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美苏争锋——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定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系,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②二战使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德、日战败,英、法衰落,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科学技术水平居领先地位,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公开要“领导世界”。而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是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成为美国实现霸权主义野心的严重障碍。③随着二战的结束,美苏两国的社会制度、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昔日盟友反目成仇。2、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1)揭开序幕:丘吉尔的“铁幕”演说。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发表了“铁幕”演说,主张英美结盟并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共同遏制苏联,对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2)美国的冷战政策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1947、3):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声称共产主义威胁了世界和平和美国安全,美国要运用自己强大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这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②马歇尔计划出台(1947年、6):“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1947年6月,针对欧洲国家普遍出现的经济困难,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起了很大作用,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1949年):杜鲁门主义在军事上的延伸(1949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12国在华盛顿集会,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3)苏联的反击措施美国苏联政治杜鲁门主义(1947、3)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9)经济马歇尔计划(1947、6)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1)军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成立华沙条约组织(1955)“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关系:冷战首先是美国的政策,它也是一种状态。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但它不是美国冷战政策的内容。“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关系:两极格局是二战的产物,冷战是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的瓦解,就是冷战局面的结束。马歇尔计划仅仅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吗?它的真正目的何在?(不是。马歇尔计划要达到的三个目的:首先是帮助西欧恢复、发展经济;其次是从经济上控制西欧;最后美国就能达到在政治上稳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将西欧纳入到美国的“冷战”战略中。因而可以说,马歇尔计划是一种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冷战”的概念:二战后美国为首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来遏制共产主义(本质),稳定资本主义。①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9月,苏联、波兰等9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在波兰举行会议,成立了该组织,以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②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等6同代表在莫斯科举行经济会议,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旨在建立一个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标志着战后欧洲不仅在政治上分裂,而且在经济上也被划成两部分,出现了两种对立的世界经济体系。③成立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苏联和东欧7国缔结《友好互助条约》,简称华沙条约。(4)北约和华约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3、两极格局对世界的影响(1)消极影响: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局面的出现,引发了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具体表现:①德国分裂(1949年):a.背景:战败后的德国及柏林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由于美苏冷战加剧,双方就德国统一问题的谈判未能达成协议。b.经过:1949,美国支持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接着在苏联的支持下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两个德国的局面形成,德国分裂了。(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②朝鲜战争:a.背景:朝鲜原是日本的殖民地,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形成了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两个占领区。随着美苏“冷战”的加剧,朝鲜半岛也一分为二。1948年,南部、北部先后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b.过程:1950年朝鲜爆发内战,美国组成“联合国军”直接参与朝鲜内战,战火很快燃烧到了中朝边界,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应朝鲜的请求,中国派遣志愿军援朝。c.结果:1953年美国被迫在板门店签署了停战协定,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宣告结束。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中美关系彻底破裂;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③古巴导弹危机:a.背景:1959年1月1日,古巴革命成功。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新政权随即遭到了美国的敌视,美国对古巴采取了政治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的政策,迫使卡斯特罗很快倒向苏联。1962年,苏联为改变在美苏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开始向古巴运送中程导弹。b.经过:美国U—2飞机空中侦察很快发现了正在古巴建造的中程导弹发射基地,随后,美国开始武装封锁古巴,美军进入最高戒备状态。苏联武装部队也随之进入戒备状态。核战争一触即发。c.结果:经过美苏两国的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结束。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争霸时期关系紧张的表现,也表明当时美国占据优势。④越南战争:a.背景:20世纪50年代美国取代法国对越南南方进行了殖民统治,为阻挠越南统一,长期占领越南南方。b.经过:1961年,美国发动了“特种战争”,即由美国出钱、出枪、出顾问,装备、训练、指挥南越军队,让越南人打越南人。1965年,美国开始派遣大量军队进入南越,把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从1969年起,美国在南越推行“战争越南化”政策。c.结果:在越南军民的积极反击下,美国被迫在1973年签订《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美军撤出越南。1975年,西贡解放,越南战争结束。d.影响:越战历时十几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越战结束,美国的实力遭到削弱,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苏联的军事实力大体赶上美国,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2)积极影响:①美苏双方由于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并存中都程度不同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③为各种力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促进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崛起,欧共体形成等,从而促进多极化格局的发展。④客观上两强相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二、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1)背景①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吸取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西欧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②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20世纪50年代初,两欧工业生产大都恢复二战前水平,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欧洲政治家认识到欧洲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和发展。③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为摆脱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控制与威胁。④思想因素:西欧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2)过程①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6国决定把各自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管理之下,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②1958年,6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③1967年,3个机构正式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④1993年,欧盟正式诞生。(3)特征:从经济一体化向经济、政治一体化发展。(4)影响:①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②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③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④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2、迅速兴起的日本(1)原因:①日本政府的方针及战略:战后日本政府根据国内经济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把发展经济作为其立国的主要方针,并制定出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在国际事务中日本采取低调姿态,在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础,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②战后日本政府高度重视并普及教育,加快培养人才,为经济的高速发展准备了物质和技术基础。③美国的大力扶植。原因:1948年后,由于冷战的加剧和中国形势的变化,美国改变对日政策,转向扶持日本,帮助日本恢复经济。表现:一再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战争赔偿;归还已拆迁的日本工业设备;向日本提供资金和物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时美国的特需订货刺激了日本产业成长。④美国推动日本民主改革:通过民主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落后因素。这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⑤战后科技革命的兴起为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日本大力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迅速缩小和拉平与国外技术的差距,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⑥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2)表现:①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②1987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③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地价与股价的暴涨,日本迎来了泡沫经济时代,泡沫经济破灭后,经济长期低速,社会经济存在许多问题。④1994年,日本经济开始复苏,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在海外纯资产占世界第一,还是世界上主要的贸易出口大国和对外援助大国。(3)影响:①谋求政治大国地位: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希望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影响。②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由于西欧、日本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严重动摇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使美苏两极世界格局受到重大冲击,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3、中国的振兴(1)背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大大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2)经过:①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年—1956年):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人民从此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枷锁,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增强了国际社会主义的实力。②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56年—1966年):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改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到1966年之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遇到过一定的挫折,但依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③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1966-1976):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受到极大的损失。④改革开放后(1978年以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同时,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在20多年里,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迅速增长,国际地位大大提高。(3)影响:中国是第三世界中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时间:1961年(2)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民族解放斗争的浪潮,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②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苏争霸的国际格局日趋明朗,两大集团对峙加剧。美苏的争霸活动对发展中国家的独立和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③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己的主权,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而希望在两极化的国际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的地位,采取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