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国际直接投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合作第三章国际直接投资国际投资概述一、国际投资概念•指一国的投资者对他国的经营活动进行跨国界的投资,以求获得较国内更高的投资收益的经济行为。国际投资是与国内投资相对称的,是国际货币资本及国际产业资本跨国运动的一种形式,是将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投向他国或境外某地区的经济活动。2二、国际投资特征•投资者可以是法人,如政府、经济组织、企业等,也可以是自然人,当前国际投资的主体往往是跨国公司。•国际投资具有多元的投资目标,其直接目标不一定和最终目标相一致,其目标更加复杂多样。尽管二者都是为了赢利,但国内投资的直接目标和最终目标一般是一致的,即为了追求盈利的最大化。国际投资的直接目标一般是开拓和维护出口市场、降低成本、分散资产风险、学习国外先进技术、获得东道国资源等,有时也会出于政治或企业战略的考虑,暂不赢利或根本不赢利。3•国际投资的环境复杂多变。跨国投资者面临着一个与国内投资相比非常陌生的环境,构成环境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法律因素可能会与投资国的相应因素相冲突,从而增加了投资操作和运营上的难度和复杂性。•国际投资的风险更大。高风险,高收益,投资者为了在国际投资中追求比国内投资更高的投资回报,其承担的风险也就更大。东道国政治环境的变更、政策的变化、汇率的变动都会使投资者面临风险。4三、国际投资的分类•以投资期限的长短可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期限在五年以上的称为长期投资,五年以下的称为短期投资。•以资本来源和用途可分为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公共投资的资本来自于政府或国际组织,投资领域往往涉及到公共利益,带有一定的援助性质。私人投资的资本来源通常是企业,投资领域非常广泛。•以资本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56第一节国际直接投资概述一、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指以控制国(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对外投资,又称为对外直接投资或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FDI)。特征:(1)控制权必须以投资为前提。(2)控制权的大小并不以投资数量的多少为唯一标准表现形式: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间接投资的区别:(1)国际直接投资:是一种经营性投资,它以取得企业的经营控制权为前提条件;国际间接投资:以取得一定收益为目的的拥有境外有价证券的行为,一般不论其拥有被投资企业的股权多少,不存在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控制权。(2)国际直接投资:不单纯是货币形式的资本转移,而是货币资本、技术设备、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等经营资源的一揽子要素转移。它是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向境外的扩展。国际间接投资:只是单纯的货币或者是资本的转移。8二、国际直接投资企业的建立方式–1、创建海外企业方式(绿地投资)可以是外国投资者投入全部资本,在东道国设立一个拥有全部控制权的企业;也可以是由外国投资者和东道国投资者共同出资,在东道国设立一个合资企业,但它们是在原来没有的基础上新建的企业。–2、收购海外企业方式收购也称兼并,是指外国投资者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取得东道国某企业的全部或部分所有权的投资行为。–3、以投资利润进行再投资,扩展自己在境外的原有企业。9–收购与创建的比较•通过收购或兼并外国企业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有以下优点:尽快扩大生产;尽快扩大销售;尽快扩大产品种类及开拓新经营领域;尽快获得被收购企业的商标、技术和管理经验;有时还可以躲避政治风险;此外,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成本比较低。•缺点:价值评估比较困难、管理上的麻烦、有时成本会比预想的要高、而且有时敌对性质的收购会造成经济摩擦。10三、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形式–1、国际独资企业—指外国投资者依照东道国法律在东道国设立的全部资本为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国际独资企业的优势:(1)企业的设立和经营均由投资者依法自选确定,有完全的自主权和经营决策与行动的自由。(2)具有整体经营弹性,母公司可以根据总体经营战略需要调整子公司的经营活动,从而可以取得最大的总体效益。(3)具有财务管理弹性,在增加股本和再投资、汇出盈余、股息政策和公司内部融资等方面均不会受到更多的牵制。(4)独享企业机密和垄断优势,减少扩散的不利影响。(5)免除共同投资者之间的摩擦及管理中的难题,避免与当地投资者的冲突。(6)对东道国来说,即利用了外资又不承担经营风险,还可以增加税收和就业岗位。国际独资企业的不利因素:(1)更容易受到东道国政策和法律的限制(2)对资本的要求较高,有较高的经营风险。(3)企业设立的具体事宜和项目工程的营建都需要企业自行办理,对新进入一个国家的企业尤其不方便。(4)不容易克服东道国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差异。–2、国际合资企业指外国投资者和东道国投资者为了一个共同的投资项目,联合出资按东道国有关法律在东道国境内建立的企业。–3、国际合作企业指外国投资者和东道国投资者在签订合同的基础上按照东道国法律共同设立的企业。特点:所有权分享,并在此基础上投资各方共同承担企业的责任,共同承担企业风险,共同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共享经营成果。14促使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合资的主要原因:(1)寻求大项目的共同风险承担者(2)国际销售的考虑(3)在研发、生产和销售等方面达到相当的规模以提高竞争能力(4)减少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费用和开支,提高生产效率(5)对小企业而言,可以弥补经营能力和资源,生产技术以及销售技巧方面的不足(6)东道国政府促进国际合资的政策。类型:国际股权合资企业:由投资各方共同投资经营的企业。投资者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依照其投资的比例确定。它是建立在股权分享原则之上的典型国际合资企业,也是国际上最为普遍的合资企业形式。特点:投资者按照股权比例参与经营、分享经营成果、分担经营风险。国际契约合资企业:是建立在契约规定的-国际合作企业,一种形式灵活的合资企业。它可以组成法律实体,也可以不组成法律实体。适用于某些规模将小、周期较短的生产项目和开发项目。特点:投资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不以其出资额比例为标准,而是以合作契约规定为标准。国际合资企业的利弊:优势:(1)利用合营对象销售网络和销售手段进入特定的地区市场或者国际市场。(2)合营各方可以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相互补充,增强合营企业竞争力。(3)有利于获得当地的重要原料、资源或者生产基地。(4)吸收对方的经营管理技能,和获得有价值的经营、销售和技术人员。(5)有助于投资者进入某一个新的业务领域,取得新技术、新知识。(6)能够扩大企业的现有生产规模,迅速了解和满足境外市场的需求变化。(7)获取税收减免利益和其它优惠利益。(8)分散或者减少国际投资中的风险。(9)更好地了解东道国政治、经济等方面,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10)可能会消除国家征收或排挤外资政策的影响,克服差别待遇和法律障碍。(11)有助于缓解东道国的民族意识和克服企业文化差异。劣势:容易产生因为投资各方的目标、经营决策和管理方法、市场和销售意向方面的分歧带来的摩擦;不同投资者的长短期利益难以统一等。19四、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近20年全球国际直接投资高速增长。–投资流向的主要地区由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国际资本流向的重点逐步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知识密集型产业转移。–国际直接投资形式多样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由独资转向合资、合作、独资等形式。发达国家之间由建立新企业转向更多采用跨国并购方式。–国际直接投资主体多元化。–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执行者。20第二节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和理论一、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1、市场导向型动机•突破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提供周到及时的服务•接近目标市场•国内市场饱和,寻求新的市场21–2、降低成本导向型动机•出于获取自然资源和原材料方面的考虑•出于利用国外便宜的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方面的考虑•出于规避汇率风险方面的考虑•出于利用各国关税税率的高低来降低生产成本的考虑•出于利用闲置的设备、专利与专有技术等技术资源方面的考虑。22–3、技术与管理导向型动机•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和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生产工艺、新产品设计和先进的管理知识等。–4、分散投资风险导向型动机•目的:主要是为了分散和减少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5、优惠政策导向型动机•目的:为了利用东道国政府的优惠政策以及母国政府的鼓励性政策23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1、垄断优势理论(MonopolisticAdvantageTheory)•垄断优势理论是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立理论,它产生于本世纪60年代初,在这以前基本上没有独立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这说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最多40年的历史)。1960年,美国学者海默(StephenH.Hymer)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以垄断优势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以后美国学者金德尔伯格(CharlesP.Kindleberger)以及其他学者又对这一理论作了发展和补充。•垄断优势:•对某种专门技术的控制;•对原材料来源的垄断;•规模经济优势;•对销售渠道的控制;•产品开发和更新能力•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市场不完全竞争和垄断资本集团独占为中心内容的“垄断优势论”是战后国际投资上升的关键所在。•不同国家的企业常常彼此竞争,但市场缺陷意味着有些公司居于垄断或寡占地位,因此,这些公司有可能通过同时拥有并控制多家企业而牟利。•垄断资本集团由于垄断了某些部门,并且拥有超过东道国企业的各种优势,如技术、管理、规模、资金等来自于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的优势,从而使国际投资有可能变为现实。直接投资的可能性直接投资的现实性26–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TheTheoryofProductLifeCycle)•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维农(RaymondVernon)在1966年发表的《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提出的,维农认为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变动与产品的生命周期有密切的联系。这一理论既可以用来解释产品的国际贸易问题,也可以用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数量时间进口消费曲线生产曲线满足国内市场出口28–3、内部化理论(TheTheoryofInternalization)•内部化理论也称市场内部化理论,它是70年代以来西方跨国公司研究者为了建立所谓跨国公司一般理论时所提出和形成的理论,是当前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比较流行的理论。这一理论主要是由英国学者巴克莱(PeterBuckley)、卡森(MarkCasson)和加拿大学者拉格曼(AllanM.Rugman)共同提出来的。内部化理论建立在三个假设的基础上:1、企业在不完全市场上从事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2、当生产要素特别是中间产品的市场不完全时,企业就有可能以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统一管理经营活动。3、内部化超越国界时就产生了多国公司。•核心观点:•以企业的内部市场代替外部市场,将市场上具有不完全竞争性质的中间产品的交换转变为企业内部有组织的交换,可以解决由于市场不完全而带来的不能保证供需交换正常进行的问题。•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质不在于资本的转移,而是基于所有权之上的企业管理与控制权的扩张•跨国公司的规模扩张的界限由市场交易成本与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的均衡决定。贸易和投资实际上是同一企业对国际化经营方式的不同选择。31–4、国际生产折衷理论(TheEclecticTheoryofInternationalProduction)•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又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是70年代由英国著名跨国公司专家、里丁大学国际投资和国际企业教授邓宁(JohnH.Dunning)提出的。1976年在其代表作《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与多国企业:折衷理论探讨》首次提出,1981年在《国际生产与跨国企业》中对折衷理论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和动态化。–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特定优势–区位特定优势所有权优势——企业因有某种独有的、国外企业无法获得的资产,使该企业在生产技术、规模经济、组织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这是进行国际投资的必要条件。内部化优势——由于市场交易存在竞争壁垒、定价困难、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造成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不完全竞争,为确保企业所有权的优势,通过内部化转移所获得的利益要大于交易市场

1 / 7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