放河灯等民俗活动。•圆明园1860年罹劫又经百年风雨,福海已成为稻田和苇塘。开发建设圆明园遗址公园的首期工程就是整修福海景区。挖湖补山,修桥铺路,清整遗址,绿化环境,历时7个月,于1985年6月29日蓄水放船,向游人开放。正大光明•圆明园大宫门内七间大殿题额“正大光明”,是皇帝在园内举行朝会、接见外使的正衙。功能类似故宫太和殿、保和殿。建成于1725年(雍正三年)。•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使马戈尔尼(1737-1806)访华,所带英王向乾隆帝祝寿的礼品陈列于此殿。•1860年10月英法联军蹂躏圆明园时,此殿是侵华头目的临时指挥部,随后被纵火烧毁。万方安和•位于圆明园中心景区后湖的西北侧。建成于1727年(雍正五年),俗称万字房。•主建筑位于湖中,外观为字形,共33间殿宇。造型独特,四时皆宜居住。雍正帝特喜居此,乾隆帝端午节在此侍奉皇太后进宴。武陵春色•位于万方安和之北,是一处摹写陶渊明(365-427年)《桃花源记》艺术意境的园中园。建于1720年(康熙五十九年)前,初名桃花坞。乾隆帝为皇子时,曾在此地居住读书。•盛时此地山桃万株,东南部叠石成洞,可乘舟沿溪而上,穿越桃花洞,进入世外桃源。坐石临流•位于后湖东北。本景建于1727年(雍正五年)前后,可分为西北部兰亭、西南部抱朴草堂、东北部舍卫城、东南部三层戏楼同乐园和中部皇家宫市买卖街五部分。•兰亭,原是一座重檐三开间敞亭,仿自浙江绍兴古兰亭“曲水充觞”意境,建于雍正初年,时称流杯亭,乾隆初年题额“坐石临流”。此亭后于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改建为八方形,并换成巨型石柱,每柱各刻一册历代著名书法《兰亭贴》,是为兰亭八柱贴。该亭被英法联军烧毁后,八根兰亭贴柱今存北京城里中山公园。•舍卫城,是座典型的佛教建筑,俗称佛城。供奉城隍爷、关帝君、三世佛、弥勒佛等。每月初一、十五,或逢佳节时令,皇帝至此拈香拜佛,并有首领太监充当僧人上殿念经。据说此城布局仿建古代印度乔萨罗国都城。逢皇帝、皇太后寿诞,王公大臣进奉各种精美佛像也存放于此,年复一年竟达数万尊。坐石临流柳浪闻莺•柳浪闻莺在文源阁西北,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建。在溪滨柳荫间,竖立一座汉白玉石坊,坊楣题额柳浪闻莺,略仿杭州西湖同名景意境。此坊额曾流散于北京大学朗润园,1977年运回圆明园,今展陈于西洋楼海晏堂遗址北侧。廓然大公•位于福海西北山水间。建于1719年(康熙五十八年)前,时称深柳读书堂。1726年(雍正四年)作较大增建,亦总称双鹤斋,1739年(乾隆四年)定名廓然大公。1755年(乾隆二十年)又在河池北侧依照无锡惠山寄畅园景做了大规模改建,尤以叠石为著。•1860年圆明园罹劫时,双鹤斋一景是园内幸存的少量建筑之一,1900年彻底毁于战乱中。蓬岛瑶台•建于1725年(雍正三年)前后,时称蓬莱洲,乾隆初年定名蓬岛瑶台。在福海中央作大小三岛,岛上建筑为仙山楼阁之状。据《史记》载,秦始皇(公元前221-前210年在位)妄想长生不老,方士徐市(市音fu,今亦作徐福)上言称,东海中有三座神山,曰蓬莱、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于是秦始皇就派徐市率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寻仙境、求仙药。蓬岛瑶台一景,正是仿照李思训(唐代著名画家、651-716年)的一池三山画意建造的。园盛时,福海端午龙舟竞渡,皇帝率王公大臣在西岸望瀛洲亭观阅,皇太后及后妃内眷则在蓬岛瑶台欣赏。•1860年圆明园罹劫时,蓬岛瑶台殿宇因在岛上幸免于难,1870年(同治九年)毁于火。•1985年清整补砌蓬岛瑶台三岛基址、驳岸和叠石,并修复东岛瀛海仙山六方亭、西岛庭院和东西曲桥。蓬岛瑶台•修复后的东岛瀛海仙山亭平湖秋月•位于福海北岸西部,仿杭州西湖同名景,1728年(雍正六年)前建成。东侧五孔桥外之重檐高台四方亭,额曰两峰插云,亦取杭州西湖景名。本景西南临湖庭院在1811年(嘉庆十六年)前后改建成为一处三卷大殿,并增悬匾额镜远洲,嘉庆帝屡有题咏。•平湖秋月三卷大殿基址今已发掘出土。两峰插云五孔石桥亦修复。平湖秋月•新修复的五孔石桥•五孔桥暮色方壶胜境•位于福海东北海湾岸边,1740年(乾隆五年)建成。•此景中后部的九座楼阁中供奉着2000多尊佛像、30余座佛塔,建筑宏伟辉煌;前部的三座重檐大亭及白石崇基,呈山字形伸入湖中。西部为三潭印月,略仿杭州西湖同名景。方壶胜境•方壶胜境遗址(秋)•方壶胜境遗址今已整补护岸条石别有洞天•位居福海东南隅山水间,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前后,时称秀清村,1739年(乾隆四年)定名别有洞天。后在1751年、1762年和1803年(嘉庆八年)前后,又有多次添建和改建。是座亭台错落、环境幽雅的园中园。雍正时期曾在此处开炉炼丹,乾隆(1736-1795年在位)、嘉庆(1796-1820年在位)二帝常在此园居住。•1985-1992年间,别有洞天遗址全面整修山形河道,绿化环境,先后修复石舫基座和西山四方亭。别有洞天•四方亭•别有洞天今貌长春园•长春园在圆明园东侧,始建于1745年(乾隆十年)前后。此地原是康熙大学士明珠自怡园故址,有较好的园林基础,两年后该园中西路诸景基本成型,1751年(乾隆十六年)正式设置管园总领。稍后又在西部增建茜园,北部建成西洋楼景区,并于1766年-1772年(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七年)间,集中增建了东路诸景。占地70余公顷,有园中园和建筑景群约20处,包括仿苏州的狮子林、江宁(南京)的如园和杭州的西湖的小有天园等园林胜景。•长春园昔日的园林景观,仅在乾隆年间由宫廷画师绘有一幅大型全景图,1860年英法联军焚园后下落不明。•1992年12月起,全面整修长春园山形水系,至1994年5月竣工放水。长春园一景•长春园的水面•长春园的秋林西洋楼景区•位于长春园北界,是我国首次仿建的一座欧式园林,由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线法画等十余座西式建筑和庭院组成,占地约7公顷。•此处欧式园林,由西方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GiuseppeCastiglione1688-1766年)和法国人蒋友仁(R.Michel.Benoist1715-1744年)设计监修,中国匠师建造。1747年(乾隆十二年)开始筹划,1751年(乾隆十六年)秋季建成第一座西洋水法(喷泉)工程谐奇趣,1756年-1759年(乾隆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基本建成东边花园诸景,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最终添建成高台大殿远瀛观。•西洋楼全盛期,清宫制有一套铜版图,为建筑立面透视画共20幅。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成图,由宫廷满族画师伊兰泰起稿,造办处工匠雕版。图幅面宽93厘米,高58厘米。•1860年圆明园罹劫时,这些西式殿阁因以石材为主,故多有残存。经百年风雨仍然孓立,警示世人勿忘血泪史。1977年-1992年间,西洋楼各遗址得以清理,廓清殿座基址,整修喷泉池,归位柱壁石件,并修复了迷宫黄花阵。西洋楼景区游览示意图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西邻海晏堂,在长春园南北主轴线与西洋楼东西轴线交会处,是最为壮观的欧式喷泉景观。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使马戈尔尼,曾至此处游赏。•大水法,朝南,是以石龛式建筑为背景的一处喷泉群,椭圆形菊花式喷水池内有猎狗逐鹿喷泉,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十三级喷水塔,一齐开放时蔚为壮观。南边朝北建有专供皇帝观赏喷泉用的宝座和石雕屏风,名曰观水法。此二景皆建于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前后。大水法北侧的高台西洋钟楼式大殿远瀛观,则是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添盖的。其门窗均镶安玻璃,共大小1206块。远瀛观的十数根高大石柱皆为优质汉白玉,尤其中券两侧的汉白玉巨柱,柱头柱身满刻下垂式葡萄花纹,刻工精良,枝叶活泼如生,实属艺术珍品。•圆明园罹劫并经百年风雨,这里残存的巨型雕柱、石龛和石屏风,仍十分醒目、壮观,成为游客必到之处。远瀛观•远瀛观正面(1786年铜版图)•远瀛观遗址今貌大水法•大水法残迹(1922年摄)•大水法远瀛观残迹现状观水法•观水法正面(1786年铜版图)•观水法遗址今貌线法山线法山(1786年铜版图)线法山东门残迹现状•位于大水法之东,在圆形土丘上建西式八方亭。“线法”意指西洋透视法。此山曾是乾隆帝跑马登山处,俗称转马台。•线法山正门朝西,前后各有一座牌楼门,东门当时亦称螺蛳牌楼。方河SquareLake•盛世方河铜版画•方河今貌海晏堂•在方外观之东,由海晏堂正楼和后工字蓄水楼组成,是最大的一处欧式园林景观。建于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海晏堂正楼朝西,上下各十一间,楼门左右有叠落式喷水槽,阶下为一大型喷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我国十二生肖人身兽头铜像。每昼夜十二个时辰,由十二生肖依次轮流喷水,俗称水力钟。•海晏堂后楼为工字形平台楼,楼南楼北也各有小型喷泉池。此楼即是附近各喷泉群的供水楼。楼东西两头为提水用的水车房,中段平台楼下边是海墁高台,台上砌蓄水池,俗称锡海,一次可蓄水160余立方米。初建时提水机械是蒋友仁设计的龙凤水车,用人力蹬攀;三四年后就改安辘轳,用大罐打水上楼。海晏堂•海晏堂正面(1786年铜版图)•海晏堂正面残迹方外观•位于谐奇趣之东,建于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为三间坐北朝南的两层西式小楼,左右有环形石梯可登。室内棚顶连墙皆装饰西洋通景大画。楼上东西墙有四扇玻璃挂屏,各贴一幅人物绢画,由西洋画师王致诚绘。楼下明间有一面大玻璃镜,西间墙上挂郎世宁仿画的西洋毯,东间设一面西洋借光镜和一架龙凤水法。据说此楼曾是乾隆帝维族爱妃(容妃,俗称香妃)作礼拜的地方,室内安放两块伊斯兰教碑文。碑为白色大理石,直径1.3米左右,刻阿拉伯文碑文,意译为:奥斯曼爱真主,真主爱奥斯曼,阿里爱真主,真主爱阿里。二碑早已不在,但20世纪初叶留存有该碑文影像。方外观西南桥外有一座西式八角亭方外观•方外观正面(1786年铜版画)•方外观遗址今貌黄花阵•位于谐奇趣北侧,是仿建的一处欧式迷宫。外砌长方形迷阵,中心筑高台圆基八方西式亭。方阵南北长89米,东西宽59米,阵墙总长1600余延长米,墙高约1.2米,镶字雕花砖墙面,称万花阵。圆明园盛期,据说每当八月十五中秋之夜,皇帝在此举行灯火晚会,宫女们手执用黄绸扎制的荷花灯,在迷阵中东奔西走,先到中心圆亭者,便可得到赏赐。所以此阵也叫黄花阵。•黄花阵阵墙和中心圆亭,已于1989年照原样修复。亭子全部用汉白玉雕拼而成,不施砖瓦寸木。黄花阵•黄花阵正面(1786年铜版图,时称花园)黄花阵•新修复的黄花阵•黄花阵鸟瞰谐奇趣•位于西洋楼景区西端南部,是1751年(乾隆十六年)秋季竣工的第一座欧式水法(喷泉)大殿。主楼三层,顶层三间,一二层皆七间,楼前左右九间弧形游廊连着两层八角楼厅,是演奏中西乐器之处。楼南为大型海棠式喷水池,池内设有铜羊、铜鸭和西洋翻尾石鱼等组成的喷泉。楼北也有一座小型菊花式喷泉池。喷泉的供水楼在谐奇趣西北,称作蓄水楼。用骡子拉水车,提水至楼上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