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专业作家。代表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夏日的玫瑰》《合欢树》等。2010年病逝。关于史铁生北京市人,当代著名小说家,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了多篇小说。史铁生是当代最有思想深度的作家之一。他这样解释自己的名字:“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易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的姓名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地生着,以便不断地去看它。不是不断地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的心魂,看这心魄的可能与去向。”这也是作者对他作品最好的诠释。史铁生的所有作品,均贯穿一点,就是对“生命的解读”,本篇尤其如此,阅读本篇,就是跟随作者去阅读生命。史铁生知青照学习目标一、体味地坛宁静肃穆、生机盎然的美,理解史铁生对生命的感悟二、品味作者深沉抒情、细密周到的语言掌握词语1沧桑(cāngsāng):2剥蚀(bōshí):3坍圮(tānpĭ):4亘(gèn)古不变:5捋(lǚ):6肆意:7落寞:意蕴:所包含的意思“沧海桑田”的略写。喻世事变化很大。物质表面因风化而损坏;侵蚀。坍:倒塌;圮:毁坏。因倒塌而毁坏。自古以来一直都没变化。用手指顺着抹过去。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寂寞;冷落。掌握词语8猝(cù)然:9纷纭:10恍惚(huănghū):11恪(kè)守:12焦灼(zhuó):13熨(yù)帖:14窸窸窣窣:15.宿命:指前世的命运。佛家认为今生的命运是由前世行为的善恶决定的。突然,出乎意外。多而杂乱。(指言论、事情方面)。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严格地遵守。非常焦急。1.心里平静。2.指用字词等妥当合适形容轻微细碎的声音。1.阅读课文第一节与第五节第一句话,说一说作者与地坛的遭遇有何相似之处?“我”进入地坛时的精神状态如何?2.找出的第三自然段的主要景物描写,体会地坛对作者的影响。3.找出的第五自然段的主要景物描写,体会地坛对作者的影响。4.找出的第七自然段的主要景物描写,体会地坛对作者的影响。5.当时作者在地坛里思考着什么问题?结果如何?问题补充:阅读课文第一节与第五节第一句话,说一说作者与地坛的遭遇有何相似之处?“我”进入地坛时的精神状态如何?我……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荒芜冷落得如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我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地坛被人遗弃作者被社会遗弃同病相怜颓废、迷惘详读细品找出课文的几次主要景物描写,体会地坛对作者的影响。地坛是如何帮助作者走出困境的?(一)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到自己的身影。理解:地坛在等待“我”来临的四百多年里除去了身上所有人工的雕琢,磨灭了身上的浮华与光芒,让生命显露出本真的模样,以便让“我”看到人生的真相。又在“我”入园的时候,让“我”看见那亘古不变的夕阳,让“我”在满园沉静中看到时间、认识自己。*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昼居池上亭独吟刘禹锡日午树阳正,独吟池上亭。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古人写诗很讲究诗歌意象的塑造,这首诗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诗中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备受打击,但仍然抗争不屈的形象,诗人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诗人积极参加政治革新,后遭打击,也曾产生过退隐念头,但从蜂、鹤身上汲取了精神力量,并以蜂、鹤自励,表明要像蜂那样勤劳勇敢,像鹤那样志趣高尚,进德修身,心存社稷的形象。诗中的“我”在被排挤出朝廷之后,饮酒调节精神,抚琴陶冶性灵,寄托高洁情怀。表现了诗人不甘沉沦,在寂寞中力求振作的精神。面对不平的现实,诗人对朝廷的“有士不用”也隐隐透出内心的不平之气。*5.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张辑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唯有渔竿明月上瓜洲。请结合词的上阙,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内容。①楼北望,看见寒草连天的荒败秋景;②山河破碎,神州陆沉,中原陷于金人之手;③春去秋来,时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二)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理解:地坛向我展示了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世界,让我意识到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的生命主体都有它自身的价值,都有属于它的欢乐、悲伤及情趣,这是任何其他生命都无法替代的。生命的自得其乐促使我认识到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的喜悦。当然,人也不例外。(三)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理解:地坛在不断地变化中显现出永恒的一面,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永恒。尽管十五年来地坛不断地被不懂其价值的人雕琢、破坏,但生命自身的力量在每一个细微处渗透出来,直达人内心的深处。无论是赋予万物生机的太阳,还是一群高歌的雨燕;无论是孩子的脚印,还是默默伫立的古柏;甚至暴雨前草木泥土的芬芳,甚至秋风忽至时落叶的歌舞与气息,都深深地打动“我”;最博大与最纤细,最沉静与最轻盈,最古老与最年轻,都在地坛里留下了只属于自己的身影;地坛上不断上演着季节的离去与来临;所有这一切都鉴证了生命本身的律动的真实。为什么来这个世上?怎样活?是否该去死?地坛的沉思人的出生是上帝交给人的一个事实,不受人的控制,而且只要出生就必定会死亡,不必着急。从此,他摆脱了自杀的念头,走出了死亡的阴影。问题二:当时作者在地坛里思考着什么问题?结果如何?听录音,圈点勾画:找出文章中直接描写母亲的段落,归纳作者是如何把深沉的母爱描写在默默无言中的?思考(一)用无声的行动描写展示对母爱的理解1.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睛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儿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身影。2.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二)用直接心理描写表现母爱的深度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都有过母亲的脚印。(三)从“我”的角度,侧面烘托,写出母爱的力量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你们觉得母亲的一生会给作者什么样的生存启发呢?作者从地坛“荒芜并不衰败”的景象中感悟到:要珍爱生命,要体味人生。从母亲的一生中他悟到:要有坚忍的意志,要理解他人。导学案相关问题:4、阅读文章第二部分,“我“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明确: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第2部分,第2小节,“她知道……她知道……她知道……她又担心……她只是不知道……”母亲的善解人意,母亲对儿子疼爱、理解、体谅、宽容,但是又充满了担心和不安,想阻止而又不能。导学案相关问题:5、概括母亲的爱的特点?概括母亲的形象。明确:宽容,毫不张扬,沉重。一位疼爱且理解儿子的母亲,一位沉默而不张扬的母亲,一位注定活得最苦的母亲,一位含悲而不外露的母亲,一位坚忍而伟大的母亲。6、……我对母亲怀有一种怎样的情感?明确:痛悔、热爱、思念、感激与敬佩作者回忆母亲,深深感悟到母亲的苦难和伟大。痛感自己的母亲是活得最苦的母亲,她日日夜夜生活在愁苦之中、忧虑之中,她的母爱深沉而不张扬,她的悲苦深沉而不外露,母亲是坚韧的伟大的。作者最为痛惜的是母亲早逝,仅仅活了四十九岁,再也看不到到儿子的出息。作者对文学成就的追求,为母亲也是一个动机,母亲却没有看到儿子发表作品的一天,没有看到儿子作品的获奖的一天,未能分享儿子的快乐。作者对母亲的悼念真是魂牵梦绕,痛切心肺。残疾人的母亲,她们比平常的母亲更为痛苦,更为不易,她们注定是没有回报的,她们是一辈子的苦役,所以她们的爱更加无私,更为崇高,因而也更具有人格美、人性美,是人间爱的极致、美的极致!地坛珍爱生命体味人生“我”要有坚忍的意志母亲要理解他人事例1:世界著名的走钢丝人卡尔.华伦达曾说:“走钢丝才是我真正的人生,其他的都只是等待。”他每次都是以这种态度来走钢索的,每次都非常成功。但是1978年,他在波多黎各表演时,从75英尺高的钢索上掉下来死了,令人不可思议。后来也是走钢丝的华伦达太太说出了原因。在表演的前3个月,华伦达开始怀疑自己“这次可能掉下去”。他把精力用在避免掉下来上,而不是用在走钢索上。躲避苦难阅读材料谈谈你对生命中的苦难的看法。事例2:美国加州的一位模特在1983年出了车祸,摔断了被她视为最大本钱的两条腿,她并没有绝望,而是充满信心地来关心周围的事情。当她以轮椅代步时,她发现自己使用的轮椅很不方便,就找了两位从事工程技术的朋友改良其功能,将它变为很好用的轮椅,并推销给残疾者使用,不到两年,她的公司已经成为加州业绩最好的公司之一。利用苦难事例3: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有一片纯沙漠地带。所谓的纯沙漠,就是年降雨量不足一百毫米,又没有水灌溉的地方。然而,就在这无雨无水,干旱,盐碱,人称“死亡之海”的沙漠里,却有着一种古老树种----胡杨树。无论是站着的胡杨还是身躯弯曲或者扑倒在地的胡杨,在它的脚下,均不见有一棵小草在生长。干裂得张着大口的地面上,弧形的裂纹,一环套一环,直接苍天。胡杨树,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面对不幸,面对坎坷,它们竭尽全力抗争,显示出生命超乎异常的伟大。-----《准备十八岁》抗争苦难事例4:美国总统林肯21岁时经商失败,22岁参选州议员失败,24岁经商又失败,26岁丧妻,他伤心得几乎崩溃。到49岁时,他先后经历了10次竞选失败,但他并不气馁,到52岁时,终于当选美国总统。战胜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